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冰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在胃腸相關的急腹癥中,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比較多見,不僅發病急,而且病情發展快且重,未能進行合理治療,還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在臨床中,手術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不過常規的開腹手術存在并發癥多、手術時間長等不足,逐漸被符合微創理念的腹腔鏡手術所取代。本院為了深入探討腹腔鏡手術的效果選出78例患者為對象進行了研究,詳情做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醫治的患者中選出78例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平行對照法分成各39例的兩組,其中試驗組患者26-64歲,均值(46.15±2.85)歲,男女占比20:19, 包括30例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9例胃潰瘍急性穿孔。常規組患者27-65歲,均值(46.63±2.73)歲,男女占比21:18, 包括29例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10例胃潰瘍急性穿孔。客觀對比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能夠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1.2.1腹腔鏡手術(試驗組) 術前進行胃腸減壓,術中保持平臥體位,實施全身麻醉,在臍下做弧形小切口,約10mm,建立氣腹,并保持腹壓在10-12mmHg;從切口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環境,并在其輔助下,于左右鎖骨中線肋緣下做兩個小切口作為操作孔,置入Trocar觀察鏡,查明穿孔位置和大小,并對腹腔內積液進行清理,將潰瘍組織去除,再縫補潰瘍穿孔,之后穿孔處用大網膜覆蓋修補,最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術區,解除氣腹,縫合傷口。
1.2.2開腹手術(常規組) 術中保持平臥體位,實施全身麻醉,在上腹腹直肌處做切口,長度約10-12cm,逐層分離進入腹腔,直視下將腹腔積液清除干凈,找到穿孔位置,檢查附近組織情況,再進行常規修補,之后順著縱軸方向縫合,并使用大網膜覆蓋固定,術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
所有患者手術后都使用抗生素、抑酸劑,并禁食、補液、胃腸減壓,以保持穩定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情況,包括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長、住院天數,以及穿孔復發、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癥。

2.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 試驗組排氣時間為(1.18±0.76)天,短于常規組的(3.06±1.25)天;試驗組術中失血量為(24.38±5.34)mL,少于常規組的(50.73±8.85)mL;試驗組手術時長為(50.46±10.75)min,短于常規組的(90.15±16.37)min;試驗組住院天數為(5.82±2.17)天,短于常規組的(12.39±3.84)天,兩組差異均呈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并發癥情況 試驗組僅1例發生切口感染,并發癥率為2.56%;常規組中有1例穿孔復發、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率為15.38%,兩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胃、十二指腸潰瘍長期患病,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其中急性穿孔就是較嚴重的一種,患者不僅有嚴重的腹痛癥狀,還會出現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表現,病情可在短時間內快速變化,穿孔時間長還會誘發腹膜炎、休克等,提高患者的死亡風險。開腹手術是傳統治療方式,由于一般為探查切口,所以比較長,對腹壁的損傷大,長時間穿孔容易發生吻合口瘺等情況,降低手術質量。目前,在微創理念不斷深入下,腹腔鏡被廣泛應用于腹部手術中,不僅能達到與開服手術同等水平的治療效果,而且在各個方面都有著較大優勢。手術過程中,會利用腹腔鏡全面探查腹腔環境,術野更清晰、范圍更廣,更容易定位到穿孔部位、大小等。另外,在手術中只需要做三個小切口,最大限度縮小損傷,減少出血,術后更快恢復。同時腹腔鏡手術中使用專門的器械,操作更加方便,還能提高清潔、修復、清除積液等操作的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采用了腹腔鏡手術,而常規組采用開腹手術,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以及并發癥,患者術后能更快恢復。
總而言之,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容易誘發并發癥,手術質量、恢復效果更有保障,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