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敏
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青海 西寧 810000
自然分娩時間較長,產婦心理壓力逐漸增加,特別是初產婦,由于其不了解分娩流程,加之對疼痛的恐懼,致使分娩難度提升[1]。為此應在其分娩過程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促進其分娩質量提升[2]。有研究指出[3],助產士助產護理的實施可有效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縮短產程,提升產婦滿意度,進而使分娩質量得以提升。本院將80例自然分娩產婦進行分組研究,探討對其實施助產士助產護理的價值,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人民醫院產科接收的80例自然分娩產婦,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為其收取時間。對產婦進行分組研究,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對照組、研究組為其組名,每組產婦4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區間為23-38歲,平均年齡(28.67±1.23)歲,研究組產婦年齡區間為22-37歲,平均年齡(28.69±1.21)歲。兩組產婦一般信息差異性較小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表現為:給予產婦相應入院指導,協助產婦完成相關檢查,改善產婦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變化,保持病房衛生環境等。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研究組給予助產士助產護理干預,具體表現為:①產前:為其配備一對一助產士進行護理干預,助產士進行自我介紹,增進彼此情感,并叮囑其在分娩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及安全性,告知產婦自會一直陪伴在側,使其安全性得以提升。在與其溝通過程中,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態,并對其實施個性化心理疏導,使其了解緩解心理壓力有助于分娩順利,進而降低其不良心理狀態,鼓勵產婦將自身想法進行傾訴,助產士要耐心聆聽,使產婦心理與生理獲得滿足感,進而縮短產程;②產中:當產婦出現規律性宮縮,表示已經進入第一產程,此時間段產婦疼痛感較強,應立即將其推往臨產室,并為其播放喜愛的音樂,將其注意力進行轉移,給予產婦適當鼓勵,幫助其暢想作為媽媽的快樂,使其不良情緒得以緩解,同時,每60分鐘聽胎心一次,伴隨宮縮間隔時間縮短,胎心監測時間隨之縮短,告知產婦拉瑪澤呼吸法,調整呼吸,并使用分娩緩痛球進行止痛,產婦進入第二產程后,告知其如何用力,叮囑家屬為其準備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使其在宮縮間隙食用,保持充沛體力,并利用眼神及肢體與語言對其進行鼓勵,使其分娩信心得以提升,在分娩胎兒過程中,對胎頭娩出速度進行相應控制,產婦在分娩結束后,助產士應第一時間告知產婦新生兒健康程度,并利用贊美性語言對新生兒進行贊美,同時,恭喜產婦正式成為一名優秀的母親,降低產婦不良情緒,放松心情,將產后注意事項與飲食要求告知產婦;③產后:對產婦血壓、心率等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同時,密切關注產婦陰道出血、會陰傷口、子宮收縮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告知其產后注意事項,指導其母乳喂養相關知識。
1.3觀察指標 觀察組間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利用統一問卷觀察兩組產婦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分數高低與產婦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性,采用阿氏評分比較新生兒窒息情況,總分為10分,7-10分表示未出現窒息情況,4-7分表示存在輕度窒息,0-3分表示存在重度窒息,分數越低說明新生兒狀態越良好。
1.4統計學 應用SPSS21.0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t檢驗,差異呈現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分別為7.86±0.79(小時)、139.86±23.54(ml)、95.67±1.46(分)、9.5±0.4(分),對照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分別為12.42±0.86(小時)、196.52±22.64(ml)、84.58±2.03(分)、7.9±0.2(分),總結數據,研究組總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滿意度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自然分娩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一定危險性,優異的分娩質量對產婦及新生兒具有現實意義。而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除生理承受疼痛外,其心理壓力較大,不良的心理情緒將嚴重影響其分娩質量[4]。為此,在其分娩過程中,應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降低不良情緒,提升分娩質量。
助產士助產護理可在產婦產前、產中、產后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5]。將心理干預應用于產前,可有效促進產婦分娩信心,使其了解分娩流程,緩解壓力,降低不良情緒,增強產婦依從性,產中將疼痛護理應用其中,可使其疼痛得以緩解,對其進行適當鼓勵,提升其分娩信心,縮短產程,在其產后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告知其產后注意事項,指導其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有效促進其身體康復。
此次研究中,對照組產程時間、出血量、滿意度、Apgar評分均不及研究組,且差異顯著P<0.05,說明,助產士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分娩質量具有良好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