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云蛟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不管是頂級歌唱家,還是職業(yè)聲樂愛好者,在對美聲唱法的技巧上,總是圍繞著氣息,喉嚨,腔體和橫膈膜幾個點來講。但是都對美唱的看法有不一樣的觀點和態(tài)度,大部分的大師多以前兩種方法為主其他的為輔,少數以后兩種為主。造成這種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在今天紛繁復雜的社會,人們接觸的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再加上對美聲的愛好者,針對不同嗓音條件而有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不同的大師造就了不同的方法,另辟蹊徑,使其為有獨特的技術方法來適應不同的嗓音條件者。
對于歌唱基本訓練中的打開喉嚨和氣息之間的關系孰輕孰重?筆者認為打開喉嚨第一步,氣息才最重要。以前認為打開喉嚨是最主要的,而在研究生學習之后,認為氣息才是最重要的。主要原因在于開始接觸聲樂啟蒙的時候老師跟我講最多的就是打開喉嚨,追求音量,而對于氣息的訓練是較少的,可以說幾乎沒有,因此往往對于氣息不夠時心理總是有陰影的,害怕演唱此類作品。研究生學習后,自己的認知能力還有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接觸的大部分聲樂作品都是詠嘆調,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詠嘆調所要求的聲音技巧非常高且細膩,比如高弱的演唱技巧、先弱后強、先強后弱和大樂句演唱時的氣息保持等等,讓筆者轉變了思想,原來氣息是貫穿整首歌曲的中心樞紐,所以我始終也同意這樣的觀點:不會運用氣息就不會唱歌。那么會用氣息以及能巧妙地用是需要經過多年的反復練習和琢磨才能達到的,除非有領悟能力非同一般的能直接做到。也可能會有人說何必把兩者分開來談,打開喉嚨和氣息運用本來就是同時的,不存在誰先誰后。這個觀點我當然認同,但要知道整體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節(jié)課上老師強調的喉頭問題、氣息問題、聲音靠前靠后等等弄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沒有針對性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很多學生對于喉頭放下或者氣息的問題不知道如何運用,甚至訓練好幾年都沒效果,那就需要在整體的基礎上,將部分單獨練習。接下來談打開喉頭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初學者,對于老師所講的喉頭放下這類問題,總是抓不到要點,要么出現僵硬的表情要么下巴僵硬,主要因為初學者對于美聲唱法的認識誤區(qū),他們思想里對美唱的理解就是需要用比較夸張的面部表情、做作的聲音以及僵硬的肢體動作來完成,但是卻忽略了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上完成的。那么如何打開喉嚨,放松下巴?這是初學者都要經歷的學習,打開喉嚨我們會想到需要吸氣,吸氣也有各種方法,比如說聞花香、打哈欠等,筆者認為通過聞花香的吸氣方法不如打哈欠吸氣,當我們打哈欠時,不是說嘴巴張到最大程度,而是想打打不出的半哈欠,半哈欠時上顎和喉嚨都處于相反的方向運動,此時喉嚨自然向下,下巴處于松掉狀態(tài),在這個基礎上演唱時保持喉頭的位置,有意識地來控制它不要往上跑,此時是我們美唱方法上打開喉頭最理想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在打開喉嚨時會看到一副比較嚇人的面孔,面部的器官沒有任何表情,可以想象,這樣他們是永遠進不了聲樂的大門的。打開喉嚨的前提一定要嘴角上揚,這樣學生就已經一只腳踏入聲樂的大門了。那么我們在訓練打開喉嚨的時候,主要以“wu”母音為主,能讓學生視聽覺上直觀的感受到喉嚨打開的狀態(tài),其次以“a”“ao”“ou”“yu”開口音進行訓練。
上面我們講到了氣息的問題。氣息不好的初學者往往是因為橫膈膜力量抵擋不夠,而造成漏氣,吸得不到位,氣息僵硬,演唱不完一樂句就憋得不行等等這些困擾。真正意識到自己氣息不夠是在考研究生時,當時接收我的導師直接指出我的嗓音問題,號挺大,就是氣息淺聲音虛沒有根,這是我學聲樂時就存在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想解決的問題,為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時間練習氣息,是筆者在研究生時著重練習的技巧之一。氣息的訓練不是說一朝一夕,而是堅持不斷的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我現在教學發(fā)現很多學生都存在氣息不夠,吸得淺,漏氣等問題,而大部分同學們的意念不夠堅定,主動性差,因為這方面比較欠缺,所以對氣息的針對性訓練就不是很強,那么自然而然的也達不到老師所要求的方法去演唱歌曲以及處理歌曲的氣息問題。對于氣息的針對性訓練,經常會要求學生練習以下三種方法:
(1)慢吸慢呼。吸氣的時候用五秒鐘去吸氣,感受到胸腔以及橫膈膜向外擴張的感覺,然后保持氣息兩秒再往外吹氣,用30秒的時間吹氣,這種方法在演唱抒情歌曲中能夠較多的運用到。
(2)慢吸快呼。那么慢吸氣的方法同第一種方法一樣,呼氣時,我們需要果斷迅速地向外吹氣,就像吹蠟燭一樣,這種方法適合歌曲情緒大起大落,有很強的表現力的這樣的作品。
(3)快吸快呼就是我們所說的“狗喘氣”,那么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明顯地體會到橫膈膜的運作規(guī)律,這個訓練可以讓學生演唱節(jié)奏比較快,帶有花腔或者跳音的歌曲。那么我們在歌曲演唱時如何運用“這些”氣息呢?
