張金鑫
(華潤新能源(東營)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57500)
早在2016年,我國就針對海上風電用電管理下發了相應的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建設單位必須要充分發揮出主動性和積極性,要針對海上風電建設的環境影響展開長期且動態的監督,而且要根據監督的結果采取有效的保護和修復措施。以上這一規定足以說明海上風力發電,在經濟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能夠進一步優化能源開發結構,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應對多變的氣候,提高我國能源和資源輸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風能發電在整個可再生資源發電總量中占比達到16%,在全球低碳化生活發展的大背景下,海上風電也必將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空間與平臺,發展的潛質是尤為巨大的。盡管海上風電的開發時間相對較短,但也體現出了穩定且功率大的優勢,所以也獲得了各國的青睞和重視。目前,陸上風電早就能在成本和較為傳統的電源技術之間進行強烈的競爭,不過海上風電對技術的依賴性是尤為明顯的,能夠發揮出核心電源的作用,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早在2016年,首臺8mw風機已經在網上實現了并網,歐洲海上風機的平均流量有了明顯的上升,在規模上也有效延伸且拓展。近些年來,歐洲國家依舊在進一步完善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標準,這也保證了實體行業的發展增速。
根據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在我國大約15m左右水深線之內,臨近海區域并且在海平面以上約55m的大面積范圍內,風電可裝機的容量可以超過2億千瓦,這就全面體現了海上風電發展的非常廣闊的未來。一直到2015年,海上風電裝機一共可以達到100萬千瓦的容量,這與原定的計劃目標存在一定的出入,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技術發展仍舊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而且設備在海上進行安裝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自從發展十三五計劃之后,海上風電就已經得到了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設備安裝的成本有了明顯的減少,相關的產業也不斷的興起,逐漸進入了較為快速的發展階段。而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能源局也針對十三五規劃中的海上風力發電,做出了新一輪的闡述,重點突出了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強調要進一步優化風電并網的一些政策,要積極的建立和調整風電產業技術的相關標準和用海要求,這也給后續的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參考。
(1)我國海上風力發電管理的計劃沒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常情況下,氣象部門只是負責管理收集風能資源的一些基礎信息和相關資料,海上的可觀測區域是相對有限的,所以反饋的信息也有所欠缺,如果只是通過數據推算和模型模擬的途徑來得出計算結果,那么也無法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同時,海底地形地貌的大范圍調查也會遇到明顯的阻礙和限制,地形資料和工程地質資料在勘察過程中都沒有明顯的實效性。另外,登陸點之間相隔的距離是非常遠的,海底電纜之間的有效距離也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再加上,風電廠區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所以沒有辦法和其他的一些經濟和社會活動進行更好的融合。不過海上開發活動的一些類型本身就多種多樣,例如交通運輸和相關的旅游開發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全面提高了所有的用海需求,這其實還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海上風電場有非常龐大的規劃面積,一定會使得另外行業的海上發展空間受到擠壓。
(2)海上風電管理的成本較高,但監管力度相對薄弱。從上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出,經濟一直以來就是制約海上風電發展的關鍵原因。和化石等相應的能源電力來比較,海上風電的發電成本是非常高的,項目單位需要投入的資金非常多,而且前期投資占比較大,很多海域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另外,海上風電在使用相關的設備和技術的時候有很多嚴格的使用標準,風電機組不僅要經歷臺風的直接腐蝕,同時也要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且還需要專業的施工隊伍和施工船舶,就那些使用壽命本身就較短的設備來講,在停止使用后,如何對其進行拆除,或者是選擇其他的設備進行續期都是值得考慮的重點問題。另外,企業也逐漸忽略了事中事后的監管。
(3)海上風電管理的機制并不完善。早在之前,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海洋局,就針對海上風電的開發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目的在于進一步維護海上風電建設的秩序,推動這一行業的平穩發展。
必須要綜合分析不同行業對海洋的使用需求,針對海上的不同區域作出合理且科學的劃分,應該選擇比較適合風力快速發展的一些海上區域,不斷調整區域布置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設計出良好的布局方案,確保布局方案可以和相關的海洋開發活動共同的存在和發展,避免相互擠占生存空間問題的產生。另外,還要聯系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一些設計和有效制造,不斷完善相應的建設技術,獲得最新的建設成果,不斷發展更好且更多的裝機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區域的海洋空間,促進有限空間內的高質量開發,與其他的一些海上發展行業達到較好的平衡。另外,要堅持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并將其作為重要的基礎和前提,科學的確定風電設備安裝的正確區域,要時刻的堅持設計海上風電的相關布局,
這樣可以避免給其他活動帶來不良的干擾和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自然保護區,歷史遺跡保護區,重要的漁業水域,濱海濕地,鳥類遷徙通道,棲息地等重要地區,排除海上風電場的規劃設計。
堅持海上風電的全面開發,始終保持節約的合理性原則,還要盡量提高海洋資源的更高利用效率,這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在這里,要充分考慮到地區的差異,展開科學論證,要根據地區海洋的發展特點,作出詳細的考量,不能隨意分區。假設某一個區域里的海上風電項目數量非常多,那么就需要合理的規劃海上的一些輸電電纜通道和相關的登錄地點,這樣可以把海域和海岸線的資源充分結合到一起,推動不同項目的互聯互通。在這里,要進一步實現海上風電項目與其他開發利用活動的分層立體開發,要讓海域呈現出多元化多格局的面貌,避免用海活動的相互影響,保護海域內資源輸送的穩定。
風電場選址要盡可能避免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與資源恢復區,灘涂濕地,鳥類集中棲息地,魚類的游回通道或者是三場,這里所說的三場,指的是產卵場。而且,還要合理選擇風電機組的施工位置,要保留鳥類通行和穿越的通道,避免鳥類碰撞到風電機組。合理規劃風電場施工期的作業順序和流程,就海底電纜鋪設和樁基礎施工來講,必須要躲開漁業發展的特殊季節。在施工階段,也要集中處理產生的淤泥或者是廢棄物,合理排放油污水,盡可能減少施工中產生的噪音,在樁基礎施工時搭建氣泡帷幕。
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要想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要得到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批準文件和海域使用權。在這里,沿海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發揮出自己的職責和作用,針對海域展開動態的監視,構建信息化的監測系統和體系,要針對海上風電項目的落實展開系統性的跟蹤,及時監察違法違規行為。建設單位也要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及時與當地的主管部門展開溝通和交流,根據監測評估的結果,采取有效的修復措施。由于海上風電屬于新興的用海產業,所以有關部門也需要科學評估這一產業的發展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能源管理部門要在未來進一步優化自身的行政服務,針對環境管理和產業開發作出應有的貢獻,要結合海洋功能區劃,合理規劃用海的范圍,而且還要落實設備國產化路線。
總之,要不斷的促進海上風力發電的科學化管理,這是較為關鍵的重要環節,可以全面提高我國產業發展質量的應有之策,也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統籌規劃,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過程性監管這幾個角度,論述了海上風力發電管理的改革方法,充分結合了我國海上風力發展現狀,有科學化的理論和切實可行的具體實踐,可以給專業的工作人員帶來重要的參考依據,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能源管理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優化企業的融資條件,積極吸引企業參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