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華 原文鵬 王潔 陳玩珊 王淑紅 王燕明



摘 要 目的:對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進行鑒定。方法:采用微性狀鑒定方法,得到陽春砂道地產區陽春砂、國內市售陽春砂及其混偽品共9批樣品不同部位的微性狀特征圖;將特征圖進行數字化提取,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市售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主要來自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收集到的陽春砂混偽品包括綠殼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Wu et Senjen、紅殼砂仁A. aurantiacum H. T. Tsai et S. W. Zhao和豆蔻屬的其他砂仁種,分別來自云南西雙版納、老撾、緬甸等地。顯微鏡下觀察到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的外表面微性狀特征(如外果皮顏色、皮刺、非腺毛、內果皮顏色、內果皮油點等)差異明顯,且果實寬度、內果皮油點直徑等微性狀特征值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性狀鑒定方法得到的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微性狀特征圖,彌補了傳統經驗鑒別方法的不足。將微性狀特征進行量化,建立陽春砂微性狀數據庫,可為該藥材的性狀鑒定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微性狀;鑒定;陽春砂;混偽品
中圖分類號 R93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0408(2021)05-059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Amomum villosum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its adulterants. METHODS: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maps of 9 batches of A. villosum from genuine producing areas, domestic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 villosum and its adulterants were obtained. The feature maps were extracted digitally and analyzed by SPSS 21.0 software. RESULT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 villosum was mainly from Guangdong, Guangxi, Yunnan and Fujian; the collected adulterants of A. villosum included 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 A. aurantiacum H. T. Tsai et S. W. Zhao and other A. species from Yunnan Xishuangbanna, Laos and Myanmar. Under the microscope, it was observed that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uch as exocarp color, prickle, non-glandular hairs, endocarp color, endocarp oil chamber) of A. villosum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its adulterants were differen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uit width values and endocarp oil point diameter among all samples(P<0.05). CONCLUSIONS: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maps of A. villosum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its adulterants by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ill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xperience identificati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proper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icro-property database of A. villosum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perty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is medicinal material.
KEYWORD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momum villosum; Adulterants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開胃溫脾、止瀉止嘔、理氣寬中、安胎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還表明,其具有增強胃蠕動、抗胃潰瘍、抑菌、消炎、鎮靜等作用[1-2],是中醫治療胃腸疾病的常用藥[3]。砂仁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也是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品種,有著? ? ? 1 300多年的應用歷史[4]。作為我國傳統大宗常用藥材,砂仁每年的市場需求量估計超過2.2×106 kg[5]。砂仁來源于姜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或海南砂仁A. longiligul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實[6],其中陽春砂是砂仁的主流品種,且為上品[7]。砂仁的栽培歷史考證表明,陽春砂自唐末宋初出現,至1949年以前均產自廣東省陽春縣(現陽春市),后逐漸引種到陽春縣周圍及外省市(如廣西、云南等地)[8]。市場上常有用砂仁的其他來源品種甚至偽品冒充陽春砂進行銷售的現象。
