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仙


摘 要:微課的教學內容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似乎成了當前美術課的一種現狀,很多老師可以說使出渾身解數來安排教學內容,生怕把課上單薄了,就顯示不出課的深度,因而把教材里涉及的所有內容都塞進微課里。殊不知,這樣過于飽滿的教學內容,學生真的能吸收消化嗎?如何有效實施線上美術教學,順應疫情現狀,取舍教學內容,并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的質量迫在眉睫。
關鍵詞:線上美術 取舍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微課設計中的核心部分,而教材是實現目標的憑借,那么學生是否要學習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呢,還是可以適當地取舍?我認為,微課時間畢竟有限,一般控制在8分鐘左右,是不可能全方位涉及教材所有內容的。如果在教材處理過程中所有內容都涉及到的話,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在有限的微課時間里,順應當前疫情特殊的情況下,教師只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合理地取舍,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取舍是教學智慧的一個重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取舍是對教材的二度開發,在本質上決定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那么取舍的能力則代表一個教師課堂教學的學識與智慧。
一、緊扣目標取舍內容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指南。目前微課教學中教師總想面面俱到,追求一節課的“完整效果”,結果就是浮光掠影。所以,我們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大膽合理地取舍教學內容。有的內容盡管好,但是與疫情當下的教學目標不符,我們就可以堅決舍去。
例如《叔叔阿姨真忙》這課,第一頁展示了不同職業勞動者工作時的真實場景,同時附有廣廷渤的寫實油畫《鋼水·汗水》。第二頁展示了同齡人用不同材料創作的作品。經過反思思考,根據課標要求并結合疫情下的特殊時刻,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為:1.通過觀察、回憶在抗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人物忙碌的勞動場景,感受愛與美。2.通過欣賞探究,能用繪畫的方式捕捉疫情中的人物服飾、動態、工具與勞動場景。3.通過人物創作表達,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并向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通過教學目標的描述,看得出筆者把本課的側重點放在了疫情中人物的服飾、動態、工具與勞動場景的描繪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地舍去廣廷渤的寫實油畫《鋼水·汗水》等欣賞學習這一內容。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線醫護人員舍己救人的無私奉獻之美、解放軍奮勇向前、胸懷家園之美等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叔叔阿姨愛崗敬業之美。通過反復思考及探討,最終筆者也明白了通過目標定位進行內容取舍,能使教學更高效。
二、以點帶面取舍內容
微課教學的內容如果追求全面,就像“蜻蜓點水”,不可取。如果只抓住一點“抽絲剝繭”,也不可取。而應以點帶面,由點及面,恰當取舍。而且這個“點”可以是某一個知識點,也可以是教學重點。關鍵是這個點還必須具有典型性,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例如在教學《叔叔阿姨真忙》時,教學重點是觀察、表現疫情下人物的動態及勞動場景。在突破這個重點的時候,筆者采用抓住人物動態進行表現這個知識點,采用“想一想”“猜一猜”“連一連”“演一演”等方法,步步深入,進行教學。當學生明白了各行各業人物的服飾、動態、工具后,再來添加場景,學生在幾張圖片的欣賞講解中,了解場景的表現方法。而這,完全靠之前的學習內容來獲得。
三、依據學情取舍內容
教學內容的安排,還必須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思考。學生是微課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特點等都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據學生的需求,精心選擇在這特殊時期對學生成長最有利、最有意義的教學內容。還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養為目的,體現因材施教,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情況,圍繞當下抗擊疫情相關主題,用孩子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真實的感受,適用于小學1-2年級,他們大膽地將所思所想創作成一幅叔叔阿姨真忙的動人情景。例如在教學《叔叔阿姨真忙》時,剛開始筆者安排了較多人物圖片,感受不同動態在畫面中呈現的畫面效果。先用骨架表現出基礎動作,接著根據骨骼的構架畫出大致的人物動態,確定好人物動態,然后在體態的基礎上給人物添加衣服。最后整理線條,用肯定的長線條繪制出大致畫面效果。但在實際實施中發現,這種看似合理的教學內容并不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后來筆者安排學生先觀察人物動態,提煉人物的動態走勢后,采用畫動態線、雙鉤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動態等。結果發現,經過取舍后的教學內容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生由此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孩子們用藝術的方式表達情感,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甄別誰是這個時代最美的人。
我們可以結合教師自身的專業特長、學生發展的特點以及疫情下的特殊背景等方面來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實際合理處理和篩選教學內容,制作出讓學生喜歡并行之有效的線上美術微課。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完善,才能品嘗到教學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玲芳.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實施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5);17-18.
[2]孫敏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2020,42(03):239-240.
(杭州市留下小學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