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樂 趙鳳斌 崔寧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逐漸成為各國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問題.影響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因素就是實施網絡教學所需要的網絡學習平臺,作為實施網絡教學和開展網絡學習的有力支撐的網絡學習平臺,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網絡教學的實施,以及網絡學習的開展是否有效.目前國內的在線學習教學平臺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現有的對網絡學習平臺建設質量的評價方法也較少.因此,本文主要運用多屬性決策方法,對國內高等教育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評定研究,并舉例對5個樣本平臺進行綜合排名.
【關鍵詞】多屬性決策;網絡學習平臺;質量評價
一、研究的實際背景和意義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越來越滿足不了人們對知識的需求.現在是一個網絡發展迅速的時代,網絡的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轉型,學習方式也不例外.在國內,我國要想變成一個科技強國,首先要貫徹教育興國的理念.1999年1月我國教育部頒發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隨后國務院便組成了中國教育科研網.目前經教育局批準的遠程教育試點高校有六十八所,此外全國各地的學習中心點有兩千多個,在冊的學生人數高達二百多萬,教育范圍很廣,涉及各個層面及專業.尤其是疫情期間,全國的高校都停止了線下的面對面授課,只能開展線上教學.很多互聯網企業緊急開發各種平臺,人們迫切地希望使用一種比較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把他們的技能和知識提高一下.在國外,特別是許多的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網絡在線學習,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國,已經有三百多所大學和學院給大學生提供網絡在線學習的機房.英國是一個很早就實行網絡教育的國家,并且英國的一所知名大學正在研究并開拓中國的教育市場.網絡教學慢慢走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在經濟合作中,還是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網絡在線學習都將是教育事業很重要的一部分.
網絡學習平臺由選擇、協作和一系列技術資源組成,具有跨地區、跨時空、互動性的交流方式,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高效和有效的學習環境[1].除此之外,網絡學習平臺還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習時間.同時,學習者還可以把自己的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時刻學習新知識[1][2].
網絡學習在高等教育中非常普遍,高等教育中的專業課可以通過傳統的教師授課,也可以在超星爾雅、中國大學MOOC等不同的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習.大部分學校的公共選修課一般都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找到.網上教學的普遍化,帶動了不同網絡學習平臺的發展.如何從現有的學習網站中選出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平臺已經變成學習者倍感困擾的問題.面對目前缺少對網絡學習平臺最優選擇的研究,本文將使用多屬性決策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同網絡學習平臺的評價,通過四個不同指標對五個樣本學習平臺進行比較、評估、排名,以幫助學習者挑選出較優的學習平臺.
二、網絡學習平臺評價的指標確定
網絡學習平臺是一個包括網上自學、網上教學、網上師生交流、網上測試等多種服務在內的綜合教學服務支持系統,它能為學生提供實時和非實時的教學輔導服務.國內常見的高等教育網絡學習平臺有中國大學MOOC、超星爾雅、學堂在線等.參考全國各大高校大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滿意度,從中選擇5個網絡學習平臺樣本進行分析,為了給各個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綜合的排序,本文將從師資力量、實際運營、課程服務、技術支撐四個方面應用多屬性決策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通過調查各個網絡學習平臺的官網,得到如下四個綜合指標(師資力量、實際運營,課程服務、技術支撐)的數據匯總表.
三、基于方案排隊法的網絡學習平臺評價過程及結果
第一步:確定權重.假設一級指標所確定的權重為w=(0.35,0.3,0.25,0.1)T.
這里指標權重w的確定選用的是主觀賦值法[3] [4].在確定指標權重值時,隨意抽選50名大學生,按照他們對這五個網絡學習平臺的綜合指標的滿意度進行打分,最后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值[5].
第二步:在不同指標下,讓方案對(xi,xk)相互比較,得出四個不同指標的優先關系矩陣.
各個備選方案在四個指標下的優先關系如下表.
第四步:由公式vi=ri-qi,我們可以求出每個備選方案xi的總體優劣的排隊指示值.
第五步:依照上述求解結果,得到備選方案集的排序為
由方案排隊法計算出每個備選方案xi,即每個網絡學習平臺的總體優劣的排隊指示值.由排隊指標值vi(i=1,…,5)的大小,我們可以看出5個網絡學習平臺的綜合排名.
綜上所述,運用主觀分析和客觀分析兩個方面對國內5個針對大學生日常學習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在四個綜合指標(師資力量、實際運營,課程服務、技術支撐)上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最終對這5個樣本網絡學習平臺進行排序.綜合考慮這四個指標,得出網絡學習平臺樣本3更好一些.若只考慮課程服務方面,比如平臺資源覆蓋、課程設計精美、清晰度等,樣本1更好一些.若只考慮技術支撐這一方面,比如平臺的安全性、兼容性等指標,樣本2更好一些.
【參考文獻】
[1]謝先成,李杏,陳斌.中國網絡學習研究:梳理與盤點[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30-134.
[2]汪莉.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評價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0(7):45-47.
[3]Ioannis D,Daphne E.The impact of multimodal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on learning:A gamified online debat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9,130(3):136-139.
[4]吳堅,梁昌勇,李文年.基于主觀與客觀集成的屬性權重求解方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7(3):383-387.
[5]岳超源.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