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最是一年春好處”。
中國雄踞東亞大陸,是歷史悠久、光景常新的農業大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平臺。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這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的重大決策。
鄉村振興,從本質上講,就是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的過程。近年來,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農業供給質量不高、部分農產品“靠天吃飯”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鄉村振興的基礎在于產業振興,必須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是引導農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品牌化發展,形成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要把市場需求作為“導航燈”“指南針”,加強對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的培育,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創新農產品高質量供給,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二要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園區,孵化培育一批擁有“獨門絕技”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基地、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三要實現“單門獨戶”的小農戶和“環環相扣”的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機銜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建基于“一方水土”之上的“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四要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構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業企業的深度融合協同平臺,以科技自立自強為依托,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產業,打造光彩熠熠的中國農產品品牌。
農業要強,離不開科技支撐;農民要富,離不開科技引路;農村要美,離不開科技護航。科技是引領鄉村振興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生產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說一千,道一萬,科技人才支撐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繪好鄉村振興美好畫卷,需要搭乘“科技賦能”,需要科技工作者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引擎”。“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喚醒科技人員的鄉土情懷,激發科技人才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多管齊下、多措并舉,讓科技人員全力以赴、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振興鄉村。緊密對接人才、產業、資金和市場優勢,引導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發展,形成集聚一批人才、發展一個特色產業、帶動一方致富的示范效應。引導科技人員服務田間地頭,最大程度盤活科技人才資源,釋放鄉村振興的創新活力。
站在田間,展望未來,讓科技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智慧支持。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讓我們用科技賦能開啟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未來,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