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平
青海油田醫院,甘肅 酒泉 736202
膽囊炎屬于普外科常見疾病。臨床中,針對這一疾病多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相比于其他膽囊炎患者,高齡膽囊炎患者因年齡原因影響,各項身體機能下降,手術耐受力差,加上患者心理負擔沉重,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手術治療后也更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1]。因此對于高齡膽囊炎手術患者而言,手術期間有效護理干預非常重要[2]。本次研究分析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擇取46例高齡膽囊炎手術患者,將其以手術時間予以分組,每組23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3:10,年齡最大80歲,最小63歲,均值(70.52±5.13)歲;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14:9,年齡最大81歲,最小62歲,均值(70.48±5.20)歲;經統計學分析組間對照無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生命體征監測,說明手術注意事項,輔助進行術前檢查等。研究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病情予以嚴密觀察,以便于及時發現并處理高熱、寒顫以及腹痛等癥狀。明確掌握患者基礎疾病,進而預測并評估術中可能的風險情況,據此預先進行防范,制定護理計劃。針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血壓,改善肺功能,預防術后并發癥。如果患者有嚴重膽絞痛癥狀,則囑其術前絕對臥床休息。術前評估心理狀況,介紹疾病知識,講解手術流程,特別說明術中可能發生的情況與應對方案,使患者手術顧慮消除,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術后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對患者體溫變化予以關注,做好保暖護理。在麻醉未清醒時,幫助其選擇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對口鼻分泌物進行清理。對引流管予以妥善固定,對引流液性狀進行觀察,使引流管保持通暢狀態。對腹部體征予以觀察,對引流管周圍皮膚予以觀察。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結合患者情況進行,胃腸減壓或無法進食患者,予以靜脈補充營養,待進食功能恢復之后,首先進行清淡飲食,按照少食多餐原則進行,之后逐漸過度至半流質飲食、普食。
1.3臨床觀察指標 ①心理情緒評分:焦慮評分通過SAS量表評估,抑郁評分通過SDS量表評估,評分越高心理情緒越差。②并發癥情況:涉及到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切口感染、墜積性肺炎、膽漏等。
2.1兩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從心理情緒評分分析,治療前,研究組焦慮評分為(63.12±3.52)分,抑郁評分為(60.10±4.15)分,對照組焦慮評分為(63.45±3.85)分,抑郁評分為(60.23±4.77)分,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研究組焦慮評分[(48.45±3.20)分]、抑郁評分[(45.33±2.52)分]均低于對照組[(53.85±3.93)分、(50.48±4.11)分],P<0.05。
2.2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從并發癥情況分析,研究組1例心律失常、1例電解質紊亂、1例切口感染,無墜積性肺炎及膽漏,總發生率為13.04%(3/23),對照組2例心律失常、2例電解質紊亂、4例切口感染、1例墜積性肺炎、1例膽漏,總發生率為43.48%(10/23),研究組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切口感染、墜積性肺炎、膽漏等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膽囊炎手術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特別是高齡患者,由于身體機能下降,加上多伴隨慢性疾病,因此術后更容易出現并發癥,對患者預后不利[3]。預見性護理可全面綜合分析并判斷患者情況,對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予以提前預測,進而制定預防措施,預防并發癥,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預見性護理根據疾病發生及病情發展中現存或潛在的風險因素,評估患者身心狀況,了解病情嚴重程度,進而制定預見性措施[4]。這一護理模式選用先預防、后處理原則,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對護理糾紛及事故發生有預防作用,可以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保證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和個體化,對患者早期康復有促進作用[5]。預見性護理在高齡膽囊炎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可使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得到改善,還可以對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臨床效果確切。
對于高齡膽囊炎手術患者而言,預見性護理的實施可改善心理情緒,預防并發癥,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