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萍
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廣泛性焦慮障礙疾病(英文簡稱:GAD)作為臨床上常見類別的焦慮性障礙,,若是運用不當的治療模式,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的情緒障礙以及軀體性疾病,對預后極為不利[1-2]。運用曼陀羅繪畫心理療法對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焦慮障礙程度,效果顯著,現有如下報道:
魏某、男、46歲、已婚、大學文化、辦事員
主訴:心急、煩躁10天,加重伴睡眠差1周。
現病史:患者于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前區不適,表現搏動性的刺痛,自服“心元膠囊"后來緩解,第二天出現明顯心急,心慌、 胸悶、氣短,自感心跳加速,煩躁不安,有瀕死感,測血壓升高至138/98mhg,上述癥狀持續2小時不緩解,遂急診就診于當地醫院,予以吸氧等處理,查心臟相關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給予“美托洛爾、谷維素、維生素B6"等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此后,仍有發作性的心慌、氣短。于1周前出現睡眠差,主要為睡眠淺,容易驚醒,服用“艾司唑侖片”治療,睡眠略改善,但白天仍有心急、煩躁,心慌、胸悶、氣短等軀體不適。于4天前,就診于我院門診,診斷“焦慮狀態”,給予“帕羅西汀、坦度螺酮、阿普唑侖”治療,自覺效果不顯著。于2天前,再次就診于我院,給予“勞拉西泮”,自覺睡眠改善,余病情仍同前。現為進一步診治,遂至我院住院治療,門診以:焦慮狀態“收住。自發病以來,患者食欲欠佳,睡眠差,近期體重未見明顯增減。病程中無明顯的沖動傷人、自殺、自傷、毀物及外走行為。
輔助檢查:我院胸部CT未見明顯異常。心慌,胸悶、氣短,睡眠差等驅體不適癥狀精神檢查,意識清晰,定向力完整,被動接觸時,問答切題,存在心急, 煩躁,知力存在。情感反應協調,意志行為正常,自知力存在。
初步診斷:焦慮狀態。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制定心理支持計劃。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病室干凈、整潔,使患者處于舒適的治療環境中。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盡量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指導家屬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關心。當病情出現好轉時及時告知患者并對其進行鼓勵,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如果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要積極與其進行溝通,引導患者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
在上述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方法。每周護理人員都會引導患者進入繪畫室,將1-2張的曼陀羅圖紙以及彩筆交給患者,而后放出舒緩的輕音樂,從而有效的將患者的壓力緩解,降低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排斥心理,促使患者可以運用輕松和愉快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治療,去輕松的享受繪畫整個過程。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對自己手上的曼陀羅圖紙進行細致的觀察,在音樂播放之后,護理人員需要運用舒緩的語氣,要求患者閉上眼睛,對坐姿進行調整,運用舒適的姿勢,放松心情,吸氣與呼吸結合,慢慢的降速。而后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想想自己在柔軟沙灘上坐著,可以聽到海浪拍打在岸上,打出一朵朵的浪花,海鷗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之中,乳白色云朵不斷的在頭上漂浮,有一束陽光灑在臉上,在這樣的意境中慢慢感受。”讓患者有較為充分的時間對畫作進行創作,不規定患者創作的時間,不做指導,患者的畫作方式、風格以及時間都可以由患者自己決定。對患者進行鼓勵,促使患者將心中的感受畫出。在繪畫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將自身畫作進行闡述,對畫作進行點評,運用正能量、積極向上的語言,引導患者往美好的方向想象。間隔時間與患者回顧、探究畫作。
2.1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選擇焦慮自評量表( 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越高。

3.1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對比 治療后患者心理狀態 SAS、SDS分別為:54.47 ± 7.38/分、46.15 ± 4.37 /分,優于治療前60.72 ± 7.39/分、53.41 ± 4.82 /分,經統計處理,t=9.0115,0.5482,p<0.05。
3.2生活質量分數對比。 治療前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命力、社會功能、總分分別為43.87±12.51/分、51.12±14.49/分、40.63±10.15/分、47.88±16.63/分、69.91±5.48/分,治療后分別為52.48±10.53/分、66.01±20.32/分、46.61±11.48/分、54.75±14.85/分、74.78±6.28/分明顯更高,經統計處理,t=3.6858,4.1763,2.7317,2.1569,4.0900,P=0.0004,0.0001,0.0075,0.0335,0.0001,p<0.05。
對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采用曼陀羅繪畫心理療法進行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心理治療方法,糾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利用間隙時間與患者溝通,避免患者因為長時間交流對護理人員產生反感,讓患者以一個輕松、舒適的狀態接受護理人員的引導,進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
曼陀羅繪畫模式作為關鍵性的心理分析技術,繪畫是情感表達的主要性工具,可以將患者潛意識和內在心理活動反應出來,促使患者潛意識視覺化的內容表現出。由于患者對繪畫防御的能力相對較低,患者在繪畫中可以不知不覺將內心深處的情緒、動機、沖突、焦慮、愿望以及價值觀進行投射,在繪畫中生動的表現出。繪畫內容可以將豐富、開放性的心理信息投射出,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通過有效的溝通,糾正了患者的錯誤認識,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可以積極的配合治療[3-5]。
曼陀羅繪畫具有多面性與靈活性,不會對患者繪畫能力有所要求。在這基礎之上,需要在圓圈中作畫,需要重視圓心中心位置。需要促使將情緒與內心的意向進行表達,運用最簡易的繪畫,甚至可以要求患者填涂顏色,患者就可以實施創作。患者在進行繪畫的時候,可以顯著的降低其抑郁和焦慮的程度。綜上和傳統類別的心理干預相比較之下,曼陀羅繪畫的治療模式不會受到地點、年齡、語言以及疾病的限制。患者的阻抗程度相對較低,較容易被接受,操作具有便捷性。該項治療模式可以被廣泛的運用,降低軀體出現癥狀的概率,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