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慧婧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放眼于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如何培養和選拔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優秀干部提出了一系列選人用人的新理念,這些新理念對豐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選人用人理論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為新時代選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1]。
黨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具有重要性,2016年12月29日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到,“要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使每個師生黨員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如何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打造強有力的學生黨員隊伍,不斷破解黨建難題變得極為迫切且至關重要。
人力資源5P模型理論由鄭曉明在其專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導論》中提出。眾所周知,新時代對人才資源越來越重視,它應用范圍較廣,任何組織想要發展壯大都需要具備優秀的人力資源以及對其有效配置。本文著重介紹人力資源管理的“5P”模式,即識人(Perception)、選人(Pick)、育人(Professional)、用人(Placement)、留人(Preservation)。在一個企業中,如何尋找合適的人才并留住、發展人才,確保組織能得到強有力的人力支持而變得更有生命力和競爭力,這已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任務(見圖1)。5P模型的步驟如下:
圖1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5P模式
第一步:識人,基礎環節。即為組織挑選出所需人才,要明確判斷人才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第二步:選人,區別環節。即采用現代化方法和工具,根據需求設計科學的選拔方案,增強選人的科學性;第三步:育人,動力環節。即從戰略層次為組織目前及未來提出所需人才的數量和素質特征。針對目前的人才素質特征,為其制定培訓計劃并實施培訓。為化解企業未來的技能風險,制定開發方案;第四步:用人,核心環節。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最終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現組織的目標;第五步:留人,目的環節。在前幾個環節鋪墊的前提下,組織要考慮留人問題,但“留什么人,怎樣留人”是值得思考的。因此,要始終圍繞“持續激勵人”這個核心來布局。在企業里,會建立科學的考核與薪酬體系用以持續激勵人才,為組織留住所需要的人才。
近幾年,黨員隊伍不斷壯大,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正在注入進黨組織。但高校發展學生黨員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入黨動機方面:部分申請人存在動機不純的現象,如一些申請人是以當學生干部為目標,或為了增加就業的籌碼以及虛榮心作祟,或為滿足父母的面子而申請入黨;另外,在入黨材料方面,學生的入黨申請、思想匯報等的雷同現象十分嚴重,而介紹人、培養人的意見也沒有針對性,基本上大同小異;在入黨培訓方面,部分高校的培訓內容十分枯燥,培訓形式也十分單一,難以給學生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反而成為學生的負擔,并且有些學校只關注學生最后的培訓考核成績,而對其思想狀況、能力素質及道德品行等方面關注不足。
目前,我國大學生黨員素質還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黨性修養也有待提高,一部分原因是歸結于發展過程中存在需要改善的問題。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要求:發展黨員,必須經過黨支部,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介紹人要認真了解申請人的思想、品質、經歷和工作表現等。但部分入黨申請人的入黨動機并不端正,跟風、功利主義思想極為嚴重,把入黨這件事當作一種榮譽,作為今后尋找好工作的敲門磚。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這種動機較強的學生入黨前后的表現差別很大,入黨前表現良好、積極進取,入黨后思想懈怠、事不關己。在發展學生黨員的過程中,入黨介紹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或糾正這樣的思想,把關不夠嚴格,就會造成“不達標”的申請人加入了黨組織。此外,由于學生在入黨申請和日常思想匯報寫作時,書面材料出現雷同,入黨介紹人、培養人本身也沒有對申請人投入過多精力,發展過程中的不規范,造成大學生黨員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出現。
《黨章》規定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有: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雖然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黨組織一直會強調加強黨員的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素養,但依然存在理論水平薄弱、思想信念淡薄的問題。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教育培養分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發展對象培養、預備黨員教育、黨員繼續教育。特別是黨員的繼續教育規定黨員每年集中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32個學時。認真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現實情況是部分高校距離黨建工作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黨員教育培養還不到位,導致入黨后思想松懈,黨員意識逐漸淡化。再者,傳統的黨建工作通過紙質學習的模式開展,聽報告、學文件等,這種模式對當代大學生來說較為枯燥,不容易吸引大學生黨員的注意力[2]。
學生黨組織力較弱體現在多個方面,如組織生活模式化,創新不夠、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約束力不足、深入群眾不夠、政治功能弱化等方面[3]。其中,導致學生黨支部組織力較弱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包括思想意識層面的重視程度、組織管理角度的頂層設計等,離“學生黨組織在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針對性實效性強,能夠在推進專業學習、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就業創業等方面工作有力。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引領優良班風、校風、學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維護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個別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到位,黨員帶動意識不夠強,存在著自身優秀卻不幫助帶動身邊同學的現象,先鋒模范作用未充分發揮,不能充分發揮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帶動一個群體的作用。
