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顯峰
(廣州市荔灣區中醫醫院廣雅院區外科,廣州 510160)
痔瘡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臨床調查[1]指出,痔瘡的發生率超過50%,在肛腸科疾病中所占比重超過80%,其中嚴重內痔、混合痔以及外痔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環狀混合痔是指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的特殊類型,此類患者在臨床的發生率較高,目前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2]。外剝內扎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的基礎術式,其在臨床的應用時間較長,主要通過解剖學上切除痔并恢復脫垂的肛墊,保護肛管上皮組織,從而確保肛門外形完整[3]。但是該術式在臨床應用中存在較多問題,例如切除組織過多可導致肛門失禁或肛管狹窄,并且由于創面較大,術后疼痛程度高且愈合時間長,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一定的影響[4]。外剝內扎硬注術是在該術式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術式,主要是在傳統外剝內扎術的基礎上加入消痔靈注射的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愈合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外剝內扎硬注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廣州市荔灣區中醫醫院廣雅院區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環狀混合痔患者9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24~73歲、平均(46.4±10.6)歲;對照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齡22~71歲、平均(47.2±11.2)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
入選標準:1)符合《痔臨床診療指南》中關于環狀混合痔的診斷標準;2)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肛瘺、肛周膿腫、肛裂以及直腸惡性腫瘤的患者。
對照組予以外剝內扎術治療,具體措施為:患者保持仰臥位,常規消毒肛周皮膚,使用40 mL0.5%利多卡因(湖北天圣藥業有限公司)局部浸潤麻醉,麻醉起效之后,使用碘伏消毒肛管下段,然后用術鉗夾起外痔部分皮膚,用組織剪圍繞外痔核行梭形放射狀皮膚切口至齒線4 mm,鈍性剝離外痔之后并游離;用術鉗夾住內痔基底部,然后進行內痔結扎。剪去所有外痔核以及部分內痔之后,保留結扎線頭于肛外,創面為1.5 cm×0.5 cm,并用相同的方法處理其他混合痔核,摘除痔核皮橋靜脈叢,檢查有無活動性出血,之后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納肛,并用凡士林紗條、明膠海綿填塞切口,再使用寬膠布固定。
觀察組予以外剝內扎硬注術治療,具體措施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使用0.5%碘伏消毒劑(佛山市廣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擴肛、暴露內痔,并在痔核部分注射消痔靈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揉散藥液。外痔部分在3、7、11點行一“V”形切口,用術鉗提起皮瓣然后用組織剪完全剝離肛緣一周,暴露外痔靜脈至齒狀線下0.5 cm,用血管鉗做“8”字縫扎,對合切口,不縫合。對于切口處出血點用7號絲線結扎。2、5、9點外痔可以酌情使用小切口外剝內扎處理。術中注意內痔結扎點不能位于同一水平,需要盡可能保留肛管皮膚和肛墊黏膜。油紗肛內填塞并用寬膠布固定。
觀察2組術后不同時間(術后1、3、7 d)的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傷口愈合時間以及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本次研究采用VAS評價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VAS評分的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嚴重。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1、3、7 dVAS評分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傷口愈合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環狀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疾病,目前臨床采用的術式不斷更新,手術難度主要集中在既要保留足夠的肛門皮橋和黏膜橋,完全切除痔組織,同時也要預防術后肛門狹窄等并發癥的出現[6]。手術方式的不斷更新主要是為了更加符合生理學特征,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切口愈合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環切術由于術中出血量多、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受到限制[7]。痔切扎術是過去臨床中治療痔瘡的常用術式,但是由于術后疼痛感強、愈合時間長,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術中只能行3~4個切口,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病變范圍廣,切除組織過少容易造成痔核及皮贅殘留,導致術后水腫,需要分次手術[8]。外剝內扎硬注術在傳統術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能夠有效保留足夠的肛管皮膚與肛墊組織,降低術后肛門狹窄的發生率,達到一次手術治愈的目的,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
有研究[3]通過對比觀察發現,外剝內扎硬注術與傳統外剝內扎術相比,能夠縮短切口愈合時間,這可能是因為傳統外剝內扎術組織切除過多或切口張力過高造成傷口延遲愈合,因此采用外剝內扎硬注術能夠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安紅軍等[7]的研究結果顯示,外剝內扎硬注術能夠進一步提高混合痔患者的臨床療效。外剝內扎硬注術能夠突破傳統外剝內扎術創口大、切除效率低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環狀混合痔的清除率,同時減輕手術的創傷,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和生活質量[9]。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均顯著降低、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縮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均P<0.05),這說明外剝內扎硬注術的療效確切,術后愈合速度快且療程短,在3、7、11點做主切口,并在2、5、9點行副切口,最大程度去掉肛緣一周外痔;同時該術式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術中使用了內痔核硬化劑,最大程度保留肛管皮膚與肛墊組織,從而確保肛門生理、解剖結構的正常,保持創口平整,減少術后肛門狹窄等問題的發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環狀混合痔的出現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目前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傳統外剝內扎術由于切口面積較大,容易造成術后肛管狹窄、肛門閉合不全等并發癥的出現,同時由于切口數量不能超過3個,因此有時候需要行二期手術,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尋找更加有效、安全的術式。本次研究發現外剝內扎硬注術在環狀混合痔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為積極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