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文言知識遷移能力培養應滲透在每一個文言文教學課堂。本文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例,談一談文言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策略。這篇文章不僅文言詞句知識、文化常識內容多,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而且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思想,需要教師深入引導。我把本課作為研究課,研究目標是通過有序、高效的遷移活動和訓練,培養學生文言知識的遷移意識,提高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
一、預習設計:精準把握知識要點,體現遷移要素與遷移思路。
1.引導學生了解相關背景、文化常識。
2.詞義引申訓練,完成實詞詞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理解詞義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思維品質的提升,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遷移能力。
二、課堂教學過程:引導思路遷移,實現融會貫通
1.智慧導入:在比較文化差異的過程中體現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2.生動解題:在認識的提升中滲透文化常識的理解。
3.場景再現:每一個閃耀著個性光輝的個體,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格氣質,在文字的解讀過程中再現場景,在文言知識的把握過程中一瞥人物風采。
4.品評賞析: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賞析人物,培養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潛移默化,遷移到對詩歌和散文意境美的鑒賞。
5.自我浸入:深入領會孔子的思想,理解“禮樂治國”思想的精髓,并遷移自身,實現認知突圍。
三、課后延伸:觸類旁通,實現知識鞏固、文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多項遷移
1.關于孔子思想的論述類文本閱讀: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反省自我、規劃人生,體現語文教育在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功能;進而遷移到對論述類文本的深刻理解。
2.含有本課重點字詞的文言語段閱讀:在文言語段的閱讀理解中使學生體會到時代特征,感受傳統文化的人文修養,擁有家國情懷,提升責任擔當意識。
實施以上策略,既避免了無視文本的生動描寫,拘泥于文言詞句知識、刻板僵硬的生硬注入,又高效完成了教學目標、知識遷移目標,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