2016年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隨后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接著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這一系列的舉措都足以說明,針對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等方面,是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之一。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黨要切實嚴格把大學生入黨關,健全學生支部組織生活。
對學生黨建抓得牢,就是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發展學生黨員前,筆者建議,致力于打造大學生黨員線上平臺,該平臺集成諸多方面消息,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格、優缺點、心理素質、個人特長、喜好、交流溝通能力、與人相處能力評估等;第二部分主要針對在校期間表現,盡量做到能夠全面測評申請人在校期間表現,細化對申請人思想、品質、經歷和工作表現等測評指標,如政治立場是否堅定、任何場合中有無不正當言論、對黨的認識程度及忠誠度、對身邊的同學是不是有積極帶動作用、是否有服務他人的意識、是否團結同學、遇到困難時刻是否有奉獻精神等。該系統對入黨介紹人、申請人的同學以及教師開放,在日常生活中均可為申請人進行評議打分以及記錄。筆者認為,如開發大學生黨員畫像系統,該系統應運用于大學四年,需要專人進行信息維護及完善,做好管理工作。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提出的學生黨員發展的原則,發展黨員要堅持入黨自愿原則和個別吸收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禁止突擊發展,反對“關門主義”;要強化發展質量,嚴把發展關口,嚴格政治審查,確保政治合格;要把綜合素質作為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考察內容,防止把學習成績作為黨員發展的唯一條件。如果建立并認真維護該平臺,可以說是為黨組織選拔優質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
《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指出,全面落實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為此,發展學生黨員要加強關于黨的基本知識、黨性黨風黨紀、黨的優良傳統等培訓教育,有效提升他們的政治覺悟和理論素養。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紅色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黨性鍛煉,讓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練就過硬本領。
聚焦發展對象,他們更需要加強黨的基本知識、黨性黨風黨紀等教育培訓,強化思想入黨。除此之外,要對他們進行系統理論教育和嚴格黨性鍛煉,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奮斗精神、練就過硬本領。筆者建議,可根據要求構建以用人、育人為中心的大學生黨員培訓體系,設計完備的培訓計劃和課程、擁有健全的培訓制度以及安排專業的培訓教師。
首先,課程是培訓的靈魂,包括課程設計、課件的制作、講義編寫、課程的審核評估。筆者認為培訓內容應以政治理論教育為主但不局限在此方面,可包括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多個方面,如新生適應系列、求職系列、專業學習系列、心理系列、能力提升系列等。其次,培訓體系制度是基礎,包括培訓管理辦法、培訓計劃、相關表單、工作流程、培訓評估辦法及內部講師制度。講師是載體,即講師只是培訓體系中的一個執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繹課程的角色。所以,需要為每次課程都要精心挑選合適的講師:一是該講師自身的政治素養過硬,對講師也要有一定的篩選與把關;二是要利用豐富的形式把課講好,增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作用。黨校培訓班可成立講師團作為培訓支撐。最后,在每次完成對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后及時進行培訓評估,以此來達到優化培訓質量的目的,真正做到從全方位為黨培養優秀人才。
將完備的培訓計劃融入發展黨員過程,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計劃,把其作為發展黨員的計劃表。該課程通過結合學生本身,擴大課程知識體系,把課程形成在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社會實踐能力。在培訓教師方面,挑選合適的思政課教師授課,運用專業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培訓過程中,嚴格執行考核與培訓相關制度,該制度是為規范行為而存在,發揮相關規范作用,為大學生黨員培訓體系建設提供保障。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員應該履行黨員的各項義務,切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2014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進行嚴格考察教育管理。高校黨委作為基層的一級黨組織,應把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提高大學生黨員素質、發揮模范先鋒作用等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大學生黨員考核評價機制,督促大學生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履行黨員義務,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對提高大學生黨員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組織留人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三個方面解決,即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業留人。首先,滿足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用不錯的待遇留住人才。其次,情感留人主要是需要人性化管理、平時做到和員工多溝通交流,暖人心田。在生活上關心關懷,工作中支持幫助,用來滿足人的中間層次的需要。最后,也就是最高層次的需要,用來進行自我實現的是事業留人,即人盡其才,讓人才有發展空間和上升的余地。作為黨組織,對提高大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認真做好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考察、發展和教育工作。
首先,完善大學生黨員考核制度。要嚴格對照《黨章》上的黨員標準一一對照,設計量化考核評分表,以學期為單位對黨員進行考核并達到督促的目的。《黨章》第九條規定:“黨員有退黨的自由。黨員要求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后宣布除名,并報上級黨組織備案。”《黨章》第九條的規定實際是對不合格黨員進行組織處置的規定,包括限期改正、勸其退黨、黨內除名。對考核不達標者,建議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理。其次,建立相應的評獎評優機制與學生黨員工作表現掛鉤,以此激發大學生黨員的工作熱情,使大學生黨員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最后,黨組織要時刻關心大學生黨員的日常生活,了解他們的狀態,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體現“家”的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為黨選拔和留住優秀的青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優秀的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后備軍,選拔他們進入黨員隊伍至關重要,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