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周洪武


今年是白純舵任職北京市大興區第五小學(以下簡稱“大興五小”或“五小”)校長的第五年,也是“自然教育”理念在大興五小推行的第五年。從校園環境的美化到家校關系的改善,從教師素養的發展到課堂質量的提升,自然教育引領下的五小校園,正呈現新的氣象。
白純舵曾經說過,一所學校就像人一樣需要生長,需要肌體,需要能力,需要靈魂。自然教育之于五小而言,就是一個新的生長點。
讓教育回到“本應如此”的樣子
何謂“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即本應如此的教育,是指在與自然的積極互動中深刻把握自然的教育。”白純舵希望,自然教育的施行,能夠讓孩子依據天性自由生長。
“立本循道,精致圓滿”是自然教育的核心價值觀。立本,即探尋教育的本質和育人的根本;循道,即遵循兒童自身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自然教育追求立足根本,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實現有分寸且圓滿的教育。
為什么會提倡“自然教育”呢?
白純舵說,是因為她在教育中看到了太多“不自然”的東西。“以我任教的語文學科為例,近年來,語文教學在很多時候偏離了學科本質,教師上課像表演、大量課件充斥課堂,等等。實際上,語文就是孩子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一門課,在此基礎上,去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白純舵主張,讓語文回到語文的樣子。2013年,她系統梳理了自己對于語文教學的感悟和理解,出版專著《自然的語文》——這就是自然教育的起點。
2017年,白純舵調任大興五小校長。作為一所傳統老校,大興五小在過去的36年中,以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績培養了包括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內的一大批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材,成為大興區首屈一指的學校。然而,近年來,隨著名校辦分校的迅速擴張,五小面臨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帶領這所老校更進一步,是白純舵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興五小在發展過程中,曾提出“適性教育”理念,主張“適應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而教”。基于學校歷史發展、現代教育的迫切需求及學生成長規律,白純舵帶領五小全體教職工對“適性教育”理念進行了效果層次及理想目標的定位,于2017年確立了學校發展理念——自然教育。
以教師“精進”實現課堂“精道”
自然教育必須在課堂上才能落地,正如教育改革最終要發生在課堂上。對于這一點,白純舵深信不疑。
任職五小校長的第一學期,白純舵就深入課堂聽了100節課,涵蓋各門學科。“跨學科聽評課是挺難的一件事,但白校長每節課都能評到點上,點評非常到位,給人‘一針見血的感覺。”五小教學副校長段曉煒對此印象深刻,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白校長在老師們心目中的威望一下就起來了”。而對于白純舵來說,威望的樹立是意外的收獲,她希望能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新的生長點,使學校原本就不錯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最終,在自然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她提出了打造自然課堂的目標——精道課堂。
“我們追求的精道課堂,遵循‘天道,即遵循自然規律和本質,讓孩子們思維得到發展、思想得到解放;遵循‘地道,即因地制宜,強調教師在面對學生時,用專業水準贏得作為教師的職業尊嚴,獲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遵循‘人道,即遵循人性,順性啟心,讓孩子們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本應該的自在中生長。”這就是白純舵心目中課堂該有的樣子。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大興五小著重從“主題化”“常態化”“制度化”三方面改變課堂、改變教學,力爭實現“人人上好課,節節是好課”。以課堂教學“主題化”研究為例,2017年秋季學期,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借此契機,大興五小以“語文統編版教材系列研討”為出發點,開展語文教師全員培訓,讓教師熟悉統編版教材的編寫背景、編寫邏輯及編寫內容,同時,多次邀請教材樣板課專家和語文特級教師走進課堂,跟蹤反饋教師的教學行為,幫助教師轉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以點帶面,撬動學校整體教風的轉變,求得學生真實的發展與獲得。”白純舵介紹道。
在此之外,學校還常規性地開展推門課、骨干教師獻優課及新星杯、智慧杯課賽等活動,并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指導與監督,以進一步達成精道課堂。
