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英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陰道炎是女性群體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發病因素較多,久難治愈,治療后易反復發作。該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發生感染而引發炎癥。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外陰瘙癢、白帶異常或性交疼痛等表現,癥狀嚴重時患者會痛苦難耐。在臨床治療方案上,主要是口服藥物、敷藥、擦藥或者使用藥水沖洗等方式,治療效果并不明顯[2]。一些患者對該種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治療依從性較差,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應在治療的同時給予臨床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正確認知疾病,加強防護意識,糾正錯誤的生活行為。我院門診為研究門診婦科陰道炎護理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選取我院門診部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6例婦科陰道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提升了自身的保健意識,提升了臨床治療效果,現對我院門診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必要的回顧和分析,將其總結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部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6例婦科陰道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3例患者,對照組6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53歲,平均年齡為(38±2.8)歲,最短病程為0.1年,最長病程為6年,平均病程為(3.2±1.3)年,觀察組6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26歲,最大年齡為54歲,平均年齡為(37.1±3.2)歲,最短病程為0.2年,最長病程為8年,平均病程為(4.1±0.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不影響臨床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3]。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采用健康干預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治療后,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相關護理知識和護理措施,發放常規的健康知識手冊,保證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4]。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的護理后,在增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基于該病的特殊性,一些患者會存在錯誤的認知,護理人員可采取一對一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護理需求,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5]。第二予以患者與疾病有關的宣傳資料,根據患者了解該病的誘發因素,仔細告知預防措施,引導患者加強個人衛生,如保持陰道干燥,及時更換內褲,內褲高溫消毒,應選擇透氣性和吸水性較好面料的內衣,減少細菌繁殖,治療階段禁止房事;第三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治療期間禁食油炸、辛辣、生冷食物,多食用新鮮蔬果,保持清淡飲食,加強日常鍛煉,提升自身的免疫功能,減少反復發作的可能性,保持樂觀的心態,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第四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正確地使用沖洗器,并告知避免堿性過高的肥皂水的使用,維持陰道的酸堿平衡,防止陰道黏膜受到傷害。第五加強隨訪,引導患者除遵醫囑用藥外,保持溫水清洗的良好習慣。第六盡量說服患者的配偶來院檢查,避免交叉感染。
1.3效果觀察
設定痊愈、顯著改善、無效、復發等4項指標。痊愈的標準為:患者陰道炎康復,臨床癥狀消失,無任何異常。顯著改善的標準為:患者護理后,身體上異常癥狀明顯減輕,生活質量提升。無效的標準為:護理后與護理前差異不明顯,需持續護理。復發的標準為:患者治愈后再次復發。
1.4數據統計學處理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63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22例,顯著改善的患者10例,無效的患者18例,復發的患者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50.79%,觀察組63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1例,顯著改善的患者22例,無效的患者0例,復發的患者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100%(63/63),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率為50.79%(32/63),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陰道炎誘發與患者自身免疫的能力和生活習慣密切聯系,該病治療方式較多,治療效果與患者自身有直接的關系。因此臨床需加強對該類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導其正視并重視疾病,掌握預防措施和注意事項,提高治療療效,減輕疾病痛苦。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治療中忽視患者的心理狀況和預后質量,臨床治療效果不佳[6]。隨著醫療體制的推進,在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時,增加了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實踐證實,健康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改善這種情況,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采用健康教育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值得在臨床護理中廣泛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