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明
臨床中,骨性關節炎屬于一種相對普遍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特征為骨質增生以及關節軟骨病變,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1]。據調查顯示,該疾病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日?;顒邮芟?、關節疼痛以及僵硬等。目前,手術及非手術治療是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但臨床效果均不理想[2]。近年來,隨著對中醫理論研究的深入以及中醫藥的普遍應用,中藥熏蒸逐漸應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中,且治療效果相對較好[3]。但有關臨床研究卻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從而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來我院治療的100例患者,隨機設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50~74歲,平均(56.4±4.2)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9年,平均(6.6±1.3)年。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52~76歲,平均(56.7±4.0)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8年,平均(6.2±1.4)年。2組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入選人員均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判定標準;②在入組前半年均未接受激素制劑治療;③臨床資料均完整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重要功能器官嚴重障礙者;②合并存在代謝性骨病以及急性創傷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內的婦女;④對本次研究采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具體為: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0.48 g/次,3次/d;美洛昔康,7.5 mg/次,1次/d,上述兩種藥物均為口服給藥,治療時間15 d。
1.3.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治療,中藥組方:肉桂15 g,制川烏、烏梢蛇、當歸、制草烏、乳香、獨活、木瓜、沒藥、紅花、赤芍、羌活、牛膝、威靈仙以及杜仲各20 g。將上述中藥在自動煎藥包裝機內進行煎煮,然后將其灌裝為3袋,治療期間叮囑患者平躺于熏蒸儀之上,并將藥渣覆蓋于患者膝部,同時暴露出氣口處。同時,取其中一袋藥液加水進行稀釋,稀釋至500 ml后進行加熱,依據患者自身適應情況進行熏蒸溫度設定,一般在44~49℃,熏蒸時間:30 min,1次/d,同樣治療15 d。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主要判定標準:若患者經治療后壓痛、腫脹及疼痛情況均消失,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無復發則為治愈;若患者關節活動度基本恢復正常,上述臨床癥狀均消失則為顯效;關節活動度改善明顯且臨床癥狀均顯著減輕則為有效;若經治療后患者關節活動及臨床癥狀均無任何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趨勢,則為無效。②膝關節功能評分與疼痛情況分別采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系統以及視覺模擬量表(VAS)進行判定,前者主要對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判定,主要包含關節不穩、腫脹、支撐物需求、上下樓梯困難等情況進行判定,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后者則主要對患者膝關節疼痛情況進行判定,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說明其疼痛情況越嚴重。③生活質量狀況。分別采用36條目健康量表(SF-36)進行評估,主要包含社會、軀體、角色以及認知功能4方面,各項得分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狀況越好。④不良反應。

2.1 2組患者療效對比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與VAS評分對比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較高,而VAS評分則較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與VAS評分對比 (例,
2.3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研究組治療期間2例患者出現輕度皮膚過敏,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0%;對照組則出現3例輕度過敏,總發生率為6.0%。2組均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情況,2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無明顯差異(χ2=2.001,P>0.0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是由于膝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而引發,并以骨質增生為主的關節病變情況,該疾病能夠導致患者出現活動障礙以及關節疼痛等情況,不利于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4,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情況的出現,除與軟骨退變情況有關外,由其產生的關節畸形活動障礙、腫脹以及疼痛等情況,與膝關節周圍軟組織也存在一定關聯[6]。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大多采用藥物及手術等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以及自身承受力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使其臨床效果并不理想[7]。因此,積極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預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中醫理論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痹證”的范疇,主要是由于人體受風寒濕邪的侵襲而導致經脈、骨節受阻,從而出現的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畸形[8]?,F代中醫學家認為,痹證的出現主要與機體的生活環境、氣候條件以及正氣盛衰等情況緊密相關,通過采用藥物熏蒸治療,能夠促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經由開泄的腠理以及溫熱之力從而直達病灶所在[9]。中藥熏蒸屬于物理療法的一種,經由溫熱對全身或者局部皮膚進行有效刺激,加速機體內血液循環,促進全身或者局部組織營養、代謝以及神經、肌肉等器官功能的顯著改善[10]。此外,經過全身或者局部皮膚對于藥物的吸收,促使藥物能夠對全身器官或者局部皮膚直接發揮其功能,提升臨床治療效果[11]。皮膚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類型,藥物吸收不易受藥物在腸道內移動時間以及消化道內食物、pH值等因素的影響,并能夠有效降低對胃腸道的毒副作用,并具有對給藥速度進行有效控制以方便中斷給藥等特點[1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進行熏蒸治療期間,其所選用的中藥應具有舒筋止痛、活血通絡的效果,其藥效直達膝關節,有助于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及膝關節功能恢復[13]。經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同時,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較高,而VAS評分則較低(P<0.05)。由此可見,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其臨床效果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情況,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有效恢復。通過采用該中藥方經由內外因入手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的川烏、肉桂以及草烏等具有溫通經絡以及溫里散寒的功能;威靈仙、獨活以及伸筋草等則能夠舒筋活絡、解表除濕;同時配合烏梢蛇發揮其剔絡搜風之效果;加用紅花、乳香、赤芍以及沒藥則能夠促使消腫止痛及活血祛瘀的效果得到充分發揮[14]。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部分祛風除濕的中藥同時也具有鎮痛消炎的效果,例如牛膝、川烏以及草烏等。此外,杜仲及當歸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15]。因此,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能夠促使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緩解其疼痛,利于患者預后。經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較高(P<0.05);2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無明顯差異(χ2=2.001,P>0.05)。說明,采用中藥熏蒸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質量水平,且不良反應情況較少,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中并未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不同證型的辨證治療,并未對熏蒸藥物的辨證選取進行研究,因此,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為促進中藥熏蒸治療效果的顯著提高,上述內容是后期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綜上所述,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的效果較好,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膝關節功能有效恢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利于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