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聲澉 賓麗慧 廖莉莉 古彪
荔浦芋是檳榔芋中的優良地方品種,因廣西荔浦縣栽培面積最大、品質最好而得名,至今已有300 a 以上的栽培歷史[1]。荔浦芋球莖呈紡錘形, 單個質量1~3 kg,橫切面為灰白色,具有明顯的紫色檳榔紋[2~4];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具有香、酥、粉、糯、甜的獨特風味,是廣西著名的蔬菜品種之一。
近年來,筆者在玉林市博白縣江寧鎮、浪平鎮,玉州區仁厚鎮等桂東南地區與種植企業、種植戶合作引進荔浦芋進行種植,累計超過 350 hm2,平均產量2 500 kg/667 m2,種植的荔浦芋在口感上保持香、酥、粉、糯等風味。桂東南地區種植,8 月即可采收上市, 與桂北地區錯開上市期, 價格在 4~6 元/kg,667 m2產值約 11 000 元, 每 667 m2種植成本約 5 000 元,每 667 m2利潤約6 000 元,取得了較好的效益。通過實踐并結合各地種植經驗,總結了荔浦芋在桂東南地區的高產栽培技術,供生產上參考。
選擇經純化的適應能力、抗病力強的地方荔浦芋品種或桂芋2 號等通過審定的荔浦芋品種進行種植, 種植前剔除受病蟲為害、霉爛的種芋,選擇個體飽滿的優良種芋, 單個種芋質量宜為 50~100 g, 一般每667 m2用種 100~125 kg。
荔浦芋不宜連作, 以3 a 內未種過芋頭的水田進行種植為宜。 盡量要求排灌方便、土質疏松、 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質壤土,以石灰性土壤更好,優良的土壤能力可提高荔浦芋的品質,使肉質結實充分、細膩。
施足基肥是提高荔浦芋產量和品質的關鍵, 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 或商品有機肥200~300 kg,鈣鎂磷肥40~50 kg,另加高效三元復合肥50 kg,開種植溝(穴)時與土混勻,覆 2~3 cm 厚的碎土待種。
催芽可保證田間植株生長整齊一致,便于統一管理,并有利于提前上市。 種植前25 d 左右, 將選好的種芋先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啶蟲脒乳油500 倍液浸泡 20~30 min 消毒,防菌防蟲。撈出瀝干后置于以泥沙為基質的苗床上, 然后覆蓋3 cm 左右厚的粉碎泥土, 淋水保持濕潤、覆蓋薄膜保濕保溫進行催芽。
在桂東南地區,12 月至翌年3 月中旬均可種植,種植戶可因地制宜選擇種植時間,為避免與桂北地區集中上市, 以12 月為宜。起壟種植,可采用單行,也可采用雙行。 單行植:壟寬(包溝)1.2 m、 高 0.25 m, 株 距 0.35 ~0.40 m, 每 667 m2栽約 1 600 株;雙行“品”字形種植:壟寬(包溝)1.6 m、高 0.25 m, 株距 0.4~0.5 m,行距 0.6~0.8 m, 每 667 m2栽約1 800 株。種芋芽朝下傾斜擺放,然后覆蓋細土, 種植后淋水保持土壤濕潤,噴施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后再用黑色地膜覆蓋,起到保溫、保墑、防雜草等作用。
①及時查苗補苗 當芋苗長到 3~5 cm 時,田間巡查,發現缺苗死苗應及時補上, 并澆透水;地膜覆蓋種植的,及時破膜,并用泥土壓實膜口,防止水分蒸發高溫灼傷幼苗。
②追肥 追肥應分次施用,整個生育期共追2~3 次, 以磷、鉀肥為主。 第 1 次在幼苗期(1~2 葉),每 667 m2施尿素 15 kg 左右進行提苗; 第2 次在植株5~6葉時, 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15∶15) 和硫酸鉀各 30 kg,培土3~5 cm,將肥料覆蓋;株高1 m左右, 封行前追第3 次肥,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15∶15)30 kg,結合中耕培土。 后期不再施肥,防止新葉消耗養分,影響球莖膨大。
③水分管理 荔浦芋既怕澇又怕旱, 科學合理排灌是獲得高產的措施之一。 生長前期保持土壤濕潤, 雨天及時將溝內雨水排干,不能有積水。 生長盛期,經常保持廂溝有5 cm 左右的水層。生長后期是荔浦芋淀粉積累及營養轉化期,田間不能過于潮濕,否則芋頭不僅品質差,且不耐貯藏,生長后期溝內不能積水, 保持濕潤即可。
④保持田間通風和潔凈 保持田間通風和潔凈,減少病蟲為害。 田間管理中,應及時清除雜草、老葉、黃葉和病葉,減少病蟲草害發生。
⑤淋施多效唑 荔浦芋植株高大,生長勢強,葉面積大,淋施多效唑控制地上部分過快生長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在荔浦芋長到 4~6 葉時,每 667 m2淋施多效唑200 g,雨水過多,長勢過旺的隔15 d 左右淋施第2 次,可以有效控制地上部徒長, 促進球莖膨大。
⑥去除子芽 荔浦芋以母芋為主要商品, 子芋生長不僅耗掉養分且影響田間通風透氣,利于病蟲害發生,影響母芋產量。當子芋分株1 葉1 心時,選擇晴天用小刀或小鐵鏟割除分株生長點,注意不要傷及母芋。需留種的子芋則不除分株[2]。
⑦病蟲害防治 荔浦芋主要病害有疫病、 軟腐病和葉枯病,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螻蛄、蠐螬、斜紋夜蛾等。
防治疫病: 一是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雨季做到高畦深溝, 排除積水。 二是發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 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687.5 g/L 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1 000 倍液或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等噴霧,每7~10 d 噴 1 次,連噴 2~3 次。
防治軟腐病:一是加強栽培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及時疏通排水溝;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石灰撒施病穴消毒。二是在發病初期,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霧, 每7~10 d 噴 1 次,連續 2~3 次。
防治葉枯病:在發病初期用5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 注意葉正背面都要噴到。
防治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 種植時每667 m2在種植溝施5%辛硫磷顆粒10 kg,培土時每667 m2施高效低毒的2%噻蟲嗪顆粒劑5 kg。
防治斜紋夜蛾: 用5%甲維鹽乳油2 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 倍液噴霧。
冬種荔浦芋生長期9~10 個月,春種 7~8 個月,冬種的 8 月初可采收,采收過早,母芋成熟不充分,含水量較高,容易腐敗變壞,不適合長期儲存。 待植株莖葉變黃枯萎,葉柄下垂時選擇晴天采收, 此時荔浦芋品質好、產量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