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合講 于水華 任曉東
種子生產經營的階段不同,銷售的種子質量要求不同。在司法實踐中,常常發生不區分種子生產經營的不同階段對銷售的種子不同的質量要求,將沒有意思聯絡的種子生產經營者,以共同犯罪為由,一律追究銷售偽劣種子(或產品)罪刑事責任的錯案,錯誤判例,如案號(2018)內07刑終153號,吳某等銷售偽劣產品罪案。除大包裝種子分裝單位吉林省某公司外,追究生產種子的銷售單位甘肅省某公司及另12名被告人犯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適用法律錯誤。
案號(2019)兵 08刑終 111號,劉某某、趙某、王某某銷售偽劣種子罪案。除大包裝種子的分裝者王某某外,追究生產種子的銷售者劉某某和大包裝種子的銷售者趙某犯銷售偽劣種子罪的刑事責任,適用法律錯誤。
案號(2018)冀 11刑終 61號,范某某、賈某某、馮某某、王某某等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案。未追究大包裝種子的分裝者郭某某 (聘武合講為其辯護)的刑事責任,追究不再分裝包裝種子的銷售者范某某、賈某某、馮某某、王某某犯銷售偽劣種子罪的刑事責任,適用法律錯誤。
本文就種子生產經營不同階段對銷售的種子質量不同要求予以論述,以求正確處理銷售偽劣種子案件,正確判例,如案號(2018)豫 14刑終 471號,杜某某銷售偽劣種子案,不追究大包裝種子的銷售者穆某某(聘武合講為其辯護)的刑事責任,追究沒有標簽種子的銷售者杜某某銷售偽劣種子罪的刑事責任,適用法律正確。
種子生產收獲的材料,是指執行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和種子檢驗、檢疫規程進行種子生產的收獲物。
農作物生產的收獲材料,是初級農產品,是種子加工、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畜牧養殖等工業的生產原料。即使是依據《種子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行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和種子檢驗、檢疫規程”進行種子生產的收獲材料,未經加工分級包裝的,也不是《產品質量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用于銷售的產品”,也不是《種子法》第四十條規定的“銷售的種子”;其不具有商品價值,不得作為商品種子銷售。
種子生產的收獲材料,是用于加工、分級、包裝種子的工業生產原料,不是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業生產資料。種子的加工,是指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對種子進行的脫粒、干燥、包衣以及對種苗進行的嫁接、封蠟等處理。種子的分級,是指按照種子的質量標準對種子進行的質量定級。種子的包裝,是指按照種子的特征采取的保護措施,以保證種子的繁殖能力。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生產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的,追究生產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罪的刑事責任。《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沒有規定生產假種子的刑事責任。對從事種子生產的種子生產者,追究“生產假種子”的刑事責任,屬于適用法律錯誤。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種子冒充合格種子的,追究銷售偽劣種子罪的刑事責任。銷售和生產,屬于不同的行為。種子經營者和種子生產者,屬于不同的主體。對從事種子“銷售”的種子經營者,追究“生產”偽劣種子罪的刑事責任,屬于適用法律錯誤。
《種子法》第三十四條未要求生產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生產的種子質量要求,由生產的種子買賣雙方以合同約定。生產的種子質量,只有不符合合同約定,沒有不符合法律規定。
因為《種子法》未要求生產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所以生產的種子不能判為質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劣種子。
因為《種子法》未要求生產的種子應當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沒有標簽標注的內容作參照物,所以生產的種子既不能判為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其他品種種子的冒充型假種子,也不能判為種子種類、品種與標簽標注的內容不符的不符型假種子,更不能判為沒有標簽的隱瞞型假種子,還不能判為質量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劣種子。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案號(2017)新 2325刑初2號,某薯業公司、屈某某將種子田的收獲材料直接銷售給種子使用者用于農業生產,法院以犯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某薯業公司罰金65萬元;判處屈某某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30萬元。
案號(2017)豫 13刑終 964號,惠某公司、郭某某將花生果,未經加工分級即直接銷售給種子使用者用于農業生產,法院以犯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惠某公司罰金50萬元;判處郭某某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50萬元。
生產的種子是用于加工分級包裝商品種子或其他商品的工業生產原料,不是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業生產資料。向種子使用者銷售生產的種子,屬于銷售以非種子冒充種子的假種子。
最初銷售的種子,是中間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分級包裝作為商品種子供應給其他種子經營者用于分裝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工業原料。最初銷售的種子質量要求,由當事人以買賣合同約定,執行合同法規定。
依據《種子法》第四十條“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但是不能加工、包裝的除外”的規定,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沒有除外情形;銷售的種子應當包裝,具有除外情形,即無性繁殖的器官和組織、種苗以及不宜包裝的非籽粒種子,可以銷售沒有包裝的“散種子”。
種子生產經營者對生產的種子進行清選、分級、干燥、包衣等加工處理,以及包裝、標識、銷售的活動,屬于種子經營。經過加工、分級、包裝的種子,具有了商品屬性,是可以用于銷售的商品種子,屬于《產品質量法》第二條所稱“產品”和《種子法》第四十條所稱“銷售的種子”。
依據《種子法》第四十條第二款“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可以分裝;實行分裝的,應當標注分裝單位,并對種子質量負責”的規定,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種子生產經營者既可自己使用,也可“供應”他人使用(包括實行分裝)。商品種子的最初供應商,是生產商。
依據《種子法》第四十條第二款“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可以分裝;實行分裝的,應當標注分裝單位,并對種子質量負責”的規定,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的銷售者,不對分裝的種子質量負責。
《種子法》第四十條未要求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應認定大包裝種子或者進口種子為《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的質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劣種子。
《種子法》第四十條未要求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應當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沒有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作參照物,既不能認定大包裝種子或者進口種子為《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冒充型假種子或者不符型假種子,也不能認定大包裝種子或者進口種子為《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第二項規定的質量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劣種子。
種子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依據《種子法》第三十二條“申請取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應當具有與種子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施、設備及專業技術人員,以及法規和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的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具有與種子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種子加工分級包裝的條件,具有檢驗鑒定種子質量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以及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與銷售的種子相符的能力,且有檢驗義務。種子生產經營者對其經營的種子質量,應當明知,不因假劣種子遭受損失,法律沒有規定對種子生產經營者因假劣種子遭受的損害予以保護。
最終銷售的種子,是終端產品,是直接銷售給種子使用者的或者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最終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農民購買最終銷售的種子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執行。
《種子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銷售的種子應當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銷售進口種子的,應當附有進口審批文號和中文標簽;第四十九條規定,沒有標簽的為假種子。銷售的種子應當附有標簽,是指銷售的種子或者種子包裝物的表面應當印制、粘貼、固定或者附有特定的圖案及文字說明,進口種子附有進口審批文號和中文標簽。最終銷售的種子包括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沒有中文標簽的,承擔銷售沒有標簽的假種子的法律責任。
《種子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種子生產經營者對標注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是指銷售的種子應當具備真實性。依據《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銷售標簽標注的內容與銷售的種子不符種子的,承擔銷售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其他品種種子以及種子種類、品種與標簽標注的內容不符的假種子的法律責任。
《種子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是指最終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規定標準要求的種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的質量指標。判定籽粒類種子的質量指標,主要包括純度、凈度、發芽率和水分。判定根莖類種子的質量指標,主要是健康度。依據《種子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銷售質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種子的,承擔銷售劣種子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