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妮 張振鼎 房旭


摘 要:汽車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尋求產業發展和能源消耗之間的平衡,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應時而生。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各方面建設都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推進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是現在我們必須要認清的一個很迫切的問題,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發展 經濟
1 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產品準入現狀
如表1所示2019年全汽車行業申報新能源產品7047個,其中,新產品3252個,變更擴展3795個。按照動力類型分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09個,純電動汽車6364個,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2個,燃料電池汽車232個。按照車輛類型分類,乘用車1309個,貨車1750個,客車3125個,專用車及掛車863個。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從21世紀初開始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時間。為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國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在此規劃中提出要在2020年達到全面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覆蓋率。
2 汽車產業政策環境
(1)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公平、開放和競爭的市場環境。2018年我國取消了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6月,發改委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在2022年將進一步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在關稅方面,從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對新能源電池相關材料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自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和生產設備在內的850余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國家對外商投資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
(2)優化投資管理,進一步“簡政放權”。2018年12月,發改委正式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其中全面取消了汽車投資項目核準事項,全部改為地方備案管理;進一步提高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的條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完善產能監測預警機制,提升對汽車投資項目管理服務能力。
(3)準入管理由事前準入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從2018年至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深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2018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管理辦法》(50號令),深化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改革。2019年8月,國務院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優化機動車產品準入,如強制性產品認證、環保型式核準目錄、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公告等。汽車準入制度的放寬和檢測機構的放開將加劇檢測機構生存環境,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4)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拉動轉變。2020年3月國務院宣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至2022年底;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加強資金使用效益引導;采用試點示范的方式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2020年4月財政部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自2020年1月起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延長至2022年底。2020年6月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明確建立傳統能源乘用車節能水平與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結轉的關聯機制,同時增加了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的措施。
3 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政策動態
3.1 “雙積分”方面的相關政策
“雙積分”目前最新政策是:在2019年7月工信部按照《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商務部 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令第44號)的相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
3.2 “投資”方面的相關政策
2016年12月,《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等要求。2017年6月,印發《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提高傳統燃油汽車投資項目準入標準,規范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條件。2018年12月10日,頒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涵蓋了產業投資方向、投資項目標準、協同監管要求、產能監測預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3.3 “準入”方面的相關政策
2020年2月,工信部發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2020年4月,為更好適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作出相關修改。
3.4 “補貼”方面的相關政策
2020年4月23日,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4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發展趨勢
4.1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0年10月10日,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在《意見》中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包括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鼓勵采用租賃、規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利用產品回收的商業模式等。
4.2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應該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車型,公共用車領域實現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
4.3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
2020年10月2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路線圖2.0科學規劃了“1+9”的技術路線圖,即總體技術路線圖和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智能制造與關鍵裝備、汽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總成系統、充電基礎設施、汽車輕量化9個細分領域技術路線圖,見上圖1。
5 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對策
5.1 加快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良好發展需要全民參與。因此要適當鼓勵民間資本的加入,科學規劃城市用地,完善相關設施布局,特別是在高速公路沿線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方面,一定要加大建設力度,以便給予新能源汽車更大的活動范圍。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在社區或者寫字樓的規劃當中進行一些配套設施的建設,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基礎。另外要說明的是,如果是民間資本的加入,需要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
5.2 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在我國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能源政策在不斷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時機。為此,有關部門應該以這些有利政策為基礎,盡快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來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如針對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可以減免一些路橋費、公共交通費用等,也可以想辦法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公車消費。
5.3 提高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
把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賣出去,才能實現企業的良性循環。因此,要想辦法提高消費者的購置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這就需要發揮政府部門的力量,給予購車者一定的補貼,這樣才能提高購車的積極性。同時,對于企業也要給予多種形式的優惠,這樣企業有所盈利,才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研發,以便制造出更加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
5.4 整合資源,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多個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如土地部門、稅收部門、環保部門等,因此,要加大相關部門的資源整合,促使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研發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間接的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