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500
瀕死期作為一種臨終狀態,是遵循生命活動發展規律的最后階段。該期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處于抑制或喪失狀態,心腦等主要內臟器官生理功能即將死亡衰竭。瀕死期護理是臨終關懷的重要內容之一,護理宗旨是讓瀕死患者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終止,減少疾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量。采取的護理手段是與一般醫療手段有著本質區別的護理程序,以對瀕死期患者及其親屬進行整體的心理護理為主要內容的全面護理,它采用的是即護理內容由治療疾病、延長生命轉變為達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質量,幫助瀕死患者了解死亡 , 進而接受現實[1]。本文通過對安寧療護瀕死期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并體會,以提升對瀕死期患者的護理質量,滿足患者需求,給予親情支持,患者與家人做好最后告別,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后路程。
1.1對象 選擇我們金山衛鎮社區服務中心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本班內150例瀕死期患者,都是通過嚴格的預計生存期評分收入院,預計生存期評分<50分,平均生存期28天,其中肺癌58例,胰腺癌25例,結腸癌32例,肝癌20例,其他癌癥15例,家屬自愿。尊重本地留一口氣回家的風俗習慣,其中有84例患者在家中離世,66例在關懷室,由家人陪伴下安然離世。
1.2方法 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者生存期評估單對瀕死期患者進行評估包括以下三項及以上者生存期大約三天:淺昏迷;少尿<400ml;僅吞咽,肢體徐動;僅口唇動:血壓<80mmHg;呼吸頻率>30次/分或<10次/分。
1.3結果 瀕死期鳴音 58 例,呼吸困難22 、張口呼吸18例,生命體征改變10例,呼吸暫停12例,皮膚濕冷18 例,大小便失禁8例,點頭樣呼吸11 例。大小便失禁8例。
2.1瀕死期鳴音 瀕死期鳴音又稱死亡咆哮音,是臨終患者由于衰竭無力,無法將聚集在喉部或氣管的分泌物排除,呼氣時氣流流經積存的分泌物時產生“咯咯”聲[2]。此時家屬誤以為患者有痰咳不出,要求吸痰,應做好家屬的解釋工作,吸痰作用不大,會更增加患者痛苦。取側臥位,床頭抬高,家屬撫摸安慰病人。
2.2呼吸困難 50%~70%瀕死期患者出現呼吸系統衰竭[3]。常伴有呼吸急促,點頭樣呼吸,呼吸暫停,張口呼吸。對于瀕死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點頭樣呼吸等情況時,應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保持室內溫濕度適應,開窗通風,床頭可放置小風扇,瀕死期患者表現為張口呼吸,大量水分丟失,應加強口腔護理,可用棉簽或紗布濕潤口唇。
2.3生命體征改變 生命體征改變表現為為體溫降低或升高 , 呼吸脈搏減弱或增快,血壓下降,意識狀態改變。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及尿量的變化,詳細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情況。 對昏迷、煩躁不安的患者注意保護,防止意外的發生。及時與家屬溝通,鼓勵家屬陪護,可以撫摸,握手予以親情支持。在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尊重患者意愿,與家人做好道愛、道歉、道謝、道別。
2.4皮膚濕冷 瀕死期患者血液循環差,患者會出現手腳冰冷,口唇、甲床青紫,患者感覺渾身發燙,此時家屬認為患者冷,需加被褥或熱水袋保暖,絕大數病人加蓋被褥以后,感覺大重,不能接受。
患者末梢循環差,對溫度感覺靈敏度下降,容易引起燙傷,禁用熱水袋,做好防燙傷安全宣教。尊重患者意愿,取舒適體位,穿寬松棉質衣物,輕輕按摩四肢,溫水擦拭,促進血液循環,為患者提供毛毯,夏被,也可將被子懸空與床欄。
2.5大小便失禁 排便失禁是指患者肛門括約肌不受意識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識控制或不受意識控制而使尿液控制不良,從膀胱經尿道不自主排出[4-5]。患者會出現緊張不適感,安慰病人,征得病人同意使用尿布,勤換尿布,注意觀察皮膚有無發紅,濕疹等情況,勤擦洗,動作輕柔,臀部可涂護臀膏保護皮膚,也可涂少量爽身粉、開窗通風,減少異味,減輕患者心緊張不安感。
2.6提供社會和家庭支持 幫助家屬疏導悲傷的情緒,聆聽家屬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內心真實想法、允許發泄,給予理解和支持。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提供志愿者幫助,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做好患者與家屬死亡宣教工作,使患者正確認識死亡并面對死亡,與家人做好道愛、道歉、道謝、道別。協助家屬完成患者想完成的心愿,尊重患者。對瀕死期患者護理觀察對于患者和家屬來說十分重要。[6-8]護理人員要平易近人,態度真誠和善,尊重患者與家屬,獲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多與患者、家屬溝通,使患者和家屬在患者人生的最后階段處于舒適的狀態,最后與家人做好道別,在親人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