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婷
沂源縣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大隊,山東 沂源 25610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嚴重損害社會與公共健康的突發性事件,是檢驗防控機制健全程度與衛生監督管理部門長期管理松散及健康教育缺失的直接體現。因此在發生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應當盡快完善應急與長效機制,推進疫苗接種工作,加大疫情監測力度,深化宣教內容。尤其是在消毒控制管理中,應當盡快完善消毒控制工作的落實辦法,做好特殊時期的消毒工作,提高大眾自我保護意識,實現疫情有效控制。
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病因多樣性的特點:傳染病是以感染特異病原體的病理機制為基礎的公共衛生事件,包括感染微生物或寄生蟲及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二是分布差異性的特點:不同傳染病發生的時間分布存在區別,如急性呼吸綜合征好發于冬春兩季,腸道傳染病好發于夏季。除此之外,在區域分布與類型等方面也存在差異。楊振等[1]研究發現,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在2004-2014年呈現出了“先增高、后降低、總體趨低”的時序性變化;在地理空間上形成“西高、東低、中部居中“的發病率差序格局。為后續我國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發展規律的分析,起到了積極借鑒作用。三是傳播廣泛性的特點:受交通便利性的影響,傳染病的全球性傳播特性逐漸突出。四是危害復雜性的特點:不同規模的傳染病疫情,會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及環境等方面的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會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健康。五是治理綜合性的特點:預防控制傳染病疫情的發展傳播,需各部門密切配合,采取多學科與多模式的綜合治理方法,以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六是種類多樣性的特點:引起傳染病疫情的危險因素較多,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促使傳染病疫情呈現多樣化的特征。
2.1管理問題 我國對傳染病疫情的管理越發重視,公共衛生工作的防控要求與管理制度及工作標準等逐步優化,實現了傳染病疫情的有效控制。但地方職能部門仍存在理論層面管理的問題,公共衛生的一些制度與工作標準及要求等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不同地區在執行上存在較大差距。
2.2能力問題 傳染病疫情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等特征,尤其是在人群集中的區域更容易發生傳染病。對傳染病疫情的常規控制,主要以隔離與預防、控制病原體擴散為主。在實踐中普遍存在上報滯后等現象,導致管控措施的落實推遲。
2.3意識問題 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與管理相對較差,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宣教工作不到位。群眾對傳染病疫情的認知與重視程度不足,無法及時有效采取隔離等預防措施,疫情發展的規模擴大,導致疾病蔓延。
2.4監督問題 我國衛生部門對傳染病疫情的防范與控制的重視程度,盡管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大部分管理部門仍存在監督力度與防控力度不足的情況。同時受各方面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無法確保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導致應對傳染病疫情的能力不足。
3.1完善應急與長效機制 提高人民群眾的傳染病預防意識,是實現傳染病疫情有效預防與控制的重要前提。因此衛生部門應當盡快構建與完善傳染病疫情的應急與長效機制,優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管控體系,派遣專員到社區與學校等公共場所進行傳染病疫情的預防與控制處理工作。在政府領導下成立管理組織,確保應急與長效機制得到有效落實。孫麗娟[2]研究認為,醫院應當盡快完善信息系統,提高醫院傳染病報告管理的水平,簡化傳染病報告流程,以提高傳染病報告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3.2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在公共場所宣傳疫苗接種工作在傳染病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以糾正大眾錯誤的認知觀念與態度,從而提高疫苗的覆蓋率與接種率。同時加強疫苗接種工作與傳染病疫情管理模式的結合,更利于提高管理質量[3]。
3.3加大疫情監測與宣教力度 在事前與事后各階段,都需加大對傳染病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力度,特別是公共場所落實體檢制度,要求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嚴格按照衛生標準營業。要求各機構在各公共場所,合理利用媒體途徑,高效落實疫情宣教工作,以實現國民疫情防控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持續改進。
4.1強化消毒工作,阻斷病毒傳播 在傳染病疫情預防期間,要防止出現消毒不足或過度的現象。有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媒體途徑,加強正確展開消毒工作的宣教,讓人民群眾明確消毒工作的目的意義與正確做法,實現病原體傳播途徑的有效抑制。
4.2推廣宣傳教育,增強防護意識 加強對過分消毒案例的解析,當作宣教的素材,讓群眾意識到不規范消毒行為的危害。除加強過度消毒行為的糾正與引導外,還需提高群眾的預防性消毒意識,要求群眾掌握洗手衛生的規范方法,做到勤洗手多通風,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消毒等防護意識。
4.3傳播防護知識,提升防護效果 明確告知人民群眾紫外線燈空氣消毒與消毒用品的機理,講解消毒用品對弱勢群體與生態環境的危害影響,任何細節性的問題都需要納入到消毒控制落實辦法內,避免群眾出現得不償失的消毒行為,確保特殊時期的消毒控制工作到位落實。
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危害大、病因多樣性、傳播范圍廣等特征,衛生部門需本著患者隔離與醫學觀察,協助傳染病管理者展開病原體追蹤管理,妥善展開疫區衛生消毒工作,加強群眾宣教等原則進行傳染病疫情的處理。在傳染病疫情特殊時期,應當及時規避或彌補傳統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控不足的問題,加強管理體系與應急機制及工作標準等方面的完善,為防控與消毒等管理工作展開提供基礎保障,從而進一步降低疫情發生與擴散的可能,實現管理資源優化與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