當然,課堂的改變,最根本的還在于教師的改變。作為一名語文特級教師,白純舵對此深有體會:“作為教師,每天面臨的都是不一樣的課堂,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教案和教學模式,不能說工作幾十年,一直是老樣子。教師應該不斷地精進自己的課堂教學。”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精進課堂的能力,大興五小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一是積極進行評價體系改革,在原有教師個人評價的基礎上設立“教學團隊獎”,重點關注團隊教研活動的開展,以團隊獎勵的方式鼓勵團隊中的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學校的31位骨干教師分散在各個團隊之中發揮積極作用:研究教學新理念;帶領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指導年輕教師,促進團隊共同成長,形成同伴可互助、問題可內化的教研氛圍。
二是改革職稱評聘體系,打破原來評職稱“是個獎章、證書就算分”的做法,側重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獲得的獎項,對于其他榮譽進行封頂積分,以此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是舉辦教育年會,以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引領教師發現教育問題,探尋教育方法,促進教師不斷反思教育教學工作。
2020年12月,大興五小申請的北京教育科學規劃校本專項課題“關于教師專業判斷力提升的行動研究”成功開題,這是學校引領教師隊伍發展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改變,在悄無聲息地發生。過去四年,五小教師的整體精神面貌大有改觀。有人說,五小的教師們“年輕了”。也有人夸贊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更令白純舵欣慰的是,學校一批原本默默無聞的教師逐漸“起來了”。這一點,在語文學科體現得尤為明顯。據段曉煒介紹,五小的數學團隊一直很強大,在大興區可謂赫赫有名。相比之下,語文團隊則有點“被壓著”。但近幾年,伴隨著學校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推進,楊振營、宋春燕、郭紅霞等一批語文教師迅速成長,不僅在大興語文教育界成為響當當的人物,甚至走出北京,去往深圳、呼和浩特等地講課及指導。如今,五小已實現數學、語文均衡發展,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實現孩子自然而然地生長
無論課堂的改變還是教師的發展,說到底,都指向學生的成長。白純舵希望,在自然教育的“陽光雨露”下,大興五小的每一名學子都能實現自然而然地生長,成為具有正直品德、廣博學識、敏銳思維、強健體魄、寬闊格局的少年俊才。
科學素養是學校尤為看重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之一。作為首批“北京市科技示范校”,五小在科技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大興區前列。建校40年來,學校先后開展海模、航模、建模、車模等一系列模型活動,沉淀出“模型·觀”的科技教育指導思想,意在讓學生通過“模型”觀世界、觀人生,培育“中國心·華夏魂 博學篤行的科技創新人才”。
走進五小教學樓,以“藍色海疆”“駕馭未來”“大國重器”“天工開物”“強國夢想”等為主題的教室和樓道空間,為學生營造了一種了解海洋、探秘交通、飛向太空、認知工具、想象未來的氛圍。學校的三層科技樓也分別以“大國重器”“保衛海疆”“強國夢想”為主題進行設計,利用人物介紹、歷史脈絡、實物博覽、圖片展示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發展史,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樹立科學強國的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質保障是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的堅實基礎。”白純舵非常注重環境文化自然、無聲的育人功能,在五小極為有限的辦學空間內,盡力營造科技育人的氛圍。
對于科技教育的重視體現在五小工作的方方面面。環境建設之外,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科創發展、教師發展、課程、學生發展、資源保障五個中心,為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障。
同時,學校結合科技教育的模型特色,逐步形成三學院、六領域、三層級的校本課程體系——三學院是“好奇學院”“探究學院”“創新學院”,學校據此打造了立足自主探究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博物館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節日課程、科學探索課程等,讓學生在課程中體驗科技、拓寬視野、豐富認知;六領域是校本課程涉及的主要內容,包括空間創新、保衛海疆、飛天強國、駕馭未來、建筑智造、橋梁工程;三層級是指學校為開展科技教育所編制的校本教材,包括針對低年級的《好奇者——趣玩結構》、針對中年級的《發現者——模型觀世界》和針對高年級的《創新者——創造未來》。
社團也是學校開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我校共有科技社團25個,其中模型類社團9個。”據白純舵介紹,五小社團以學生為管理主體,如今已形成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社團模式,搭建起學生學習、成長、成就自我的發展平臺。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讓五小學生們在科技創新的氛圍中快樂自由地成長。自2017年8月至今,學校在國家、市級各類科技及模型競賽中獲獎400余項,其中,模型項目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00余項。