微性狀鑒定法是借助儀器觀察藥材及飲片表面,包括斷面上肉眼不易察覺的細微性狀特征,通過數碼視頻技術拍攝得到景深合成的清晰圖像,并基于這些微觀性狀特征對藥材及飲片的品種與質量進行鑒別分析[9]。該方法是性狀鑒定法向著微觀領域的延伸[10],可彌補傳統鑒定方法的不足。本試驗采用微性狀鑒定法,通過顯微儀器結合電腦軟件,采集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表面性狀信息,總結其微性狀鑒定特征[11-12],據此得到其微性狀特征的數字化結果,從而為鑒定區分不同產地的陽春砂及其混偽品提供參考。
1 材料
1.1 主要儀器
本研究所用的主要儀器有:DVM6型數碼視頻顯微鏡、Plan APO FOV 43.75 mm物鏡、LAS X景深合成分析軟件(德國Leican公司)、CB160型電加熱板(英國Stuart公司)。
1.2 藥材
9份陽春砂及其混偽品樣品分別于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集于安徽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和廣東省陽春市陽春砂種植基地,由深圳市藥品檢驗所王淑紅主任中藥師、廣東省中醫院黃志海主任中藥師2位專家進行鑒定。樣品產地信息及鑒定結果見表1。
2 方法
2.1 微性狀鑒定
2.1.1 藥材表面清潔 用軟毛刷將樣品表面雜質清理干凈,注意不要破壞樣品外表皮的結構。
2.1.2 藥材浸潤 將不同來源的樣品分別置于燒杯中,再置于50 ℃電加熱板上水浴浸潤,備用。
2.1.3 藥材拍攝及圖片合成 將浸潤過的樣品置于顯微鏡物鏡下,分別在×25倍、×80倍、×160倍、×360倍鏡下選擇自動對焦模式,每種倍數下拍攝照片10~40張,再使用Las X景深合成分析軟件將各樣品不同景深的照片進行合成,得到各樣品不同部位的微性狀特征圖及景深合成圖。
2.1.4 樣品測量 將樣品置于顯微鏡物鏡下,在×25倍鏡下拍攝樣品的全景圖,通過Las X景深合成分析軟件選擇測量尺測量樣品的長度和寬度;再在×360倍鏡下拍攝樣品內果皮的微性狀特征圖,使用相同方法測量樣品內果皮油點直徑。
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樣品的長度、寬度、內果皮油點直徑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方差齊時選擇LSD檢驗,方差不齊時選擇Dunnett T3檢驗[9,13-1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微性狀特征
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外表面微性狀特征差異明顯:(1)在顯微鏡×25倍鏡下觀察到道地產區廣東陽春產陽春砂(編號S3)的外果皮及刺均為紫色,其余產地的陽春砂外果皮為棕色、紅棕色或伴有局部紫色;云南西雙版納產綠殼砂(編號S8)的外果皮呈現棕色;老撾產2種陽春砂偽品(編號S6、S7)的外果皮呈現紫色或局部紫色;緬甸產偽品(編號S9)的外果皮呈現棕色。(2)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果實形狀為橢圓形、近圓形、長圓錐型、長橢圓形等,且大小不一。除廣東陽春產陽春砂(編號S3)果實較緊實,其余樣品果實均略松泡。(3)所有樣品外表皮刺均呈長刺狀;除老撾產紅殼砂仁(編號S7)與緬甸產偽品(編號S9)外表皮刺較稀疏以外,其余樣品的外表皮刺均較致密。(4)在顯微鏡×80倍鏡下可以清晰看到樣品外表皮上附著的非腺毛,且果柄與果蒂處的非腺毛均極為豐富,但果皮上的非腺毛數量依品種而異——廣東陽春產陽春砂(編號S3)、云南普洱產陽春砂(編號S4)和老撾產偽品(編號S6)果皮上的非腺毛較豐富;其余樣品果皮上的非腺毛稀少。(5)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內果皮顏色有明顯差異,呈現棕色、淡黃色、紅棕色等不同顏色。(6)在顯微鏡×360倍鏡下可見,除緬甸產偽品(編號S9)的內果皮沒有油點外,其余樣品的內果皮上有顏色不同的致密油點。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微性狀特征比較見表2;其全果實、非腺毛、內果皮及油室的微性狀特征圖分別見圖1~圖3。
3.2 統計學分析結果
9批樣品的長度、寬度和內果皮油點直徑的測定結果見表3。經Dunnett T3檢驗,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道地產區廣東陽春產陽春砂(編號S3)與其他產地陽春砂(編號S1、S2、S4、S5)的寬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LSD檢驗,廣東陽春產陽春砂(編號S3)、云南普洱產陽春砂(編號S4)和老撾產紅殼砂仁(編號S7)的內果皮油點直徑均顯著大于廣西靖西產陽春砂(編號S1)、福建產陽春砂(編號S2)、老撾產未知品種偽品(編號S6)和云南西雙版納產綠殼砂(編號S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以上統計結果表明,雖然樣品長度無差異,但從樣品寬度和內果皮油點直徑,結合前述微性狀特征可以區分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
4 討論
目前對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鑒定方法研究多見于基源鑒定[16]、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其中,原植物(動物)鑒定是基源鑒定最基礎的方法,需要回溯到藥材的產地,觀察形態、核對文獻、核對標本,必要時需要由??茖俜诸悓W家進行鑒定;性狀鑒定仍是目前基層單位鑒定中藥飲片真偽優劣和是否摻有雜質的檢驗與檢測手段,但其傳統的眼觀、手摸、鼻聞、口嘗等方法需要鑒定者具有長期豐富的經驗,且鑒定標準通常沒有確切的定量描述,因此在鑒別易混淆飲片時有較大的局限性;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鑒定方法,需要有植物解剖、顯微切片、植物顯微、理化鑒定知識,方法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復雜性,基層單位難以普及。中藥微性狀鑒定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以植物學界微形態學研究為理論基礎的方法,操作簡單而迅速,基層的藥監藥檢人員容易掌握,且檢測設備成本較低,是切實可用的中藥快檢法[17]。
