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瑩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神經源性偏頭痛為典型的偏頭痛疾病類型,疾病發病是由于三叉神經血管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內源性疼痛調節機制失調,疾病的影響因素既包括遺傳因素也包括外界刺激因素[1]。對于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來說,疾病不僅引發劇烈的頭痛,還會導致其產生不良心理情緒以及影響其睡眠質量。在實施藥物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進行病情觀察和用藥護理,還要針對患者住院環境以及心理情緒等進行關注,盡量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2]。本研究對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觀察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各43例的兩個對比組。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29-68歲,均齡(48.6±5.1)歲。病程0.5-10年,平均(4.6±1.3)年。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4-66歲,均齡(49.2±4.8)歲。病程0.5-9年,平均(4.2±1.5)年。分組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針對患者偏頭痛情況,給予用藥指導,觀察患者不適癥狀,并及時匯報給醫生。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1)環境護理。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對聲、光、噪音、溫度等都比較敏感,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舒適度調節室內溫度和光線,并保證病房內環境相對安靜,防止對患者造成刺激。(2)心理疏導,患者長期受到偏頭痛的折磨,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與其深入交談,明確疾病的病因,并傾聽患者的宣泄[3]。引導患者通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注意力,并緩解心中壓力。獲得患者家屬的支持,與護理人員一起關心和支持患者,使其感情上有所依賴[4]。(3)預防性護理。偏頭痛發作時,一般都會出現興奮、體溫降低或者失眠等情況,在發生頭痛先兆時,可采取按摩或者用藥等方法予以干預,盡量降低頭痛程度和發作持續時間[5]。(4)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禁止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并補充多種營養元素,進行清淡飲食。同時指導患者戒煙戒酒,避免引發神經性刺激。
1.3觀察指標
1.3.1評估兩組患者偏頭痛改善效果。以偏頭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為評估標準。
1.3.2評估兩組患者情緒改善情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

2.1兩組患者偏頭痛改善效果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偏頭痛發作次數分別為(5.4±0.7)次/月及(5.1±0.9)次/月,對比無顯著差異(t=1.725,P=0.088);護理后,兩組患者偏頭痛發作次數分別為(2.4±0.4)次/月及(3.5±0.6)次/月,觀察組更少(t=10.003,P=0.000);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分別為(5.4±1.2)h及(5.3±1.5)h,對比無顯著差異(t=0.341,P=0.734);護理后,兩組患者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分別為(2.2±0.8)h及(3.5±1.1)h,觀察組更短(t=6.267,P=0.000)。
2.2兩組患者情緒改善情況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53.2±2.6)分及(54.0±3.0)分,對比無顯著差異(t=1.321,P=0.190);護理后,兩組SAS評分分別為(40.3±1.6)分及(46.3±2.0)分,觀察組更低(t=18.843,P=0.000)。
神經源性偏頭痛,顧名思義與患者三叉神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缺陷有關,而為了降低偏頭痛發作的次數和時間,一般給予偏頭痛藥物及營養神經藥物治療[6]。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用藥、情緒、飲食等方面進行管理,以提升偏頭痛的治療效果[7]。
本次研究中,將優質護理應用于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的護理中,對患者病情及心理等進行分析,從患者需求出發,對其實施了包括環境護理、心理護理、預防性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幾方面干預,通過滿足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病情的需求,提升了疾病治療效果[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偏頭痛發作情況以及不良情緒。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了優質護理在神經源性偏頭痛中的應用價值,可通過滿足患者住院需求,進行環境改善以及心理情緒改善,加強患者自身因素等措施,保證疾病控制效果[9]。
綜上,神經源性偏頭痛患者對周圍環境、飲食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在住院過程中,還要進行疾病的預防以及心理情緒的干預,以配合藥物治療,提升疾病治療效果。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后,對患者病情、生理以及心理都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可顯著控制偏頭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