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貴發
(遼寧師范大學實驗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9)
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使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實現全社會共享,這對社會企業的現代化生產、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專業研究和人才培養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將這些優質的資源科學、合理、高效的利用起來。在高校儀器設備管理改革的內容當中,推動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對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打造、加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目前,國家在大力地推動教育信息化,促進信息化技術資源與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應用管理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社會不同層級需求,還可以為解決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應用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提供較為重要的支撐。
近幾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財政扶持逐年加大,我國的高校所擁有的大型儀器的數量在不斷的向上增加,但是部分的課題組在進行完成課題項目的時候,存在著某一儀器使用時間較短,而該儀器的外部共享使用需求量卻在不斷地增加就此,大部分情況下的需求者沒有辦法去獲取一個比較高效的溝通通道來對外部單位的有關儀器的狀態以及預約時的使用流程進行查看。
當下大部分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都在采取預約使用的管理原則。但是,在進行實際的管理過程當中仍然存有著使用者進行不規范的預約使用。對儀器的使用時間霸占,遲到、延長預約使用的時間等現象,會對后來的使用者產生諸多的不便之處。
在預約使用環節的管理過程當中,亟需要建立一個長期并且有效的機制來對使用者的行為進行規范。其中包括:用前樣品的準備,使用時候的規范操作,清理使用后臺等等環節。
對使用人員進行有關操作的培訓是必要的,它能夠確保使用人員在使用儀器的時候可以規范安全的操作,同時也可以使儀器的使用壽命得到很好的延長。通常情況之下,同類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不會重復配備多臺。一對多的操作培訓方法很難確保受訓的人員可以全部上機進行操作。并且,存在相當一部分的大型儀器對于環境溫度、濕度有著比較嚴苛的要求,同時還會涉及到水、電、氣的使用安全。如果操作不當會存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高壓容器、超速離心機、輻射型儀器等等,這將會給儀器操作的培訓帶來更加困難的挑戰。
建設相應的網站可以使得使用者更加便捷的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還可以為使用人員或者是網站的管理人員提供一個較為良好的溝通通道。在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概念,也就是將全部的物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信息感應設備與互聯網進行連接,方可很好的去實現智能化的識別與管理。虛擬仿真的技術,顧名思義,也就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3D技術、將現實增強的技術、虛擬的現實技術與進行網絡通信技術等等進行一定的融合,并且達到了飛速且迅猛的發展。
將華中師范大學的生物學國家級別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與湖北省的其他高校生物實驗教學示范的中心進行比較。在華中師范大學當中,華中師范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的平臺已經完成了。在這當中,“以學為主是虛擬仿真的中心部分。在問題的導向與任務的驅動的兩大指導原則之下,對虛擬模仿實際的實驗教學改革,與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結合,對“三層次、四水平、六模塊”等總計75個實驗工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的體系采取探索性的構建方法。在這當中,包含著對儀器設備模塊使用的培訓,已經研制出來的9種儀器設備進行培訓使用的虛擬實驗資源。實驗教學的中心可以對物聯網系統進行安裝,可以很好的完成使用人員、管理人員等等的寬口通道,可以很好的符合平臺需要進行24小時開放的需求。
華中師范大學建立的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將平臺已有的生產廠家、型號與購買的時間等等全部錄入進去。預約的使用者可以非常便捷的在共享平臺之中對儀器的狀態與該儀器的相關使用的要求,檢測儀器狀態的方法,對所需要準備的樣品的要求進行查看。
在新人上機操作之前的大型儀器操作的培訓,目的是為了能夠使使用人員的操作得到規范,以確保儀器可以正常的運行,使儀器的使用年長可以得到延續。管理平臺可以通過虛擬仿真中心的儀器設備使用培訓模塊來對新人進行相關的培訓。能夠順利完成訓練的并且測試及格的使用人員才可以取得儀器的使用權限。例如:速度超高的離心機使用的培訓過程。參與培訓的人員需要將虛擬仿真中心的儀器設備利用起來,使用培訓模塊中所存在的超高速的離心機來進行操作上的培訓。就此之后,需要培訓中心將實體機上的操作培訓準備好。參與培訓的人員可以在進行實體機操作測試之前,來借助虛擬的資源去再次性的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得培訓的效率得到保障,同時還將實體培訓時所存在的“人多機少”的障礙突破掉。
使用人員可以通過物聯網管理的系統,在預約系統當中對所需要的儀器進行預約,并且需要嚴格的把控預約時間,要在預約的時間之內完成所預約儀器的使用。進行管理的共享平臺需要將詳細的管理規則制定出來。采取攢扣信譽積分的方式來對平臺的使用人員進行約束,如若使用人員出現違規現象就會被系統自動扣除相應的分數。當所扣除的分數在積累到一定的數量之后,系統會自動采取相應的處罰機制。進行管理的共享平臺需要以不同儀器的使用特點作為依據,來對儀器的預約時間的長短進行限制。普通的儀器所預約的時間長短不可以超過XXX小時。種類為精密類的大型儀器的使用時間的長短不可以超過XXX小時。對于那些精密度超高的大型儀器來說,送樣檢測則需要由專業的工作人員來進行,進而可以使得儀器使用的正確性、高效性與合理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在對所有經過培訓的人員進行調查之后可以看出,只有一小部分參與訓練的人員對此表示為滿意,大部分參與培訓的人員對此培訓表示為效果一般,極少部分的人員對此培訓表示為不滿意。這個數據就表示了使用虛擬并且仿真的資源來實現大型儀器操作培訓的這種方式還是受到了大部分數量參與者的支持。與此同時,要對目前我國的網站平臺、物聯網系統、虛擬仿真資源的大型儀器的共享平臺管理模式所產生的成效進行相關的調查。對于這種管理的模式,30.4%的人員對此表示滿意,52%的參與人員對此表示一般,17.6%參與的人員對此表示不滿意。結合上述的數據來看虛擬仿真資源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管理的模式得到了大部分使用者的認可。同時,這也為后續需要開展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強力的支持。
對大型的儀器進行合理、科學、高效的使用,讓大型儀器實現效果的最大化、服務的多元化、功能的最優化是當今儀器管理人員較為重要的研究方向。與目前時代的發展趨勢相結合,很好的利用信息化資源。對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科學管理以及合理利用進行優化,這是當前需要進行深思并且付出努力的方向。伴隨著信息化資源的不斷豐厚,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產生更多數量的改革性亮點,并且涌現在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應用管理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