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倩倩,朱穎霞,巴麗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門診,鄭州 450000)
錯頜畸形系兒童常見牙科畸形,患兒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肌功能障礙、頜面部不協調,可影響患兒身心健康[1]。牙齒畸形矯正器聯合舌肌功能訓練是臨床常規干預方案,其中牙齒畸形矯正器可糾正不良習慣、引導牙齒健康生長,舌肌功能訓練通過指導患者開展雙唇閉合訓練、咀嚼訓練、彈舌運動等舌肌運動,可增強患兒對牙周軟組織的控制,二者聯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腔形態畸形,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但因矯治周期長且患兒口腔衛生健康知識較為薄弱,常規矯正干預患兒鍛煉依從性較差,影響口腔矯正效果。短視頻教育強調加強健康教育、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應用于早期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通過提高鍛煉依從性來促進患者康復[2],但目前短視頻教育結合舌肌功能訓練應用于錯頜畸形矯治患兒的相關研究較少。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短視頻教育結合舌肌功能訓練對錯頜畸形矯治患兒心理狀態及口腔形態學指標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錯頜畸形矯治患兒13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齡7~15歲、平均(11.42±2.17)歲,病程1~3年、平均(1.48±0.35)年,錯頜畸形部位:單側31例、雙側36例,累及牙齒數目:單個牙齒12例、多個牙齒55例;研究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齡8~15歲、平均(11.51±2.29)歲,病程1~3年、平均(1.52±0.41)年,錯頜畸形部位:單側29例、雙側39例,累及牙齒數目:單個牙齒16例、多個牙齒52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選標準:1)符合錯頜畸形診斷標準[3],且經X線確診;2)年齡7~15歲;3)牙周組織健康、牙體形態標準。排除標準:1)伴有頜骨畸形者;2)伴有牙裂缺損者。
2組均予以牙齒畸形矯正器(無錫時代天使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佩戴指導,每日佩戴時間不低于8h,每隔2個月定期復查一次。
對照組予以舌肌功能訓練:明確患者錯頜畸形位置、嚴重程度、牙周組織結構及形態等情況后,制定科學合理的舌肌功能訓練方案。舌肌功能訓練方案包括:1)雙唇閉合訓練。指導患兒吹笛子,放置一塊清潔白紙于患兒唇間,囑患者夾緊紙片、保持雙唇閉合狀態,2 min·次-1,3 次·d-1。2)泡泡糖咀嚼訓練。指導患兒經磨牙咀嚼泡泡糖,待泡泡糖軟化后經舌頭將其團成圓球形,緩慢將其移至舌體前部,輕抬舌尖使其粘附于硬腭部,同時將舌頭上抬以延展泡泡糖面積,囑患者經舌體擠壓泡泡糖行吞咽動作,5 min·次-1,3 次·d-1。3)彈舌運動。囑患者抬起舌體后輕輕敲擊上顎,發出“嗒嗒嗒”的聲響。4)唇肌訓練。指導患兒保持口唇緊閉后,練習爆破音,1 min·次-1,3 次·d-1。干預周期為12個月。
研究組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增加短視頻教育:成立錯頜畸形干預小組,錄制短視頻健康教育視頻。視頻內容包括:1)加強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囑患者飯后勤刷牙多漱口以減少牙菌斑。2)飲食指導。指導患兒避免進食過黏、過硬、過甜的食物,適當增加鈣元素及氟化物的攝入。3)心理干預。鼓勵患兒培養自身興趣愛好,多與同齡朋友共同學習訓練,多向老師家長傾訴煩惱。干預周期為12個月。
