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北京水利醫院口腔科,北京100036)
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指兒童的乳牙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炎癥繼續發展,會伴有牙齦出現瘺管,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乳牙疾病。目前,臨床上常采取根管治療的方法對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進行治療。根管治療中利用根管充填糊劑消除患牙根尖周部位的炎癥,從而促進患牙牙齦瘺管的愈合[1]。有文獻[2-3]報道,根管充填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根管治療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50例(182顆患牙)作為研究對象,比較Vitapex糊劑與氧化鋅碘仿糊劑作為根管充填材料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50例(182顆患牙),隨機分為觀察組(n=77,91顆患牙)和對照組(n=73,91顆患牙)。觀察組男42例,女34例;年齡3~9歲,平均(6.36±1.57)歲;乳前牙15顆,乳磨牙76顆。對照組男43例,女31例;年齡3~9歲,平均(6.49±1.06)歲;乳前牙17顆,乳磨牙74顆。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X線片確診為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②X線片顯示牙根吸收≤1/3;③髓室底無穿通;④患兒能積極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X線片顯示牙根吸收超過1/3;②髓室底穿;③根尖露出黏膜外。
1.2 材料Vitapex糊劑(日本森田公司);氧化鋅丁香油糊劑(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張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1.3 方法根管治療前患兒均行X線檢查,詳細了解乳牙的根管、根分叉及根尖周病變的具體情況。徹底去除患牙齲壞的牙體組織,常規開髓、制備洞型,將患牙的根管預備至35~40號,徹底清除根管內感染的牙髓及壞死組織。在預備患牙根管的同時,交替使用3%雙氧水和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感染的根管和竇道。患牙根管預備和根管沖洗后,用吸潮紙尖將根管拭干,封入樟腦酚棉捻,消毒1周。復診患牙無明顯叩痛、根管內無明顯滲出時,進行根管充填。觀察組使用Vitapex糊劑,將Vitapex糊劑注射器的尖端插入患牙根尖1/3的位置,施加適當的壓力,注射糊劑的同時緩慢地退出根管,使Vitapex糊劑均勻充滿根管,并盡量使牙齦竇道口有糊劑溢出;對照組使用氧化鋅碘仿糊劑,采用螺旋充填器將氧化鋅碘仿糊劑導入患牙根管。兩組患兒術后常規拍攝X線片,磷酸鋅水門汀墊底,Dyract復合體充填窩洞。
1.4 觀察指標隨訪1年,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成功:術后1年復查,無自覺癥狀,臨床檢查患牙叩診無疼痛,根尖區牙齦無紅腫、無竇道。X線片顯示患牙根尖區低密度影消失或明顯減少。失敗:患兒術后1年復查,主訴患牙有不適癥狀,進行叩診檢查時感覺疼痛,根尖區牙齦紅腫或竇道仍未愈合。X線片顯示患牙根尖區低密度影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甚至擴大。比較兩組疼痛情況。根據根管治療后1周內患者是否需止痛評估疼痛程度。無疼痛:患牙無不適感覺或僅感覺輕度疼痛,無需止痛治療;中度疼痛:患牙感覺疼痛,但口服藥物可緩解疼痛;重度疼痛:患牙感覺疼痛劇烈,嚴重者甚至可伴有面部腫脹,需要止痛治療才可緩解疼痛。疼痛發生率=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治療1周后復查,觀察組無患牙重度疼痛,4顆患牙中度疼痛,87顆患牙無疼痛,疼痛發生率為4.39%;對照組5顆患牙重度疼痛,15顆患牙中度疼痛,71顆患牙無疼痛,疼痛發生率為21.97.%。觀察組疼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29,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1年復查,觀察組成功88顆牙,成功率為96.7%(88/91);對照組成功72顆牙,成功率為79.1%(7/91),兩組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4,P<0.05)。
乳牙生理結構較特殊,根尖孔粗大、髓室底副根管多及牙槽骨骨質疏松,致使乳牙牙髓感染極易發展為慢性竇道型根尖周炎[4]。此時,病變較嚴重,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乳牙過早松動、脫落,甚至影響下方恒牙的發育和萌出。目前,口腔科常采用根管治療術對乳牙根尖周炎進行治療,采用根管預備去除根管內感染物質,并使用可吸收的材料充填根管,促進乳牙根尖周病變愈合,從而繼續維持乳牙正常的生理功能[2]。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療能否成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選擇合適的根管充填材料至關重要。理想的充填乳牙根管的材料有較多要求,①對患牙根尖周組織無刺激性,能誘導有活力的根尖周組織封閉根管;②具有抗菌效果;③易被導入根管,可穩定附著于根管壁且不收縮,但如有必要也易從根管內清除;④填充的材料易被吸收;⑤不改變牙齒的顏色,對X線阻射;⑥對下方的恒牙胚無損害,不影響繼承恒牙的萌出[5]。
Vitapex是一種采用加壓注射的根管充填糊劑,主要由氫氧化鈣、碘仿、聚硅氧烷油等組成。氫氧化鈣是強堿性,在根管內可發揮較強的抗菌殺菌作用;可誘導根尖部牙髓或根尖周組織形成硬組織,促進根尖周病變愈合[6];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不影響乳牙牙根吸收。碘仿接觸組織液后緩慢釋放游離碘,可阻止白細胞游出,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碘仿可減少和吸收滲出物,保持局部干燥,消毒作用持久,術后不良反應少,尤其對伴有瘺管及嚴重感染乳牙效果較好。加入聚硅氧烷油成分使Vitapex糊劑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滲透性,易進入細小彎曲的根管和側副根管。Vitapex糊劑是成品,根管充填時不用調制,使用較方便。注射型加壓使根充糊劑對細小彎曲和低位側支根管有較好的滲透作用[7]。Vitapex糊劑的吸收與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一致,如果糊劑在1周~2個月內被根尖組織吸收,則不傷害下方的恒牙胚,也不會影響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及恒牙的替換[8]。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Vitapex糊劑進行根管充填成功率可達96.7%。
氧化鋅碘仿糊劑是一種傳統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主要由氧化鋅丁香油酚和碘仿組成,其具有殺菌、收斂、防腐的作用,導入根管后會逐漸變硬,可繼續發揮消毒的作用。但氧化鋅碘仿糊劑使用時需人工調拌,填充時需用根管充填器械反復導入根管才能達到合適飽和度。兒童在乳牙根管治療時配合度較差,使用氧化鋅碘仿糊劑費時、費力,在調拌質量和感染控制方面具有不確定性。有研究表明,由于氧化鋅碘仿糊劑的吸收遲緩于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并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炎癥性反應,會導致乳牙滯留,糊劑吸收不完全[7]。
綜上所述,使用Vitapex糊劑進行治療的患牙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氧化鋅碘仿糊劑;同時,治療后1周內疼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Vitapex糊劑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簡單、殺菌強、疼痛反應輕及治療成功率高,相較于氧化鋅碘仿糊劑,更適于乳牙慢性竇道型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療,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