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蔣友娟,李小敏
(伊犁師范大學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污染物化學與環境治理重點實驗室,新疆 伊寧 835000)
我國特大型產棉基地新疆擁有豐富的棉花資源,而棉花殼作為農產品的廢棄物,如果不經過資源化方式的處理,堆積在環境中是造成火災的潛在隱患,其中含有的大量木質素也將會被浪費[1]。以其為原料制備新型工業產品是解決大量廢棄棉花殼的可行性方式。
高效水污染物吸附劑是當前研究熱點,隨著染料工業的發展,進入環境的染料數量和種類俱增。每生產1 t染料,將有2%的產品隨廢水流失,而印染過程中損失的染料可達10%[2-3]。合成染料大多具有生物毒性和致畸致癌性,難自然降解??兹甘G是其中一種,其本身和代謝產物無色孔雀石綠均有毒害作用[3],是潛在的生態環境污染物種。
各類染料廢水的處理方法中,以高性能吸附劑制備為核心的吸附法的研究最為廣泛。胡巧開等[4]利用板栗殼制備了一種活性炭對質量濃度為9.74 mg/L的活性艷橙的脫色率高達92%以上,但板栗殼回收困難,不具有推廣價值。廉價易得的城市生活污水廠脫水污泥和棉花殼為原料被張惠靈等[5]以氯化鋅為活化劑制備復合吸附劑處理亞甲基藍廢水其性能較好,但并未對測試條件進行系統的探究。利用棉花殼為原料制備吸附劑處理染料污水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當前技術使用棉花殼制備高性能的水污染吸附劑的研究較少。
本文采用化學修飾方法及輔助手段進行吸附研究,制備棉花殼吸附劑處理有毒有害的孔雀綠廢水,探討其吸附機制和吸附動力學,尋找出最佳的吸附條件。在傳統的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采用響應面設計優化實驗步驟,為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再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實驗中所用棉花殼取自新疆塔城地區,所用試劑氫氧化鈉(NaOH)、孔雀石綠(C23H25ClN2)均為分析純購買自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
7500F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IR prestige-21型紅外光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723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儀器有限公司),常規加熱或攪拌儀器。
將棉花殼粉碎,篩選出1.8×105~2.5×105nm粒徑的棉花殼備用,稱取一定量的棉花殼原料,置于燒杯中,加入新制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在一定溫度下的水浴鍋中加熱攪拌,攪拌一定時間后,將所得混合物用去離子水抽濾洗至中性,置于60 ℃烘箱中干燥4 h,去除水分,即得到改性后的棉花殼吸附劑,裝袋備用,標注為改性棉花殼??刂破渲械臍溲趸c濃度為0~1 mol/L,溫度為25、30、60、90、120、150 ℃等6個梯度,制備不同性能的改性棉花殼吸附劑。
精確量取25.00 mL一定質量濃度的孔雀石綠置于100 mL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最優條件下改性的棉花殼吸附劑,置于水浴恒溫振蕩器中,控制搖床頻率(轉速),溫度和時間,振蕩吸附,將吸附后的溶液靜置至室溫,取上層清液后測其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吸附量q和去除率E[17]計算。實驗中采用可見分光光度法,以蒸餾水為參比,在波長617 nm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出一系列孔雀石綠的標準曲線,其標準曲線方程為:
y=0.033 9x-0.102 5,R2=0.999 6
(1)
利用掃描電鏡對棉花殼吸附劑進行形貌掃描分析,對改性前后和吸附后的棉花殼表面進行掃描攝像,可以得到棉花殼表面放大500倍后的形貌圖,改性前后棉花殼的形態變化見圖1??梢?,未改性棉花殼表面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呈現明顯條狀鏈接外貌,分散不均勻,骨架結構之間有填充物[6]。經氫氧化鈉改性后的棉花殼表面有大量的空隙結構,且分布較為均勻、光滑,這將有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

圖1 改性前后棉花殼的形態變化(×500)