比較2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及口腔形態學指標。1)心理狀態:分別于矯治前、矯治1個月末、矯治6個月末、矯治12個月末采用牙科焦慮量表(MDAS)評價患兒心理狀態,該表總分為20分,評分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2)口腔形態學指標:分別于矯治前、矯治12個月末經X線測量患者ANB角、SNB角、NP-FH角、UI-NA角。其中S系蝶鞍點,N系鼻根點,P系耳點,O系眶點,A系上齒槽座點,B系下齒槽座點,LI系下切牙點,UI系上中切牙點,FH系PO連線形成的平面。

與矯治前比較,2組矯治1、6、12個月末MD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矯治后各時間點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MDAS評分比較 分
與矯治前比較,2組矯治后ANB角、SNB角、UI-NA角均顯著減小,且研究組減小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矯治前比較,2組矯治后NP-FH角顯著增大,且研究組增大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口腔形態學指標比較
口腔不衛生、吐舌、吞咽異常等日常不良習慣可影響牙齒骨骼正常發育,誘發錯頜畸形,患兒表現為面部形態異常;同時錯頜畸形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咬合功能障礙,導致患兒出現咀嚼障礙、發音不準等缺陷,影響患兒正常身心發育,誘發患兒焦慮情緒。牙齒畸形矯正器可對牙齒施以適度的壓力以改善牙弓過度擴張、促使牙齒正常排列,舌肌功能訓練可加強對口周肌群的控制度,引導患者將舌頭置于正確位置,學習正確的吞咽方法,觸發牙齒生長潛能,二者可形成有效的錯頜畸形矯治系統,對改善口腔形態及身心健康發育具有一定療效,但因錯頜畸形矯治周期較長,長期佩戴牙齒畸形矯正器可誘發口腔疼痛,臨床實踐中部分患兒常無法有效堅持貫徹,影響矯治效果[4]。
短視頻教育通過加強口腔衛生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心理干預可提高患兒鍛煉依從性[5],其中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可減少牙菌斑,同時可按摩牙床、改善牙齦局部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促進牙齦組織代謝、增強牙齦抗病能力,從而促使牙齒根基堅固、正常生長;飲食指導通過囑患者少食過黏、過硬、過甜的食物,可減少對牙齒的磨損、刺激,囑患者增加鈣元素及氟化物的攝入,可改善牙齒局部代謝、預防齲病;心理干預可引導患者建立正確的情緒疏導方式,減少因口腔形態異常導致的焦慮情緒,激發患兒錯頜畸形矯治的鍛煉依從性,有效增強顳肌、二腹肌、咬肌等處的作用力,糾正舌肌功能[6],同時可輕度矯正異位恒牙、牙槽骨,促進患兒咬合功能恢復,促進口腔形態恢復。
本研究中,矯治1、6、12個月末研究組MD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短視頻教育結合舌肌功能訓練應用于錯頜畸形矯治患兒可緩解焦慮情緒。短視頻教育通過開展心理干預教育,引導患者培養自身興趣愛好、加強與同齡人溝通交流,可促使患兒轉移注意力,將有限的精力投放在積極健康的事物上,減少患兒過度擔心錯頜畸形導致的焦慮情緒;同時指導患兒主動尋求外界幫助,可引導患兒正確疏導情緒,及時擺脫情緒困境,進一步緩解焦慮情緒[7]。
本研究中,矯正后研究組ANB角、SNB角、UI-NA角均顯著小于對照組,NP-FH角顯著大于對照組,表明短視頻教育結合舌肌功能訓練應用于錯頜畸形矯治患兒可促進口腔形態恢復。舌肌功能訓練通過加強雙唇閉合訓練、泡泡糖咀嚼訓練、彈舌運動等規律性舌肌訓練,可加強患兒對牙周軟組織的控制力,聯合牙齒畸形矯正器可避免牙齒畸形生長、面頜異常發育;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口腔衛生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的短視頻教育,可改善牙周環境、提供更充分的營養支持,促進牙齒堅固生長,同時加強心理干預,激發患兒自身鍛煉潛能,糾正不良口腔習慣,進一步促進口腔形態恢復[8]。
綜上所述,短視頻教育結合舌肌功能訓練應用于錯頜畸形矯治患兒可通過促進口腔形態恢復來改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