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黑龍江農墾神經精神病防治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抑郁癥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病癥,隨著近幾年社會的節奏加快、各方面的壓力加大,其發病率也逐漸呈逐年增長的趨勢[1]。該病癥在治療的同時更需要有效的護理進行干預,本研究對于抑郁癥患者,其護理干預措施,選擇應用共情護理模式,關于其臨床療效,實施詳細的觀察,研究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40例在我院進行治療抑郁癥病人。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為20例,年齡22歲至71歲,平均年齡為(50.42±6.64)歲,10例男性,10例女性。
對照組患者為20例,年齡23歲至70歲,平均年齡為(50.67±6.89)歲,12例男性,8例女性。
通過以上兩個試驗組,組間數據的詳細比對,能夠發現,其數據并無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傳統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實施系統抗抑郁療法的同時,應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生活指導、飲食指導等,并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提醒其相關的注意事項[2]。
研究組選用共情護理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實施換位思考。護理人員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學會患者思考,面對患者所提出的疑問,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最大程度上的去感受患者的痛苦等情緒,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確保護理計劃是否適宜,能否給患者提供真正的幫助。②實施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適當的健康宣教,主動關心患者,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3],保持溫和的態度,加深護患之間的信任感。應注意挑選較為合適的時機,向患者講解關于病癥的誘發因素、主要表現、注意事項等,同時還應對患者家屬實施詳細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家屬的認知度與重視度,以便其幫助患者建立積極面對治療的信心。③實施積極引導。護理人員應注意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同時,應加強自身的共情能力,設身處地的感受患者的情緒,并且幫助患者實施積極的引導,幫助其降低負面情緒的影響。④實施主動傾聽。護理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訴說,保持耐心的心態,不輕易打斷患者的訴說,在傾聽的過程中應適當的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以及肯定,注意觀察患者在訴求過程中的肢體動作,以便對患者的潛在需求等進行相應的評估[4-5]。⑤實施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時刻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體會患者的情緒,并積極引導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給予充分的關心與理解,積極幫助患者解答疑問。可根據患者的喜好,適當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比如下棋等,從而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提升其生活積極心態。
1.3觀察指標 對于兩個實驗組組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HAMD評分對比其差異性。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HAMD評分明顯較低,較為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較為滿意,HAMD評分相對較低,不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HAMD評分相對較高,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1.4數據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學處理,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抑郁情況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實施評分,通過科學的檢驗,比對。p<0.05,證明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理滿意度 數據研究顯示,共情護理之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50%,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0%,相對比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HAMD評分 數據研究顯示,共情護理之后,可以得出對照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17.25±2.34)分,研究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14.02±1.83)分,相對比對照組,研究組的HAMD評分明顯較低,差異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抑郁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焦慮、異常恐懼、抑郁等。若患者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將會日益惡化,嚴重影響者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會誘發自殺等現象的發生。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共情護理模式相對比傳統的護理模式,能夠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心理狀態,能夠細致的觀察到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情緒變化,從而可以進一步調整護理方案,將適宜性調整到最高,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干預。經研究可以發現,共情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效降低患者的HAMD評分,臨床護理效果更加顯著,具有一定的優越性,更適宜被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