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蘋,曾飛,彭銘嫦
(1.云浮市中醫院內二科,廣東 云浮;2.云浮市中醫院內三科,廣東 云浮527300)
眩暈是因高血壓、后循環缺血、前庭性偏頭痛、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引發的空間定向錯覺,臨床針對該病多給予藥物對癥治療[1]。近年來,隨著中醫理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醫生嘗試使用中醫方法治療眩暈,其中穴位敷貼療效明顯[2]。但目前大多數患者對穴位敷貼的認知度不高,導致實際治療過程難以開展[3]。為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本研究探究眩暈患者穴位敷貼治療時用細節護理和整體護理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穴位敷貼治療的眩暈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神經系統疾病鑒別診斷學》[4]中眩暈癥的診斷標準;②日常交流無礙;③留觀時間≥5 d。排除標準:①腦部實質性病變、眼疾、耳水不平衡等疾病引發的眩暈;②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敷貼部位存在傷口;④對服帖藥物成分不耐受。
1.3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細節護理和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細節護理:①藥物使用,遵醫囑取適量貼敷粉攜至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及敷藥穴位,指導其取合適體位以暴露患處,可設置屏風或蓋毛毯幫助患者遮擋私處。準備藥物時需再次核對所有藥物,倒入碗內,以醋為介質攪拌成糊狀,將藥物均勻攤于穴位貼上,確保敷料面積、厚薄均勻,穴位貼具備自粘性,撕開包裝紙貼于穴位上,1 h后即可撤穴位貼。對于首次用藥者,應以0.9%氯化鈉溶液清潔敷藥部位,非首次用藥者,則需以0.9%氯化鈉溶液擦洗前次藥跡。②起居調護,根據患者癥型安排患者起居與活動方案,其中肝陽上亢者應安排于避陽環境,醫囑不可過度勞累;腎精虧損者宜居溫暖病室,鼓勵其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痰濁中阻者應指導其調整體位為側臥位,避免分泌物污染衣物,改變體位時,注意不要碰撞病床導致晃動;氣血虧虛者應注意規律生活,保證睡眠,若存在失眠現象,可指導其聽音樂、飲熱牛奶、睡前溫水泡腳,促進心情放松。
(2)整體護理:①情志護理,為避免負性情緒加重眩暈癥狀,干擾治療開展,應針對患者情緒表現,給予辯證施護。其中急躁易怒者需加強溝通,盡量滿足日常需求,對于不能滿足的要求解釋原因,確保患者心情舒暢;擔憂不安者可實施健康教育,為其講解眩暈的產生原理及誘發因素,可介紹治療成功案例,消除心中憂慮;抑郁恐懼者可從患者身邊人群入手,與其加強溝通,共同關心、開導患者,消除后顧之憂。②生活管理,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留觀環境,如病床增設護欄,浴室、衛生間設置扶手和防滑墊,避免患者癥狀發作不慎跌倒而受傷,日常飲食方面應以高鈣、高維生素的清淡食物為主,忌食高膽固醇、高鹽、葷腥、生冷、刺激之品,若患者體型肥胖,還應適當控制進食量。③病情觀察,觀察患者各項體征,如面色、脈象、舌苔、大小便等,提高觀察頻率,一旦患者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口眼斜歪、肢體麻木、血壓持續升高等現象,立即報告醫師,昏迷者,可急按人中穴,配合醫師共同搶救。
1.4 觀察指標采用自擬問卷評價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完全依從,患者遵循醫囑健康生活,治療時未出現不配合現象;一般依從:患者遵循部分醫囑培養生活習慣,治療時存在不配合情況;完全不依從:患者日常生活中無視醫囑進行飲食、活動,治療時完全不配合。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率+一般依從率。采用眩暈障礙量表(DHI)評價癥狀改善效果,包括情感、功能、軀體,總分100分,眩暈嚴重程度與分值成正相關。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6)、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心理狀態,HAMD-6量表共6項內容,滿分24分;HAMA量表共14項內容,滿分70分,抑郁、焦慮嚴重程度與分值呈正相關。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價滿意度,量表共19項內容,總分76分,護理滿意度與分值呈正相關。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護理前,兩組DH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DH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
2.3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HAMD-6、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HAMD-6、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NSNS評分為(72.45±3.3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9±2.9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278,P<0.05)。
在我國傳統醫學理論中,眩暈分屬“目眩”“頭暈”“頭眩”范疇,病變位于腦竅,病機可為肝陽上亢、勞倦過度、外淫入體、精血虧虛、情志損傷等[5]。目前治療眩暈的中醫方法較多,如中藥內服、手法康復、針灸、穴位敷貼、耳穴壓豆等,其中穴位敷貼應用較多且效果較好[6]。該方法利用皮膚間層具有的儲存特性直接作用于人體,當特定穴位上的神經受到藥物刺激后,會將此類刺激傳入中樞并興奮交感神經,激活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系統,使藥效作用于相應器官與組織[7-8]。大多數患者對于中醫理論認知不全,導致其對穴位敷貼治療的接受度較低,臨床治療開展較困難[9]。因此,在眩暈患者治療時應用護理方式提高其配合度對于鞏固治療效果,減少醫療糾紛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0]。
細節護理和整體護理是眩暈患者施治過程中常使用的護理手段。其中細節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提升細節意識,將每一件護理事項做小、做細,從而排除影響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11];整體護理則基于現代護理觀,通過構建基礎護理框架,圍繞患者開展一系列的護理服務[12]。孫利兵等[13]研究指出,運用細節化護理干預的患者耳鳴、視物模糊、惡心嘔吐、頭暈目眩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短于運用常規護理。邊利霞等[14]研究表明,施行整體護理的患者眩暈發生頻率、持續時間明顯改善,且護理滿意度高達95.00%,遠高于施行常規護理患者的75.00%。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整體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了解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配合治療;同時,細節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時刻為患者著想,如用藥時設置遮擋,保護患者隱私;關心失眠癥狀,幫助患者放松心情,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使其減少抵觸感。護理后,觀察組DH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為細節護理對用藥方法進行了嚴格規范,使療效發揮到最大,對癥進行起居調護,通過體位調節、運動指導、保證睡眠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治療體驗,而整體護理則從飲食干預上出發,確保患者營養狀況正常,維持日常活動所需,同時,密切關注患者各項體征,及時處理不良反應,預防其影響正常治療。護理后,觀察組HAMD-6、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歸功于整體護理中的情志護理,該措施根據患者情緒狀態辨證干預,緩解急躁憤怒、擔憂不安、抑郁恐懼等諸多不良情緒,從而使護患之間的互動更為自然、舒適。翟艷等[15]研究中指出,行穴位敷貼的眩暈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后,NSNS評分會出現明顯提升,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觀察組NSN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報道結論一致,提示細節護理和整體護理符合患者醫療需求的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細節護理和整體護理可有效改善行穴位敷貼眩暈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緩解不良情緒,提高病情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