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麗 ,景 娟 ,田 甜 ,徐 鳳
(1.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急診重癥監護室(EICU)收治急危重癥患者,患者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1],要求護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把握護理重點并及時處理,這對于新入職護士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訓及考核以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新入職護士床旁綜合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2]。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是將護理理論與操作結合,從護患溝通、健康教育、護理技術、病區管理及應急事件處理各方面對護士進行培訓考核[3]。目前考核中較為常用的溝通模式是SBAR模式[4]。SBAR模式是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標準化溝通模式,已被廣泛使用。調查發現,在使用SBAR模式初期,尤其是“A(評估)”與“R(建議)”方面對新入職護士提出了一定挑戰[5],即評估方面存在問題細化不足、把握重點不突出、護理問題次序混亂等問題,因此本研究在SBAR床旁綜合能力考核中應用 ABCDE 評估法(A.氣道;B.呼吸;C.循環;D.神經損傷程度;E.全身檢查的評估),幫助新入職護士在較短時間內評估患者病情重點,有序提出護理問題,并執行護理計劃,在臨床護理操作中厘清思路、重點觀察,從而促進患者及時治療、護理和后期恢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通過便利抽樣,選取我院EICU新入職護士42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名。對照組采取傳統SBAR模式進行床旁綜合能力考核,觀察組采取ABCDE評估法結合SBAR模式。兩組新入職護士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床旁綜合能力考核評分細則 在執行床旁綜合能力考核前,受試護士對床旁綜合能力考核內容進行學習,包括考核目的、考核方法、合格標準、評分細則(共25項,滿分100分)。
1.2.2 準備階段 考核前需做好充分準備,包括自身準備、環境準備和患者準備等。站位:受試護士站在患者左側,模擬接班者站在患者右側,護士長及其他護士站在床尾。首先,受試護士匯報患者的一般情況及現病史時需條理清楚、用詞規范、口齒清晰、語速得當、語調適中,病房突發緊急情況時能有條不紊地采取相應措施。其次,監考教師補充提問病例相關病理生理知識、藥物相關知識、護理要點等,并收集受試護士關于此次考核的主要收獲及感想。
1.2.3 對照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 采用SBAR模式考核,包括現狀(S-Situation):姓名、床號、年齡、生命體征(T、P、HR、BP、SPO2);背景(B-Background):患者主要診斷、主訴、陽性癥狀體征、危急值、異常檢驗檢查指標、目前治療、已采取的護理措施;評估(A-Assessment):過去24小時存在問題、異常評估結果、神志、呼吸、循環、消化、皮膚情況、管道護理、呼吸機、出入量、病情變化的相關性分析;建議(R-Recommendation):建議下一步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1.2.4 觀察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 通過小講課、視頻會議、微信推送相關資料等方式培訓觀察組ABCDE評估法內容。觀察組采用ABCDE評估法結合SBAR模式進行考核,即在SBAR模式基礎上按照ABCDE評估法進行匯報。
(1)記錄兩組新入職護士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并進行比較。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主要包括:護士準備(7分)、現病史(S,20分)、背景(B,8分)、護理評估(A,30分)、建議(R,15分)、提問(10分)、護理評價(1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床旁綜合能力越強。(2)調查兩組新入職護士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的知曉情況。采用我院新入職護士患者病情掌握情況檢查表,由護士長和護理組長于床邊查房時提問新入職護士。檢查表內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10分)、病史資料(25分)、護理評估(35分)、護理關鍵點(20分)、潛在風險(10分)。分數越高表示對患者病情知曉情況越好。(3)調查EICU醫生和患者對兩組新入職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隨機選取EICU 10名醫生和21名患者,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實施考核模式后其對兩組新入職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共發放31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統一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表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21 21 n tP--94.02±1.46 90.95±1.62 9.13<0.05
采用新入職護士患者病情掌握情況檢查表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除基本信息成績外,其他各項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知曉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知曉情況比較(±s,分)
組別n 基本信息21 21病史資料 護理評估 護理關鍵點 潛在風險對照組觀察組tP--8.71±0.78 8.85±0.85 0.679>0.05 22.61±1.40 23.86±0.96 3.40<0.05 31.24±1.51 33.10±1.45 3.40<0.05 16.52±1.03 18.19±1.12 4.90<0.05 8.50±0.71 9.12±0.52 3.92<0.05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EICU醫生和患者對兩組新入職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顯示,醫生和患者對觀察組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醫生和患者滿意度比較[n(%)]
朱妙芬等[6]認為,規范化SBAR模式能夠顯著降低護理交班缺陷發生率,幫助護士更好地了解患者情況,但因新入職護士工作經驗不足、理論和實踐結合度低等,熟練并準確掌握該模式存在一定困難[7]。將ABCDE評估法結合SBAR模式應用于床旁綜合能力考核,能幫助新入職護士快速掌握SBAR模式,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減少對患者評估漏項錯評的發生,保證患者安全。本次調查顯示,觀察組床旁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房芳等[8]研究結果證明:護士長對護士的鼓勵,同事的認可、支持和理解可以減輕新入職護士工作倦怠感、增強其心理韌性。新入職護士缺乏工作經驗和溝通技巧,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短時間內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并提出準確的護理問題、執行護理計劃等難度較大。將ABCDE評估法結合SBAR模式應用于床旁綜合能力考核,與傳統模式比較,能使新入職護士快速掌握患者病情,認清自己的責任,并將各項護理措施落到實處,提高與醫生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獲得領導團隊的認可,增強新入職護士的自信心,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從而提升醫生及患者的滿意度。本次調查顯示,EICU醫生及患者對觀察組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