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玫 麥琪
柳州鐵一中學成立于1946年,在75年的歷史中積淀了豐厚的人文素養,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作為廣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曾榮獲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榮譽,一流的辦學品質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自1996年以來,學校發展先后經歷“關注學生思想素質的責任教育”“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人文教育”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生本教育”三個階段。2015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重新梳理“根植素養,責任教育”的教育哲學以及學校精神、培養目標、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一訓三風,在此基礎上,基于“了解學生,讓教育有的放矢;尊重學生,讓個性閃耀光芒;信任學生,讓課堂充滿靈動;為了學生,讓人生走向幸福”的出發點,構建起以“鐵肩擔責、務本成人”為理念,以“負責任,能感恩;廣興趣,善學習;重實踐,敢創新;樂健體,會生活;有素養,懂審美”為目標的“全科學、全語言、全藝術、全社會、全健康”的課程群,謂之為“全人課程”。
課程實施途徑
全人課程以多維聯動的課程體系為標志,將課堂時間與課外時間、校內空間與校外空間、學科教學與學科教育、學生資源與社會資源、思維鍛煉與實踐操作深度融合,并將課程、教學、評價、管理、師生發展合為一體,形成多維聯動的巢狀課程。
學科創新課程:為課堂教學注入靈魂。課堂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培植核心素養,如此才是有靈魂的課堂。全人課程的建設推動了柳鐵一中的學科建設,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學生們在探究、發現、體驗、感悟中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學科教學的育人之魂悄然植入學生心靈,教師們的日常教學也生動活潑起來。
“1+X”學科拓展課程:讓教學相長呈現特色。“1+X”學科拓展課程中的“1”為一個主學科,“x”為這個主學科下的各個分支。以我校英語教研組自行研發的SD CLASS課程為例,其名稱來源于課程內涵和課堂五大特征的首字母——課程內涵:Solidity(扎實的文化基礎)、Depth(深厚的人文底蘊);課堂五個特征:Critical thinking(質疑精神的培養)、Local resources(本地資源的利用)、Autonomous style(學生自主地學習)、Stimulating methods(激勵性地啟發)、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受益終身的能力發展)。該課程在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形成了基礎扎實、底蘊豐厚、持續發展的“三層金字塔式”課程體系,體現出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讓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在課堂中落地生根。
“1+X”學科拓展課程實現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各學科自行開發受學生喜歡、對學生有用的課程,特色開設教師擅長的課程,實現師生教學相長與特色化發展。
活動體驗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生活。全人課程為學生創建五大舞臺——社團大舞臺(包含各種文學、體育、藝術等社團)、科技大舞臺(包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技創新等)、學術大舞臺(包含各門學科的各種活動及講座)、藝體大舞臺、實踐大舞臺,讓學生閱歷豐富起來、教師激情洋溢起來、校園生活沸騰起來。
高一年級開啟勞動實踐體驗課程,學生們前往具有柳州特色的螺螄粉小鎮了解螺螄粉發展歷史和生產流程,到上汽通用寶駿基地感受先進企業文化,去柳州鋼鐵廠見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二年級以“最好的課堂在路上”為主題開展研學課程,讓學習不僅存在于教室之中,更發生在天地之間;在高三年級的成人儀式上,全體師生高舉“青年有擔當,國家有希望”“不懈努力,書寫人生華章”等標語,立下“十八而至、青春飛揚,花開有聲、夢想啟航”的人生誓言。
校園文化藝術節中,“歌聲伴成長,經典詠流傳”合唱比賽、“感受創客魅力,靈動校園生活”科技活動展、“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誦讀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鐵一學子們朝氣蓬勃地生活、意趣盎然地學習、真誠踏實地做人、熱情友善地處世。
生命教育課程: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教研組建立課堂教學、社團活動、運動隊訓練、課余體育鍛煉“四位一體”的體育課程,全校體育課實行走班制教學,推出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網球、體育舞蹈等項目供學生自由選擇,高一、高二各選一項,高三可重復選原來所學項目,完成體育藝術“2+1”課程。全校學生除了要學會傳統課間操之外,還要學會戲曲廣播操和武術健身操。
同時,學校心理健康中心以幸福為基石,從積極和發展的視角,打造具有鐵一特色的HDP幸福心理課程,點線面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形式多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體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讓學生知道“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全人課程成果
學生素質優化。“鐵肩擔責,務本成人”的全人課程實現多方位融合,使得學科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和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其中,科創類比賽勇奪國際金牌,校園里涌現出一大批誠、善、禮、孝、勤、勵、博的優秀學生。
教師專業成長。全人課程為教師發展搭建了“五色通道”——“師德塑形的紅色通道,技能提高的綠色通道,信息技術的藍色通道,教科引領的金色通道,名師培養的彩色通道”。教師們將全人課程的理念貫穿到日常的課堂之中,成長迅速。教師在鼓勵學生張揚個性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個性張揚起來——擅長說的說起來,擅長演的動起來,教師的智慧在課堂上肆意流淌,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焰,課堂教學在快樂和詩意中穿行。
學校文化深耕。加拿大著名學者邁克爾·富蘭說:“如果要完成一場深刻的、持久的變革,最重要的就是‘重塑學校文化,否則變革就會膚淺而難以持久。”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課程改革是文化的覺醒,是思想與行動的內在自覺。致力于培養學生“自信力、質疑力、行動力、創新力”的全人課程,把“鐵肩擔責、務本成人”的課程文化與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堅定學校文化發展的自信,使學校的文化品質得以深耕。
學校有三支年級團隊——金剛龍支隊、鳳麒支隊和玉武支隊,均在全人課程的建設中提煉出自己的年級文化:金剛龍支隊崇尚的“善文化”教育學生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鳳麒支隊追求的“和文化”要求教師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實現立德啟智、和衷共濟;玉武支隊推崇的“家文化”涵蓋互助、創新、堅持、自我,彰顯團隊合作的意義,強調創新與堅持的重要性。
課程建設永遠在路上。一路走來,我們深刻體悟到,“全人”課程體系構建是探索教育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的途徑,也是發展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行動。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服務新時代國家發展需要,為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柳州鐵一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