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劍華
(安遠縣水土保持局,江西 安遠 342100)
近年來,安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在全省率先提出并成立生態執法局,制定了三禁、三停、三轉政策,切實保護生態環境,認真踐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了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健全聯審聯批制度,嚴格落實“誰開發,誰治理”和屬地管理原則,實行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管理,加強執法巡查,嚴厲打擊水保違法行為。
(1)落實制度抓長效,促進水保工作有效開展。嚴格執行《安遠縣加強水土保持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安辦字〔2017〕242號)和《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贛州市水土保持工作重點管理鄉鎮實施辦法的通知》(安府辦字〔2017〕173號)等一系列長效性管理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壓實了各鄉鎮屬地管理的職責,生產建設項目進一步強化了目標監管,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規范事前審批,加強對公路建設、礦業開采、房地產開發等各類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的監督力度。2018—2020年9月共審批交通建設、房地產開發、城鎮建設等項目水土保持方案75個,編報率達95%。
(2)加強執法巡查,狠抓責任落實。①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嚴格水保方案審批的同時,積極督促落實項目建設期間的臨時措施和永久性措施,并要求水保工程竣工后及時驗收報備,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②加強執法巡查。有計劃地對各個生產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項目及時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并耐心細致地向相關單位負責人宣傳水土保持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和水保業務知識。③對全縣所有的工礦企業、房地產開發、公路建設、工業園開發、水利工程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山地林果開發、土地開發等項目和棄土棄渣點進行全面徹底摸排巡查,2018—2020年共開展巡查210次,巡查項目228個(次),共發出整改通知書120份,完成立案查處12起,有力地遏制了生產建設項目人為水土流失惡化現象。
近三年來,堅持“山上山下同治”,治理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相結合,與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做到因地制宜,精準布局,多措并舉,狠抓措施落實,大力開展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1)扎實開展廢棄礦山整治工作。由縣財政籌資,縣水保局負責實施,投資1 200多萬元,對甲江林場牛屎崠、李逕、南逕隘鵝公坑、蓮塘隘等31個廢棄礦點進行了整治,治理面積約86 hm2,治理區植被覆蓋度由原來的不足30%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2)高位推進,開展水土流失集中整治。印發了《安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安遠縣水土流失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府辦字〔2019〕38號),要求由縣水保局牽頭,會同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組成工作組,對全縣水土流失情況開展調查摸底,列出任務清單,制定近期治理任務和后期治理任務,明確實施時限、資金來源等有關事項;各相關單位按照“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著落”的要求,在兩年內全面完成了全縣范圍內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整治,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確保水保“三同時”制度落到實處,有效遏制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
(3)優化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益。2018年結合脫貧攻堅,對官溪小流域和逕背小流域進行了鞏固提升。在逕背治理點種植桂花樹苗8 500株,交由當地貧困戶經營管理,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當地貧困戶收益;官溪建設點經過多年打造和提升,成了集水保宣傳教育(展示)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水保工程建設示范點,吸引了大量周邊人群前來休閑游玩,促進了當地鄉村游和農家樂的發展,助推了當地農民增收脫貧,被市水保局評為“2018年度贛州市水土保持生態示范工程”。另外,縣政府協調縣林業局、水保局和城管局等單位共同投資打造的安遠縣東江源森林公園(水保生態示范園),為安遠市民提供了一處集休閑鍛煉和水保示范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近年來,安遠縣有效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地區部分領域人為水土流失仍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資金嚴重不足,新技術推廣和應用不夠等。下一步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生態建設理念為指導,大力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積極進取,力爭水保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