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潼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新科技成為驅動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實現金融行業產品的創新,促進行業流程再造、有效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成為行業發展大勢。縱觀金融業發展歷程,每一次商業模式的變革都離不開創新理念的支撐,以及科技力量的賦能。
劉茜,是一位深耕金融領域的風控專家,憑借其對金融業態創新發展趨勢的精準判斷,將創新理念與科技力量有機結合,在金融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業績,為重塑金融商業價值和業態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是在全球經濟危機中走進金融科技領域的,當時正趕上國際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眾多金融機構面臨倒閉或者瀕臨倒閉的邊緣,但我意識到金融行業將會在危機中迎來新的機會。”
2009年是重塑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年,也是劉茜重新定位人生目標的一年。在此之前,她在法院從事經濟案件審判工作,長達8年的法院工作,讓她有了厚積薄發的資本。
2009年,劉茜正式加入金融科技領域,以初創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由中國銀聯創始人、有“中國的VISA之父”之稱的萬建華創立的——通聯支付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深入思考金融危機出現的原因,劉茜帶領團隊致力于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升級,包括零售業務的營銷服務、零售資產端的數字化升級,以及資產端的生成,從而提升傳統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通過產品迭代升級,劉茜完成了公司傳統金融產品更新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助力企業成為國內僅次于中國銀聯子公司——銀聯商務的第二大線下商戶收單機構,服務線下商戶超過100萬家、安裝POS終端400萬臺,年交易量超過4萬億,公司業務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賴。
“作為金融領域的從業者,我們不僅要準確把握宏觀世界的變化,更要時刻保持對市場環境的感知。”劉茜回顧說,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同規模的銀行零售業務在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方式獲取零售客戶、服務零售客戶的能力參差不齊,傳統金融機構對快速提升互聯網獲客及服務水平存在很大需求。
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劉茜發現移動支付領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于是,她將重點服務對象瞄準了更多的金融機構,并率領團隊先后為包括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以及20余家區域性銀行總計超過億級客戶平臺進行研發,并持續運營WEB網站、移動互聯網APP、微信公眾賬號多達50余個,幫助眾多金融機構獲得了巨大的客戶流量。
劉茜告訴筆者:“金融行業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大膽創新,才能獲得新生的機會。”隨著國內加速推進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的效應不斷顯現,民營銀行和網絡銀行蓬勃發展、全民金融資產配置意識日益覺醒,傳統銀行業也在不斷面臨壓力和挑戰。面對傳統銀行業所受到的沖擊和挑戰,一時之間,整個銀行業似乎站在了變革的風口浪尖上,大有岌岌可危之勢。為了幫助銀行和金融機構擺脫這一艱難局面,劉茜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六步法則,以及傳統銀行互聯網時代六大類營銷模式,為超過100家中小金融機構提供咨詢及培訓服務。
在此其間,劉茜曾多次訪美,與富國銀行、安快銀行、國泰銀行等多家機構交流商業模式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2015年,在劉茜的提議下,通聯支付設立移動業務部,并由其擔任首任總經理。短短2年時間內,她帶領團隊研發出移動支付綜合收單產品,并使通聯支付成為微信支付線下商戶及交易量均排名第二的第三方收單機構。不僅如此,她還率先在公司立項以人臉識別為底層的生物識別支付產品和系統“眨眼付”,使得公司成為國內首批關注生物識別技術未來在支付領域應用的領先企業。劉茜憑借實力獲得了業界的認可,在銀行和金融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奠定了自己在網上支付和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
敢于不斷超越自我是成功的關鍵,為了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平臺,2016年劉茜決定離開通聯支付,加入瀚德金融科技控股集團,任國內首家資產證券化線上服務機構——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繼續用金融科技手段和產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賦能。
劉茜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客戶群體消費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在辦理業務時更喜歡通過移動端完成,不愿意走進傳統銀行柜臺。對于這種變化,她開始思考如何在與客戶不面對面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風控及反欺詐系統形成安全、風險可控的表內資產。同時,將這些資產以資產證券化線上工廠的方式進行監控和流轉。
在瀚德金融科技控股集團任職的這段時間里,劉茜為廣發銀行、廈門農商銀行在內的20多家銀行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產品和咨詢服務。包括互聯網信貸系統、風險控制模型、資產證券化線上系統等,以金融科技的形式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全年升級自身的產品和服務。
“不斷追逐新的風口,可能是金融行業的屬性,也是金融從業者的宿命,只有不斷奔跑,才能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隨著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對金融機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考驗。
2019年8月起,劉茜以聯合創始人、獨立投資人等身份,參與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創立與IPO,并取得了預期目標。
劉茜作為專家顧問參與創立的一家公司是上海競動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主要負責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設計、制作、銷售,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開發與網絡工程等業務。劉茜主導并設計研發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風險控制產品、基于人臉識別的商戶終端硬件幫助公司獲得大量客戶與收益。人臉識別的商戶終端硬件是一種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最大特征是能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觸的方式進行識別。這種技術可以快捷、精準、衛生地進行身份認定,具有不可復制性。該技術當前已經申請專利發表,公司也在在籌備科創板上市工作。另一家是法捕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為底層技術,致力于解決小額個人信用不良資產批量化司法催收需求。劉茜充分利用自己6年司法審判經驗和12年金融科技從業經驗,在法捕快戰略規劃、產品設計等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歲月變遷,當今世界的金融與資本,早已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金融科技工作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使命,一種創新精神。劉茜始終堅守在金融一線,踐行創新精神。她一步一個腳印,將金融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為金融領域新結構建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她行于眾人之前,帶領團隊成員開發新項目,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創造性,致力于完善金融風控體系。
在數字化時代,作為金融變革的探索者之一,劉茜用自己精湛的專業知識,以及對金融行業敏銳的洞察力,為打造更為快捷、安全、高效的生活方式,為構建金融科技行業的新形態而繼續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