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彬
腦梗死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神經內科疾病,老年群體易患此病,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且大部分患者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動脈血管阻塞等癥狀,如未及時救治會導致腦組織出現難以逆轉的損傷,進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當前臨床多使用藥物治療腦梗死,但僅單獨使用某一種藥物其療效并不理想。近幾年研究發現,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可增強臨床療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1,2]。本研究探討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對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6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符合腦梗死的相關診斷標準;③患者精神情況無異常,能夠主動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患者對藥物有明顯的過敏癥狀;②患者的肝腎和心功能障礙問題嚴重;③患者有明顯的造血系統和器質病變。對照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46~84歲,平均(64.2±2.3)歲;病程2~12d,平均(6.1±1.2)d;體質量59~77kg,平均(65.1±1.4)kg。研究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46~83歲,平均(64.1±2.4)歲;病程2~13d,平均(5.9±1.3)d;體質量60~78kg,平均(65.2±1.3)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住院后及時對其血壓進行有效調控,并依據患者的病情實施抗凝及降血糖等治療。
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規格:75mg×28片;國藥準字J20180029]口服,1片/次,1次/d。
研究組給予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氯吡格雷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將30mg 的依達拉奉注射液(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ml∶30mg×4 支/盒;國藥準字H20031342)同250ml 的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注射,2次/d,持續治療14d,治療過程中及時對其肝腎功能等進行嚴格檢查。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NIHSS 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采取NIHSS卒中評分量表分析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輕型缺損:0~15分;中型缺損:16~30分;重型缺損:31~45分[3]。采取ADL 評分量表分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輕度障礙(61~100分):患者對于日常生活可部分自理,能夠獨立生活;中度障礙(41~60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他人的幫助;重度障礙(0~40分):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功能障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4]。
1.3.2 臨床療效 顯效:NIHSS評分下降46%~ 90%,且患者神經系統不良癥狀已經消失;有效:NIHSS評分下降18%~45%,且患者神經系統不良癥狀改善顯著;無效:NIHSS評分降幅不超過18%,且患者神經系統不良癥狀無改善,甚至逐漸惡化[5]。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CRP、TNF-α 及IL-6 水平。
1.3.4 不良反應發生率 不良反應以頭暈頭痛、心悸和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主。
1.4 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 或%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相對于對照組,研究組療效更明顯(P<0.05),見表2。研究組CRP、TNF-α 及IL-6 指標改善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相對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高(P<0.05),NIHSS評分較低(P<0.05),見表4。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分)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分)
組別例數 CRP(mg/L) TNF-α(μg/L) IL-6(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25.9±3.1 19.6±2.4 47.8±5.7 25.9±3.6 62.1±4.9 33.5±5.2研究組 43 25.8±3.2 13.2±1.5 47.7±5.8 18.2±2.1 62.3±5.0 23.5±3.1 t 1.632 16.962 1.263 16.024 1.524 16.5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NIHSS評分(,分)

表4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NIHSS評分(,分)
組別例數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23.5±5.3 32.4±6.1 26.4±3.5 24.3±2.6研究組 43 23.6±5.5 56.2±6.5 26.5±3.4 14.3±1.5 t 1.036 16.397 1.369 16.395 P>0.05 <0.05 >0.05 <0.05
腦梗死屬于臨床較多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類型之一,其臨床癥狀為惡心、昏厥及肢體沉重等,嚴重者出現半身不遂等,且此類疾病發展迅速,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已經確認患者患有腦梗死后,需及時選擇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救治,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不良癥狀,防止因延誤救治而導致患者預后效果下降[6]。同時因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會對其缺血位置發生再灌注,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神經功能,故而,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及療效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臨床上使用常規方式治療,如抗凝、維持血壓及血糖水平穩定性等方式,但療效并不理想。依達拉奉是一類能顯著提高神經細胞存活作用的藥物,存在較強的穿透性,在進入腦組織后可以迅速對失血組織血液再灌注所造成的自由基進行有效清除,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腦細胞的損傷,在治療的同時,也能有效規避傷害患者的神經細胞,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依達拉奉能夠通過阻止細胞的快速凋亡而實現保護神經細胞的目的,且患者在接受靜脈注射治療后其藥效可以在體內達到較合理的濃度,進一步降低對患者腦部造成的損傷[7,8]。而氯吡格雷屬于臨床上使用率較高的血小板抑制劑藥物之一,可有效抑制人體內血小板的聚集。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不但能增強療效,還能對神經功能的改善起到關鍵作用。本研究顯示,相對于對照組,研究組療效更明顯(P<0.05),表明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采取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效果顯著,能使患者不良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輕患者的病痛,提升療效。分析原因為:依達拉奉本身存在的形式為陰離子,它屬于一類氧自由基清除劑藥物,患者在用藥后可以促進腦水腫等不良癥狀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患者腦部損傷的加劇[9,10]。而利用靜脈形式對患者用藥,不僅能夠促進患者血管功能改善,還可以使患者體內的氧自由基數目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以發揮出雙重效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療效更為理想。
本研究顯示,相對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表明將氯吡格雷及依達拉奉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療效,明顯改善患者的不良癥狀。分析原因為:氯吡格雷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并且在用藥期間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抵抗,而這種抵抗會對療效造成影響。因而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12]。而依達拉奉屬于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腦保護劑之一,在用藥期間可有效降低對患者神經及內皮細胞產生的損害,進而有效減少對患者腦部的損傷。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不但可以快速清理腦部血栓,還能有效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使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
腦梗死患者因腦部供血存在明顯障礙,導致其體內大部分氧自由基進入到血液循環,不但會加劇患者腦部受損的程度,還會提高體內炎癥因子的水平。本研究發現,研究組CRP、TNF-α、IL-6 水平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取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治療能使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恢復患者的腦部供血,進而減小神經功能損傷。分析原因為: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能有效緩解患者腦缺血狀況,進而使患者體內的自由基盡快被清除,有利于促進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改善[13]。同時,研究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且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療效更好,可明顯優化患者神經功能,降低對患者腦部組織造成的損傷。分析原因為:氯吡格雷同依達拉奉聯合應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時還能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自由基,進而快速改善患者發生梗死位置的血流灌注,有利于進一步抑制病情的進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梗死癥狀,對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以及改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4,15]。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應用氯吡格雷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不良癥狀,使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恢復到正常范圍,有利于減輕患者不適感,進而減小對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使患者盡快恢復,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