接下來以一首中國聲樂作品《風蕭瑟》給大家講解一下。
聲樂作品《風蕭瑟》主要對刻畫出了子君的人物性格,結合了藝術把子君的心里路程刻畫的入木三分,犀利準確的文字加上別具一格的藝術處理手法,將《風蕭瑟》譜寫成一首凄美抒情、感情變化強烈且細膩的聲樂作品。《風蕭瑟》利用曲式結構的自由表達了子君的無奈和不解之情,通過速度的快慢變化表達了子君的情感波動,將自己心中的不滿表達到極致,語氣層層遞進,感情一氣呵成。《風蕭瑟》這首作品主題突出、歌詞豐富多變,旋律美妙而富有層次,對演唱者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氣息運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都很嚴格,更要把控好情感表達,處理好每一個細節(jié),精益求精才能將這首詠嘆調的靈魂表現出來。
要唱好《風蕭瑟》這種民歌類型的聲樂作品,更好的表達和傳遞曲目中的信息,就必須將咬字吐字清晰這一基本功練好。演唱時一定要保證歌曲的流暢度與專業(yè)性,更要做好細節(jié),咬字一定要準確,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拿捏好尺度,咬字時處于咬住與咬死之間,不可多一分亦不可少一分。
“風蕭瑟,葉飄落,人生是這樣的迷惑。”這是曲目的開頭,字面上看是對秋風天以及落葉的描寫主要是為了烘托出一個肅殺的秋季,這就寓意著主人公內心的凄涼以及人生的迷茫,在演唱這句的過程中應該用較弱的音量進行吟唱,演唱者要保持自己的呼吸均勻流暢,使用高位置低聲進行演唱,音色方面盡量暗淡,這樣能表現出女主人公對無限的愁思和感慨這樣就更容易產生共鳴,將女主人公那種對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展現出來。
聲樂作品《風蕭瑟》21至34小節(jié)中“你突然襲來,暴風雨……”這部分,這句隨著感情的推進突然表現出了主人公的怨恨和憤怒的情感,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你突然襲來”“把那甜蜜的”這幾個字,我們在演唱的時候一定要盡量讓口腔里面有充分的空間,喉位穩(wěn)定住,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然后掛在高位置上,不能讓聲音調下來,把字說清楚,每個音唱準確。后面的“暴風雨”“笑聲淹沒”,在演唱的時候首先保持喉位的保持和穩(wěn)定,口腔里面打哈欠的狀態(tài),體會氣息與橫膈膜的對抗,然后咬字要清楚,唇齒舌的配合,尤其是嘴唇部分要使上勁兒,有利于我們把字吐清楚。演唱這部分應瞬間增加音量,這樣可以體現出主人公悲傷、不滿情感的爆發(fā),帶動聽眾的感情。后面的部分“啊,生活啊,生活……”這幾句在演唱的過程中情感升華,女主人公的情緒越來越強烈,除了腰部氣息的對抗外,喉部的保持也非常重要,咬字時注意通過加重音的方式讓每個音有爆發(fā)力。結尾處旋律節(jié)奏逐漸變緩,回歸“平靜”。
氣息在這首聲樂作品中如何運用,筆者將有針對性的講解。“風蕭瑟,葉飄落……”這樣歌詞一經唱出就可以聽出主人公的惆悵與哀愁,這一段在氣氛烘托下運用慢吸慢呼的方法,將氣息控制在腰部并將氣息均勻的吐出。21至34小節(jié)中“你突然襲來,暴風雨……”這部分隨著感情的推進突然表現出了主人公的怨恨和憤怒的的情感,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運用快吸快呼的方式,這部分提前準備情緒的渲染,每一樂句的換氣都要一快速吸氣為主,瞬間增加音量,節(jié)奏上有漸快的趨勢,強弱的轉變,要以體現出主人公悲傷、不滿情感的爆發(fā)為主,帶動聽眾的感情,該段是此部聲樂作品情感的高峰,也是最精彩的地方。35至73小節(jié)“美好愛情……”至“啊,生活啊,……”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氣口,注重換氣與曲目情感表達的融合,切記并不是“一句一換”,若是長樂句,可以在小樂句結束時進行換氣,否則將會造成樂句情感表達不連貫或者演唱者氣息不足影響情感不到。93至97小節(jié),需要借助用漸弱的聲音來表達主角那種達到頂點的悲傷,氣息要求平緩,換氣時應做到深沉、緩慢。結尾部分旋律節(jié)奏逐漸變緩,最后結束,表達出女主人公那種深沉與控訴的情感。演唱過程中的氣息運用,演唱好一首歌曲最關鍵的就是熟練地運用氣息,較好的換氣技巧將支撐你的整個表演過程。對于較高難度的歌曲,更有甚者連音和長音貫穿全篇,這就要求演唱者用激情澎湃而又洪亮的聲音將每一個需要唱完的節(jié)拍拖住,表演者一旦出現了氣息紊亂、換氣不規(guī)律的情況,就不能很好的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由上文談到的打開喉嚨與氣息的相互作用關系中我們知道,打開喉嚨第一步,氣息才最重要。但是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將這兩個問題合二為一的去看待,打開喉嚨與氣息,它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兩者是相互的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們不能把這兩種分開來談。在打開喉嚨的同時,氣息才能更好的運作。反之,只有氣息在很好的控制之下,才能獲得更好的歌唱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