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在
(河南省商水縣水利局汾河管理段,河南 商水 466100)
隨著科技創新成果的推陳出新,帶動了我國各行業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要緊跟發展趨勢,主動學習,尤其是引入更新更經濟更長遠的信息化技術處理水利工程防汛方面的難題,緩解水災害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損失,從而使水利工程建設水平邁上更新更高的臺階。
水利信息化防汛范圍在全國各水災頻發區域已初步覆蓋,針對防汛河流實際流量、可蓄水量等問題緊急情況下無法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全面監測,工作人員針對災情未能有效預防和災情控制,不利于搶險人員采取救災措施,從而洪水災害的危險性,信息技術覆蓋面局限的問題仍無法滿足當前的防汛需求,因此需要擴大網絡信息的覆蓋面,在統籌信息化設計與建設中發揮作用。
水利防汛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離不開各類檢測設施,例如,汛期河道水位的監測、雨水信息評估、汛情旱情的監測等。基于當前各類數據的需求,因信息采集配套設施欠缺導致信息處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防汛前期缺乏全面的數據信息,較難做到初期有效分析和后期有效應對,這將降低應對汛情的能力。因此,信息化配套設施需進一步配備完善。
近年來,多地發生的洪澇災害,每次災情無法有效收集、統計和分析相關信息數據,并組建數據庫,致使水利工程在信息化防汛方面未起到顯著作用,同時在面臨水災時不知所措或搶險組織無序,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未達到搶險救災的目的。另外,因水利工程建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未納入數據庫中,如科學地評估水庫的蓄水能力、河流的流量等,在汛期發生的諸多問題難以預判,從而減弱災情應對能力。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方式為防汛工作提供真實、及時、有效的數據管理和技術支持,不僅便利了水利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及改造,便于提升防汛工作的效率。同時,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為防汛工作增加助力,降低水災造成的經濟影響。
相比傳統方式的水利防汛工作,將信息化技術引入水利防汛中,便于防汛工作有據可依,更加及時有效地進行防汛預警和把控,在整體的數據管理、風險控制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飛躍,從而能夠使水利工程建設工作順利地開展,保障人民的財產生命安全。
另外,水利防汛信息化技術借助數據整合、數據庫等系統設備,與水災預警、天氣雷達、防洪調度、綜合服務等子系統集成對接,為防汛工作提供信息報警、匯總、解析等服務,以便獲取防汛搶險的早期基礎數據。
在水災高頻發生區域,尤其是季節性洪水,運用信息化處理技術建立監測和預警機制,可以有效提升預警能力,針對水災隱患達到了預警狀態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監控人員立即上報并按照應急預案采取相應防汛措施,使得防汛工作高效開展,同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降低財產損失。
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利于水利部門及防汛工作人員轉換治理思路,提升人們應對災害的能力。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加大覆蓋范圍,通過對收集的各類洪澇災害信息進行專業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汛應對措施,為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時間,減少損失。
水利工程建設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區域環境下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不同,應結合各地實際需求不斷創新信息技術,針對不同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因地適宜的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性,能夠提高防汛的監測效果,更好地促進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
水利工程建設相關技術及管理人員均應樹立防汛信息化管理理念,強烈意識到防汛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中,憑借信息化技術能夠填充傳統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技術難題。水利工程防汛工作重在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而是信息化管理技術正好可滿足這一要求,從而極大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另外,增強水利工程建設防汛信息化管理意識,可以提升管理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決策水平。水利工程管理部門人員應該積極探索研究,結合工作實際需求研發先進技術及防汛物資產品,通過新技術或新產品減少人們的生命財產損失。
衛星定位系統的研究、發展在各個領域已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尤其是衛星定位系統在預測自然災害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借助衛星定位系統和結合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彌補現有系統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防汛能力,給水利防汛工作帶來了莫大的幫助,在防汛抗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利工程建設中工程繪圖是水利防汛工作的關鍵環節,繪圖的準確性和精密性可影響工程的進度、質量和成本,精準的工程繪圖在施工時有據可查。早期傳統的水利工程繪圖是設計工程師和測繪工程師手工繪制,因此繪圖過程難免出現人為失誤,導致增加人工成本和建設成本,延誤施工進度,甚至影響施工質量。后期,若將軟件信息技術引入工程制圖中,不但可盡量降低誤差提升工程繪圖的準確性,而且降低了修改工作量優化工作流程,總體提高了水利工程繪圖的質量,從而為水利防汛施工環節提供更高效的技術保障。
水利防汛工作中龐大的數據需要依托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檢索、分析,為防汛工作的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同時,應配備具有分析能力的分析處理設備,以便即時調用和分析所統計數據。我國已在各重要水域建立水文觀測點,收集的數據信息為防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防汛信息化數據庫對工程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進而實現水利工程可持續化的發展目標。
通過不斷開發信息技術的多元化,強化防汛中各種信息的處理能力。例如,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包含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應用在查詢、檢索、更新、維護等數據管理方面,同時,可利用數據分析能力為防汛指揮系統提供決策輔助支持。例如,防汛指揮系統在信息收集、數據統計等方面可大大提升防汛工作的開展效率,不同水利管理部門對所轄區域水流情況根據信息處理及指揮系統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作出處理方案。
在防汛工作中信息化技術的積極作用已眾所周知,水利管理部門在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對水利工程建設人員、水利防汛工作人員等不同崗位人員進行了不同的培訓內容,不僅提升了水利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而且壯大了專業防汛信息技術人才隊伍,擴充了技術力量,從而提升防汛工作對各種災情的分析判斷能力,及時制定有效的防汛方案,減少水旱災害給人們帶來的損失。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化的廣泛推廣及運用,如通信技術、衛星遙感、GPS等信息技術在防汛工作中發揮各種先進性,實現防汛工作全覆蓋監測災情,為防汛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的技術保證,并經過統籌分析便于較為準確地發現各種問題,進而有效地提升水利防汛信息化,更好地服務于防汛工作,有效地提升防汛能力,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最終加快經濟的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