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菊 安瑤

著名學前教育專家張雪門提出“生活即教育”,對學前教育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指導價值。他強調要關注兒童行為的價值,認為行為的過程就是學習和發展的過程。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支持者,要觀察幼兒行為、為幼兒的游戲意圖提供有效支持。在區域活動環節,教師提高觀察能力,才能了解幼兒的游戲意圖,引導幼兒進行深度游戲。
在制定區域計劃環節,了解游戲意圖。幼兒根據區域環境、區域材料、游戲伙伴以及原有經驗來制定游戲計劃,教師在這個環節要用“三問”來了解游戲意圖,用“三看”來觀察幼兒行為。“三問”包括:準備做什么?要用到什么材料?和誰一起玩?引領幼兒說出游戲意圖。“三看”,一是要看幼兒眼神,保持眼神交流,教師的眼神對幼兒來講代表肯定和認同;二是要看幼兒的表達與表現,關注幼兒詞匯的運用、表述的準確性、講述中的邏輯關系,不同年齡幼兒的體態語言表現不同,教師要注意觀察其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三是要看幼兒的學習品質。從幼兒計劃的制定,觀察幼兒對事情的專注度,是否存在與同伴合作、向同伴學習的意識,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在實施區域計劃環節,引導深度游戲。首先,采取參與式觀察,適時介入,深度了解幼兒游戲。為了解幼兒對新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對重點對象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時,教師要主動參與。在幼兒發出游戲邀請時,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的執行者。其次,采取問題式觀察,調整狀態,引導幼兒進行深度游戲。當觀察到游戲出現安全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制止,引導幼兒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當觀察到幼兒沒有進行深度游戲,教師要通過交流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對幼兒行為進行指導;當觀察到幼兒沒有執行游戲計劃時,教師要找到幼兒放棄的原因,對其進行幫助。最后,采取隨機式觀察,發現亮點,支持幼兒深度游戲。
在評價環節,以指導促發展。教師要對觀察內容進行分析和解讀,了解幼兒游戲行為背后的原因及需要,提供及時、適宜的指導。其一,依據觀察結果,聚焦幼兒游戲的核心經驗。其二,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分析幼兒年齡發展特征。通過《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典型描述觀察幼兒,解讀他們在游戲中表現出來的年齡發展特征。其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提升幼兒游戲水平。例如,大班建構區幼兒共同搭建了“海軍艦隊”,教師通過對幼兒原有經驗和搭建技能的觀察,在評價中提問“和誰一起做了什么任務?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解決?下一步計劃是什么?還可以用到什么材料?”,支持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教師運用有效的觀察技能和策略,準確捕捉幼兒游戲背后的意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原有經驗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能更好地調整教育策略,創設環境,投放游戲材料,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臨河里幼兒園,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區域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項編號CDDB2020313)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