圖2 改性前后棉花殼和吸附孔雀石綠后的紅外圖譜
2.2.1 NaOH濃度對棉花殼改性的影響
分別取0.10 g各經不同NaOH濃度改性的棉花殼置于小錐形瓶中,并加入100 mg/L孔雀石綠染料25 mL ,于水浴恒溫振蕩器內振蕩30 min,溫度控制在25 ℃,振蕩速率150 r/min,靜置10 min,在可見分光光度計下617 nm處測其吸光度。初始孔雀石綠染料質量濃度100 mg/L,固液比4 g/L,振蕩時間30 min,振蕩溫度25 ℃,振蕩速率150 r/min條件下。NaOH濃度對改性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見圖3??梢姡琋aOH濃度在0.20 mol/L之前時,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均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0.20 mol/L時達到最大,在NaOH濃度較低時,改性劑中的羥基自由基和棉花殼中的官能團充分交聯反應,增加更多吸附染料分子的官能團并形成更多的小孔和中孔[10-11];當NaOH濃度由0.2 mol/L增至1.0 mol/L時,棉花殼吸附劑處理孔雀石綠的性能與NaOH改性劑的濃度有關。其吸附量與去除率隨著NaOH改性劑濃度的升高而降低??赡苁浅^1 mol/L的NaOH會使棉花殼吸附劑上的羧基或羥基官能團脫離或被破壞,同時,使吸附劑的微孔由于改性劑的腐蝕作用變成大孔,致使吸附量和去除率下降。利用低濃度NaOH改性棉花殼,其表面有著豐富的孔隙結構,使得染料分子向孔隙擴散時的傳質阻力減小[12],有利于對孔雀石綠的去除。經分析,后續實驗選用氫氧化鈉濃度0.2 mol/L。

圖3 不同氫氧化鈉濃度改性棉花殼對孔雀石綠吸附性能的影響
2.2.2 不同溫度對棉花殼改性的影響
初始孔雀石綠染料質量濃度100 mg/L,固液比4 g/L,振蕩時間30 min,振蕩溫度25 ℃,振蕩速率150 r/min條件下,不同溫度改性棉花殼對孔雀石綠吸附的影響見圖4??梢钥闯?,吸附量和去除率隨溫度升高呈下降趨勢,在25 ℃時,去除率和吸附量達到最大值??梢娂尤胍欢溲趸c溶液,隨著溫度的升高,會有少量的氫氧化鈉分解,不利于形成吸附染料分子的官能團,導致吸附效果降低。綜合2.2.1結果分析得出,后續吸附實驗選用氫氧化鈉濃度為0.20 mol/L、改性溫度25 ℃條件下制備的最佳改性吸附劑。

圖4 不同溫度改性棉花殼對孔雀石綠吸附性能的影響
2.3.1 不同吸附時間對棉花殼吸附劑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本文實驗所用的初始孔雀石綠染料質量濃度100 mg/L,固液比4 g/L,振蕩溫度25 ℃,振蕩速率50 r/min條件下,吸附時間對棉花殼吸附劑吸附孔雀石綠的性能的影響見圖5。可知,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吸附量先增加后緩慢降低。吸附時間在10~240 min時,為吸附反應初期[21],染料主動擴散并快速集聚到吸附劑表面,此時吸附劑表面可供反應的基團多、活性位點也多,吸附速率較快,吸附量和去除率逐漸升高,在240 min時達到最大吸附。自240 min之后,為吸附后期,隨著吸附時間的延長,吸附點位逐漸飽和,繼續吸附,吸附劑表面可能發生解析[22],導致吸附速率緩慢下降,且吸附量和去除率變化不大,因此選用吸附時間為240 min最適合。

圖5 吸附時間對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2.3.2 不同吸附溫度對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初始孔雀石綠染料質量濃度100 mg/L,固液比4 g/L,振蕩時間240 min,振蕩速率150 r/min條件下,吸附溫度對棉花殼吸附劑吸附孔雀石綠的性能的影響如圖6所示。隨著溫度從25 ℃增加至30 ℃時,改性棉花殼對孔雀石綠染料的吸附效果明顯增強,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由30 ℃增加至40 ℃時,吸附效果逐漸降低,吸附量和去除率隨之下降,由于棉花殼吸附劑上的氰基、酯基和羥基等官能團的減少致使其處理孔雀石綠吸附容量降低??梢姡顑炍綔囟冗_到30 ℃時,吸附效果最好。后續實驗選取的吸附溫度為30 ℃。