科技教育之外,勞動教育也備受重視。學校充分考慮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了不同的課程主題和課程目標。其中,低年級以“勞動與生活”為主題,培養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集體的事情一起做;中年級以“勞動與技術”為主題,培養學生“勞動自主”的能力,引導學生家庭的事情主動做、學習的事情認真做、集體的事情積極做;高年級以“勞動與意志”為主題,重點關注勞動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困難的事情想辦法做、沒做過的事情創新做、集體的事情主動做。在具體實踐中,學校通過開展“21天家庭勞動打卡”“追蹤快遞小哥、保潔阿姨、食堂職工的一天”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搭建三級育人平臺,努力讓學生“走出去”,增長見識、提升交流能力。一是文化交流平臺:學校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先后與中國香港東涌教會學校、美國波恩學校結成姊妹校。二是社會育人平臺:成立學校少工委,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搭建社會育人平臺,多次聯合社區、武警部隊、銀行、醫院等相關部門開展內容豐富的育人活動。三是全面展示平臺:舉行“綜合素質匯報”展演,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等等。
“我們希望大興五小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這里認知世界、了解世界,學會與世界相處、與自然相處。”在自然教育的引領下,白純舵和五小全體教職工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地實現。
教育孩子的責任需要家校共同承擔
學校教育之外,白純舵特別看重家庭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
“家庭是培養私德的地方,學生的日常倫理和生活能力主要依靠家長培養。這是學校教育替代不了,而且手伸不到的地方。”為此,她一直強調,在孩子的培養上,家庭和學校都不能缺位,“教育孩子的責任需要家校共同承擔”。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白純舵非常注重家校之間的溝通。“如果把家校教育溝通好,各自發揮優勢,就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為此,大興五小組建了三級家委會,廣泛征集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要求,定期召開會議(每學期至少一次),反饋意見,并交流家庭教育的情況與經驗。同時,學校不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學校重大活動或聽課等,讓他們在了解學校工作的基礎上,對教師工作、行政管理等提出意見,做出評價,實行監督。
另外,學校還成立家長教師協會,重點扶植家長志愿者服務團隊,為學校開展的重大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可能的幫助與支持,并參與學生上學、放學時的交通疏導等日常管理,以及垃圾分類、讀書亭等項目活動,幫助溝通諸如學生餐飲等容易引發家校矛盾的問題,架設起家校互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橋梁。目前,已有近千名家長加入志愿者隊伍。每學期末,學校都會召開家校工作總結會,表彰優秀家長志愿者。
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家校也存在一些矛盾點。白純舵認為,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無論家長教育孩子,還是教師教育學生,面臨的總體教育任務都呈越來越重的趨勢,大家都希望對方或他人能分擔自身的任務。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對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高,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進學校后,能得到完全的“成品”,無論是知識學習,還是品德培養、人格塑造等。但有一些是學校做不到的。
其二,家長和教師從事的具體教育事務越來越多,從數量到種類都是如此。就拿教師來說,職業壓力很大,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都挺多。
其三,家長和教師退讓的空間都越來越小,這成為家校合作的一個新困境。
為此,白純舵主張,家校協同育人要明晰各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哪些方面能讓步、哪些方面不能讓步。其中,厘清家校的職責最為重要。“像品格的培養、私德的培養要在家里進行,公德和能力的培養則由學校來完成;生活習慣、生活能力要在家里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則由學校培養。只有各司其職、相互補位,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全的孩子。”
自然教育推行五年來,大興五小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但對于白純舵來說,這一切只是開始。站在建校40周年的節點上,她希望未來能持續追求卓越,實現大興五小整體辦學品質的進一步提升,推動學校從傳統老校向品牌優質校邁進,將學校打造成首都南部教育新高地上的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