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偉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202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肆意傳播,為了有效防控疫情的進一步蔓延,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實施以家庭為單位,居家不外出,以最大可能切斷病毒傳染途徑。全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重大的轉變,戶外活動范圍的突然變小,也導致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日漸凸顯。由于全國的大中小學延遲開學,各年級學生長時間居家,難免心情壓抑情緒不佳,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開展學生假期體育鍛煉的研究,完善體育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已成當務之急。
因條件所限,本研究調研對象為江西各高校428 名在讀本科大學生,均采用線上問卷調查,通過回收數據得知,男生185 人,占比43.2%,女生243 人,占比56.8%;文科專業學生266 人,占比62.1%,理工科專業學生162 人,占比37.9%。
疫情發生后,為響應居家不外出,部分大學生長期屋門緊閉,整天臥床不起,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這段特殊的居家時期進行體育鍛煉,廣大的體育教師與體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利用網絡,制作了大量的網絡體育鍛煉示范視頻課,供大中小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時參考使用。
然而經調查發現,線上授課存在限制對部分大學生來說就像延長的假期一般,夜晚睡覺晚,故早上起床也比較晚,起床之后癱沙發,邊看平板電腦又刷手機,中午睡一大覺,晚上又晚睡,每日循環往復,這是不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健康意識的淡薄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不明確。假期缺乏體育鍛煉和不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學生體質逐漸下降。對于學生群體來說,疫情居家學習活動空間受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多,運動量劇減,極易出現肥胖、免疫力下降、視力不良的現象,同時大學生普遍表述時常感覺煩躁與郁悶,已經有出現心理問題跡象。
為改善上述情況,教育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聚焦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據調查統計顯示,大學生在對“居家期間開展體育鍛煉的目的是什么?”的選項進行排序時,將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列為前兩位,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是正確的。但每天體育鍛煉時長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43.12%的大學生每天居家鍛煉的時間為0-0.5 小時,21.42%為0.5-1 小時,24.11%的大學生每日體育鍛煉超過1小時,更有11.35%的大學生居家鍛煉的時間居然為0。
由圖1 可見,每天居家鍛煉的時間不超過0.5 小時的現象竟高達54.47%。也充分呈現出,體育鍛煉目前還沒有成為大學生的一個行為習慣。當然,由于今年防疫的特殊情況,居家受到場地設施及環境影響的限制,也給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帶來了難度。因為從大學生對單選題“防疫期間,您采用最多的鍛煉方式是哪種?”的回答中可見,大學生們采用的居家鍛煉方式主要有做仰臥起坐、跳健身操、做俯臥撐、瑜伽等這幾種方式。
其中24.11%學生鍛煉時間較長,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喜歡體育鍛煉的同學,還有一部分是將幫助家里干活也當成鍛煉身體的行為,這也未嘗不可。大學生們表示,在鍛煉后,感到身體輕松和心情愉悅。調查顯示,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對生理與心理健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圖1
采取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功能,還可以減輕焦慮、緩解壓力。受疫情防控期間影響,居家不外出對體育鍛煉的干預形勢造成了限制,假期體育鍛煉干預類型包括校園型、公園型、社區型、比賽型、體驗型、訓練型、宣傳型、作業型、社會型、觀摩型,干預的實施很難滿足居家條件。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這段特殊的居家時期進行體育鍛煉,廣大的體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制作網絡體育鍛煉示范視頻,通過視頻帶動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為。
經過分析大量的體育鍛煉示范視頻發現,絕大部分鍛煉項目設計合理、動作到位,能夠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其不足之處在于,視頻多為技術動作示范,在教授大學生如何科學地開展體育鍛煉、如何對鍛煉效果進行簡單的評價及體育保健知識的傳授等資源稀缺。
假期體育鍛煉本是學校體育的延續,加以利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體質,能夠對課堂鍛煉進行補充與強化,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建議高校完善體育教育管理制度,圍繞體育鍛煉的安全性、便利性、科學性,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教授,提高大學生主動進行科學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假期居家體育鍛煉態度和意識,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大學生作為家庭中時間和行為上都相對自由的群體,應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地、有規律地參與居家體育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用實際行動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