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 王少紅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貧困地區脫貧是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文化建設是鄉村脫貧振興的靈魂,健康扶貧可以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水平。健康知識扶貧一直穿插在扶貧工作的始終,1997年,十部委發起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將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與提高科學素質、普及衛生知識相結合。“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第六章節為專門的健康扶貧規劃,在2020 年全面進入小康的總體目標下,提高貧困人民的整體健康意識,是醫療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環節。
圖書館界也在通過自身的力量助力文化扶貧工作。2016 年12 月就由中國圖書館學會牽頭成立了“全國公共圖書館扶貧工作委員會”。醫學類院校圖書館館藏文獻側重于醫藥衛生大類,健康知識資源儲備豐富,是幫助鄉村居民了解健康常識、提高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預防疾病以及提高生活品質的有力幫手。宣傳健康知識文化屬于健康扶貧,是文化扶貧的一種,這些知識宣傳到位可以起到日積月累、量變達到質變的效果,扶貧不如扶智,健康扶貧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信息素養。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中,不少農村地區居民是因病致貧,經政府政策大力扶持脫貧后又因病返貧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依賴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以及當地政府的幫助外,更主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源。我國實行預防為主的三級醫療衛生政策,醫科類院校圖書館到貧困鄉村地區宣傳健康知識文化的措施,能夠幫助村民豐富健康常識,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一些不衛生的舉措,提高環境衛生水平,使村民有效達到預防為主的效果,即使生病,也能在疾病初期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并通過對醫療政策的了解,免掉后顧之憂。
落后的生產力往往會導致封建迷信的盛行,當人們有限的知識無法解釋發生的特殊情況時,往往會借助非科學的力量,這也使得一些地區神婆盛行、符水治病現象時有發生。醫科類院校圖書館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健康知識,可以讓村民更加了解自身身體狀況,了解疾病的誘因和治療方式,生病時提高就醫意愿,而不是靠神治病,靠硬挨拖延。
建設美麗鄉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這其中包涵整治農村環境、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方面,醫科類院校圖書館對健康知識文化的宣傳能夠提高村民對鄉村振興戰略布局的理解和支持,明確干凈整潔的鄉村環境的重要性,幫助農村廁所整改、污水集中處理等一系列建設美麗鄉村的舉措以更快的效率推行下去。
目前,在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中,各貧困地區的文化方面發展進步很大,得到了更多的文化資源,建設了一些文化產業,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調查發現,各村級文化室在以往與目前獲得各級的文化服務基本是政府配送的,配送的內容是突顯政府的意志,無法與老百姓的需求有效對接和匹配,對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特色文化建設也沒有太大幫助,這樣的文化服務內容是大水漫灌,結果是成了僵尸服務和僵尸產品,造成文化資源的浪費,屬于形式主義的體現。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醫科類院校圖書館在進行健康知識文化傳播時要吸取這些經驗教訓,做到真正給予所需的知識內容和形式,達到最好的預期效果,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這三個階段并不是一個固定模式,而是通過調查階段打下基礎,傳播階段進行具體實踐,反饋階段找出目前的優點和不足,下一輪傳播健康知識時在調查階段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如此循環下去,不斷加強傳播效果。

圖1 健康知識文化傳播流程
健康知識雖然有其共同點,但是知識量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每個地區需要的健康知識側重點也不一樣,例如有的村鎮因環境污染存在癌癥高發現象、有的村鎮因飲食習慣存在腸胃疾病多見現象,這些都需要成為當地健康知識傳播的側重點。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查找與對口地區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當地的社會背景,在有所積累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當地衛生系統和當地志愿者的幫助,定下宣傳的側重點,這樣在宣傳時可以有效調動當地居民主動了解相關內容的積極性。
當地衛生系統和當地志愿者是圖書館進行健康知識文化傳播的有力輔助者。與衛計系統的對接,有利于詳細了解政策,也有利于借助政府公信力加大推廣力度;引導志愿者的加入,可以選擇當地學校的學生、社會公益組織成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鄉鎮教師等相關人才,這些人能在深入了解健康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宣傳,維系宣傳的持久度。
圖書館在這一關鍵實踐環節,可以考慮根據自身特色和當地情況選擇實體方式,或者“實體+網絡”方式。如果當地多留守兒童、老人、婦女等,經濟條件又比較落后,網絡不發達,那圖書館應采取以實體方式為主的傳播方式,例如宣傳冊、宣傳頁、講座等等,紙質資料可以和當地衛生系統共同合作,既可以保證內容符合當地需求,又可以借助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增加村民的接受力度。如果當地網絡較為普及,建議可以增加網絡云平臺方式,與實體方式雙管齊下,雙重輸出健康知識資源,網絡平臺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又可接受當地人的實時反饋,與實體宣傳可以相輔相成。
這一階段看似薄弱,實際不可或缺,健康知識傳播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水平、是否出現了新的側重點等等都需要這一階段的行動進行了解,理論上講,健康知識傳播能夠有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村風,但實際上效果多大卻是不可預測的,需要這一階段的信息作為前期工作成果的體現,反饋方式也是多樣的,最有效的是本館館員或者與本館合作的當地志愿者實地走訪以及做調查問卷,其次有網絡平臺宣傳手段的也可以采取網上投票的方式收集意見和建議,這些反饋都將成為下一輪健康知識傳播調查階段的寶貴資料。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作為高校的文獻中心和人類文明的傳播中心,醫科類院校圖書館面向貧困地區轉播健康知識文化是積極履行自身社會職責的體現,健康扶貧不同于經濟扶貧,效果短時間難以呈現,時間也需要更加持久,但它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影響深遠,圖書館要在現有的人才、資源和文獻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完善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扶貧效果,更好的向社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