本試驗收集了來自國內外藥材市場和砂仁種植基地的9份樣品,產地分別為廣東陽春,福建南平,云南普洱、西雙版納,廣西靖西、武鳴以及老撾、緬甸等地。經過性狀鑒定,采集樣品分別為陽春砂A. villosum Lour.、紅殼砂仁A. aurantiacum H. T. Tsai et S. W. Zhao、綠殼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以及豆蔻屬某砂仁品種。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外表面微性狀特征差異明顯,考慮應受不同種屬因素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種植環境(如氣候、溫度、濕度、陽光照射、土壤成分含量等因素)影響。除此以外,陽春砂表面顏色的差異有可能還受到干燥方法等的影響——不同的干燥方法、加熱溫度、光照強度等均可能使果實外表面顏色發生變化,產生褪色、變色等現象。
樣品微性狀量化值的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道地產區廣東陽春所產陽春砂的寬度值較小,與其他產地陽春砂的寬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也量化了傳統性狀鑒別中描述的“陽春產陽春砂果實較緊實,其他產地陽春砂果實較松泡”這一結論[18],使鑒定標準更具體直觀。
綜上所述,本試驗采用微性狀鑒定法,不僅拍攝采集到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表面微性狀信息,還嘗試將微性狀信息進行量化,建立陽春砂微性狀數據庫。微性狀鑒定方法得到的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微性狀特征圖,彌補了傳統經驗鑒別方法的不足。將樣品微性狀特征進行數字化提取,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產地陽春砂及其混偽品的微性狀特征值(果實寬度和內果皮油室直徑)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課題組后期將進一步增加試驗樣品量,繼續完善陽春砂微性狀鑒定的信息,補充陽春砂微性狀數據庫,為陽春砂的性狀鑒定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方法和依據。
參考文獻
[ 1 ] 陸山紅,趙榮華,幺晨,等.砂仁的化學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6,32(1):227-230.
[ 2 ] 李麗麗,田文倉,劉茵,等.砂仁中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22):4390- 4396.
[ 3 ] 曹羽,龔航軍,韓剛,等.砂仁促進胃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19-22、62.
[ 4 ] 甄權.藥性論[M].尚志鈞, 輯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69.
[ 5 ] 湯麗云,何國振,蘇景,等.道地春砂仁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8):94-99.
[ 6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 2020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264.
[ 7 ] 李明曉.道地產區陽春砂優良種質的篩選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9.
[ 8 ] 鄒曉紅.基于外觀性狀數據化、成分分析及藥效學的砂仁品質評價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8.
[ 9 ] 周建理,楊青山.中藥微性狀鑒定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30(1):66-68.
[10] 楊喆,譚志軍,張楊,等.醫學研究中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統計分析方法的正確應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10):1157-1160.
[11] 鞠康,胡云飛,王德勝,等.微性狀鑒別法在中藥檢驗中應用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9,41(2):411-415.
[12] 馬逾英,盧曉琳,翟萌,等.幾種中藥材及其混偽品的微性狀對比鑒別[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8):1161-1164.
[13] WU MH,ZHANG W,GUO P,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e- ven Zingiberaceous species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tomy of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eeds[J]. Chin Med, 2014,9(1):10.
[14] ROSTAMI R, KHADIVI A, BIKDELOO M. Morpholo- gical and pom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male and female genotypes of Pistacia atlantica Desf. subsp. muti- ca[J/OL]. Euphytica,2020[2021-02-01].https://link.sprin- ger.com/article/10.1007/s10681-020-02658-y. DOI:10. 1007/s10681-020-02658-y.
[15] 雷建剛,劉敦華,郭進.不同產地枸杞干果品質的差異性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13,29(3):494-497、522.
[16] WO?NICKA A,MELOSIK I,MOROZOWSKA M.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endocarps revealed between Cornus L. species[J]. Plant Syst Evol,2015,301:291-308.
[17] 陳彩英,詹若挺,王小平.砂仁品種、種質資源的考證溯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4):354-357、376.
[18] 丁平,方琴,張丹雁.云南引種陽春砂與陽春砂藥理活性對比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4,39(5):342-344.
(收稿日期:2020-10-08 修回日期:2021-02-09)
(編輯:胡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