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靈,劉麗純,余 航
(江西中醫藥大學a.附屬醫院康復科; b.人文學院,南昌 330006)
腦卒中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腦血管疾病,可引起上肢協調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腦卒中后上肢協調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有Frenkel體操訓練法、負重法等,可以強化患者的本體感覺,減輕運動失調,但其訓練內容反復枯燥,患者的依從性差,導致訓練效果并不理想[2]。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將音樂作為一種時間指示信號,為運動提供節奏、速度、重音和肌肉信號,使肌肉可以跟隨著正確時值來運動,達到協調上肢功能的作用[3]。基于目標設置的訓練可以通過設定一個目標,進一步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有助于患者的上肢協調功能恢復[4]。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基于目標設置的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對腦卒中后上肢協調功能康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后上肢協調功能障礙患者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5~72歲、平均(51.74±10.63)歲;觀察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35~70歲、平均(51.22±10.59)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
入選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5];2)存在上肢協調功能障礙,且上肢肌力評定≥3級;3)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根據醫生醫囑進行常規的上肢協調功能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目標設置的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根據患者的資料,設置相應的訓練計劃,規劃每天應達到的訓練量。具體方案:令患者端坐于座椅上,根據播放的音頻節律來完成動作,利用節拍器軟件確定每個動作的頻率,然后播放相應音頻,使患者根據聽到的節律來完成指定動作,參考其完成情況,適當調整每分鐘的節拍數(BPM),繼續完成指定動作。具體動作內容包括單側、雙側聳肩,患側肩關節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患側肘關節功能性屈伸,患側腕屈伸,患側手拿木釘定點移位等。
1)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非平衡性協調試驗評估患者的上肢協調功能,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1~5分,總分50分,分數越高,表明協調能力越好。2)采用上肢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定患者上肢功能,包括33個項目,分值為0~66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好。3)采用表面肌電分析系統檢測患者肘關節屈伸的肌電值(IEMG),協同收縮率=拮抗肌IEMG/(拮抗肌IEMG+主動肌IEMG)×100%。4)采用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強。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上肢功能協調性評分明顯增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上肢功能協調性評分明顯增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上肢協調功能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FMA評分明顯增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FMA評分明顯增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FMA評分分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肘屈曲協同收縮率和肘伸展協同收縮率明顯降低(均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肘屈曲協同收縮率和肘伸展協同收縮率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協同收縮率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ADL明顯增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ADL明顯增高(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ADL比較分
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是通過設定相應目標,讓患者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訓練,提高患者的訓練積極性。本研究采用基于目標設置的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來治療腦卒中后上肢協調功能障礙,發現患者治療后上肢協調功能和FMA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訓練的患者,提示基于目標設置的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可提高患者上肢協調運動能力,可能是由于通過設置詳細的訓練計劃及每天的訓練量,提高了患者接受運動訓練的積極性,在訓練過程中結合節奏聽覺刺激,采用帶有節律的聽覺節拍控制機體進行有節律的運動,有利于患者上肢協調功能的恢復。張玉閣等[6]的研究顯示,節奏性聽覺刺激有助于提高肢體功能的協調性,本研究結果則提示基于目標設置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可以進一步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協調功能。
本研究中,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患者治療后肘屈伸協同收縮率和肘伸展協同收縮率明顯低于常規訓練的患者。協同收縮率主要反映了患者拮抗肌在肌肉收縮過程中所占的比例,提示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可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本研究中,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患者治療后ADL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訓練的患者,提示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于目標設置的運動訓練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患者接受ADL訓練的積極性,有助于患者上肢協調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目標設置的節奏性聽覺刺激運動訓練可改善腦卒中后上肢功能的運動能力和運動協調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較為積極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