圖6 吸附溫度對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2.3.3 不同染料質量濃度對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固液比4 g/L,振蕩時間240 min,振蕩溫度30 ℃,振蕩速率150 r/min條件下,初紿染料質量濃度對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見圖7。可見,孔雀石綠染料的初始質量濃度越低,達到平衡的時間越快,去除率越大。隨著染料質量濃度的增加,吸附量在逐漸增大。染料質量濃度在50~200 mg/L時的去除率較大,這是因為該吸附劑的吸附容量較大,故對于初始段質量濃度的染料溶液可基本完全吸附。對于初始質量濃度為200 mg/L和500 mg/L的溶液去除率達到97.24%和94.44%隨著溶液初始質量濃度的增加,孔雀石綠的去除率逐漸降低。染料溶液中的吸附劑用量一定時,其具有的對孔雀石綠的吸附活性位點也時固定的,提高染料質量濃度,將會導致未吸附的染料質量濃度增加,從而吸附效果下降。綜合考慮,后續實驗選取500 mg/L的孔雀石綠染料。

圖7 初始染料質量濃度對棉花殼吸附劑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2.3.4 不同固液比對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初始孔雀石綠染料質量濃度500 mg/L,振蕩時間240 min,振蕩溫度30 ℃,振蕩功率150 r/min條件下,不同固液比對棉花殼孔雀石綠的吸附影響見圖8。可以看出,當孔雀石綠質量濃度一定時,吸附容量與吸附劑用量密切相關,吸附劑用量增大從而使溶液中染料的去除率不斷增加,固液比由6 g/L增加到12 g/L時,隨著棉花殼與孔雀石綠的固液比增大,吸附劑對染料的吸附率趨于穩定。吸附劑的單位吸附量隨著吸附劑用量的不斷增加而在不斷降低,這是由于隨著吸附劑用量的增加,在固定體積的溶液中,吸附劑自身之間容易團聚。因此,綜合上述因素考慮,后續實驗選用固液比為3.20 g/L。

圖8 不同固液比吸附孔雀石綠的影響
依據改性棉花殼吸附孔雀石綠單因素探究實驗選出3種對其吸附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吸附時間、初始染料質量濃度、吸附劑用量。并以此為依據,設計3因素3水平試驗的響應面驗證試驗[13-14]。以吸附量和去除率為響應值,利用統計軟件Design Expert8.0.6可設計得出17組實驗,如表1所示。利用軟件中的ANOVA9(analysis of variance,方差分析)進行分析,擬合出響應值得二階多項式,公式中 “+”表示該因素對響應值有促進作用,相反則為抑制效果,由表2中的P值和F值得出,當P<0.05時,說明該因素或因素組合對響應值影響顯著;當P>0.1時,對響應值影響非常不顯著;本次實驗擬合模型變異系數CV值為為0.38%(去除率)和14.57%(吸附量)。因此該模型擬合性良好。

表1 響應面設計試驗過程及結果

表2 吸附量和去除率的ANOVA分析
去除率=147.90+0.085A+25.75B-33.11C-
0.19AB-0.086AC-3.09BC-
0.64A2-0.89B2+6.25C2
吸附容量=94.66+0.059A-2.51B+3.19C-0.12AB-0.021AC+1.56BC-0.41A2-
0.096B2-1.27C2
響應面實驗中,得出的最優組合為:A=280 min,B=400 mg/L,C=3.20 g,該組合實際值為吸附量120.80 mg/g,去除率96.64%。實驗結果表明最優組合預測值為吸附量117.77 mg/g,去除率96.85%,說明該模型可以用來預測實驗值[15]。
本文實驗采用棉花殼作為原料,經氫氧化鈉改性制備成吸附劑,研究對孔雀石綠染料的吸附性能的影響。經實驗得出最優改性條件為,改性溫度25 ℃,NaOH濃度0.2 mol/L下的改性棉花殼對孔雀石綠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量達23.75 mg/g,去除率為95.02%。通過響應面實驗數據分析,響應值的實際值與預測值有較好的相關性,其最佳結果是:吸附時間280 min,初始染料質量濃度400 mg/L,固液比3.20 g/L,該組合實際值為吸附量120.80 mg/g,去除率96.64%。經分析得出最優組合預測值為吸附量117.77 mg/g,去除率96.85%,實驗值和預測值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