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波 胡 育
青島市市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 青島 266000
餐飲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餐具衛生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6%的食物中毒事故由飲食業餐具消毒不規范造成,餐具上殘留的細菌與微生物極易造成疾病的傳播,會對人們生活健康造成極大影響。2015年5月24日,《食品安全法》經過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十四次會議修訂,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規定直接入口的餐具、飲具以及盛放食物的容具,需洗凈、消毒后才可使用。此外,群眾對于餐具消毒管理認識不明確,使得社會對于飲食業衛生監管力度不到位,從而影響餐具安全隱患問題徹底消除的效果。
2.1明確責任范圍,加強監管力度 一方面,地區各部門應認真履行飲食業監管職責,切實加強對餐具消毒管理的檢查力度,首先,餐飲單位需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申請工商部門的審批,工商部門根據相關標準向其發放營業執照,同時將關于餐飲單位的實際發證情況向衛生計生以及其他食品監管部門通報,以此初步完成對餐飲單位衛生情況的確認。其次,食品監管部門根據國家制度與相關標準的規定,將證件登記制度嚴格落實到位,并對餐飲單位提交的關于餐具、飲具的消毒合格進行核查,從而實現對飲食行業餐具消毒服務集中管理。最后,由衛生計生部門對餐飲單位實際開展的餐具消毒管理情況進行抽查,并進行監督與指導,同時將抽查情況上報給工商與食品監管部門,由消息公示部門對最終監管結果進行公示,以此促進監管力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對飲食業餐具、飲具消毒服務的統一備案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衛生計生與食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餐飲單位餐具消毒服務管理進行備案,并由下屬部門對飲食單位的餐具消毒管理現場審查與符合條件的情況進行備案,同時向社會公眾公布結果,以此完善相關內容審批流程,促使飲食業餐具消毒管理更加規范,也為后續監督工作提供完整、全面、科學的憑證,促使地方相關服務行業得到有序發展[1]。
2.2健全法律法規,引導規范發展 2017年9月,發布的《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指出,各地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衛生審計部門等部門重點加強對餐飲行業清洗消毒等項目的監管,嚴格落實餐飲具消毒管理辦法,并做好現場審查工作。但由于不同地區對于飲食業的監管模式存在一定差異,導致部分國家法律法規無法落實。因此,有關部門需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飲食監管制度,避免部分飲食單位利用監管體系存在的漏洞,做出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首先,針對現有衛生技術不規范、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問題,相應部門加快餐飲具消毒的管理辦法,以此為飲食業提供可行的消毒管理依據,提升餐飲具衛生水平。其次,制定統一的消毒單位衛生規范,明確餐飲具的生產地點、設備條件、產品檢驗等標準,并制定關于生產過程、包裝運輸等環節的行為規范,從而提升飲食行業消毒管理水平。最后,加大對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罰力度,明確飲食業餐具消毒管理的合法范圍,通過提高違法成本來降低違法行為的發生率。
2.3拓展宣傳渠道,構建社會共治 一方面,加強對餐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從根本上提升人員對內部進行消毒管理認識,明確餐具消毒管理的重要性,促使集中消毒單位的管理機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從而保證消費者的用餐安全。另一方面,加強政府、媒體、行業、社會資源的整合,切實加強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使得各類公眾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平臺的效用得到發揮,提升社會公眾對于餐飲具消毒的認識。與此同時,公眾可以合理運用自身監督權力,通過合法的渠道或是媒體向有關部門反饋,曝光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餐飲服務機構與單位,以此激發市場優勝劣汰的調節功能,促使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實,為推動飲食業餐具消毒管理方法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有關部門加大對飲食業布局、消毒工藝流程、配套設施的監管,明確各項消毒參數、指標以及產品的使用期限,從而為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提供可行的理論依據,增強消費者對飲食行業的認可與信任[2]。結論綜上所述,飲食業餐具消毒管理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對飲食行業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關部門應明確餐具消毒管理的重要性,根據地方飲食業餐具實際消毒情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加強聯合,實現監管力度的提升,同時加大餐具消毒宣傳力度,從而提升餐具的安全衛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