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敏
事實證明,大量閱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是學好語言的最佳途徑,讀得越多,語感就越好,知識面也會越廣。而好的閱讀材料有知識、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文關懷,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最佳材料,離開優質的閱讀素材,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便無從談起。小學階段是為學生提供積極的閱讀體驗、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早期形成的閱讀習慣和積極的閱讀體驗以及逐步發展的閱讀能力可以為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但現實情況是,教師和學生或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應試,沒有時間開展閱讀,或是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經驗不足,閱讀教學更多地停留在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忽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認知發展與情感體驗,加之閱讀材料繁多,學生到底讀什么、怎么讀,各年段要達到什么標準,教師缺乏一定的參照標準,也沒有展開深入研究,這使得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等人所著的《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分級標準(實驗稿)》將讀者的閱讀水平和讀物進行匹配,幫助教師和家長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并且研究制定了各年段的分級閱讀素養標準體系,一步步指導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分級標準(實驗稿)》把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發展分為三階九段,小學階段屬于起步階段。對于不同區域的不同學校來說,基于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英語課程標準及英語閱讀分級標準,建構校本化的閱讀素養培養目標很有必要。為此,筆者同學校教研組圍繞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文化意識幾個維度確立閱讀能力目標,圍繞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研究制定了閱讀品格發展目標,表1為三年級閱讀素養發展目標。

表1 三年級閱讀素養發展目標
課堂是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主要陣地。基于英語閱讀分級標準,依托相應級別的閱讀材料,筆者同教研組成員對繪本教學、教材與繪本的融合教學、基于閱讀素養提升的教材閱讀教學以及高年級基于單元主題的寫作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以期為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提供閱讀指導和教學支持。
1.英語繪本教學。
我們基于英語閱讀分級標準精心選擇分級繪本并組織教學。繪本教學樣態如下:觀看視頻或提問激發閱讀興趣;看封面體驗文本概念,預測文本內容;解讀文本,利用圖片環游或者拼圖閱讀等推進文本理解;總結評說,把握脈絡,學生朗讀或者表演喜歡的情節,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讀后寫或者讀后畫,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讀后感受,實現語言的整體輸出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2.教材與繪本的融合教學。
在這方面,我們認真梳理切合教材單元主題的分級繪本,在與教材主題對接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在不同的語境中接觸相同語言知識和語言現象的機會。此外,我們還積極基于英語閱讀分級標準選擇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繪本,然后巧用繪本引入教學主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活用繪本進行話題拓展,豐富閱讀材料;精用繪本提升情感,強化主題意義……這些教學實踐和操作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機會體驗、領悟英文繪本故事,感受別樣的英語學習樂趣。
3.基于教材的閱讀教學重構。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對基于教材的閱讀教學進行重構就顯得很重要。為此,教師要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目標指向學生閱讀素養提升,教學流程夯實學生閱讀素養培養,并真正做到Pre-reading 環節激發閱讀興趣,預測文本內容;While-reading 環節關注閱讀策略的滲透,關注閱讀體驗的完整等;Post-reading 環節實現素養遷移,從讀到說、寫,并檢驗閱讀成果。如此,便能做到從教材到生活,實現情感遷移,推進深度閱讀;從課內到課外,實現陣地遷移,發展閱讀素養。
4.高年級讀后寫作教學。
閱讀和寫作是兩種高度關聯的活動,因此,教學時教師應注重讀寫結合。小學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從寫語段走向寫語篇,從模仿走向創造,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語段寫作,強調構句和規范;語篇寫作,強調結構和邏輯,強調學生準確表達信息、連貫表達信息、多樣表達信息能力的培養。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寫作能夠激發學生更主動地去閱讀,從而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并重,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語言知識系統且明確,但在篇章布局、內容設計、級別劃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材在篇章布局上主要以英文對話和短文為主,不包含完整的書本信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本概念;在內容設計上,教材呈現的內容雖具有系統性,但往往為了突出語言結構,致使語言內容空洞,脫離真實語境。而英語繪本內容豐富、富有語境、語言鮮活,且更貼近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積極的閱讀體驗。鑒于此,基于英語閱讀分級標準架構融合教材和繪本的閱讀課程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1.國家課程的拓展。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基于單元主題梳理分級繪本。譯林版《英語》教材是按單元主題編排的,筆者所在的學校主要選擇外研社出版的英語繪本作為閱讀材料,同時根據其提供的閱讀課程分級體系介紹及本校學生學情來選擇繪本。我們精心選擇與教材單元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并將其整合進英語課堂,每學期教八本繪本,分別對應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個單元的主題,這能有效實現教材與分級繪本的互補。
2.校本課程的延伸。
在三、四年級,我校積極開發和實施Phonics 拼讀課程。如選擇Phonics Kids 教材的配套視頻作為晨誦內容,并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增強語感。Phonics Kids 是一套專門教自然拼讀的教材,共六冊,可配合教材使用,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自然拼讀法,還可以選擇Bon Bon ABC(26 個字母的自然拼讀)及《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1~4 級)等教材實施教學。不固定教學時間與形式,由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此外,我們還精心選擇分級經典繪本故事,一個學期15 個故事,利用每周的社團課共讀。我們每周還會定期開放圖書館,讓學生進行自主、自由閱讀。
3.活動課程的回應。
設置活動課程,有助于學生成長為自主閱讀者,進而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對此,我們在各年級開展“最佳朗讀者”“自主閱讀小能手”評比;開展“英語寫作大賽”“英語課本劇表演”“好書分享會”“繪悅讀聯盟”等活動。在這些活動課程中,學生站在舞臺的中央,在活動中增強閱讀體驗,在交流中增進閱讀理解,在表達中檢驗閱讀效果。
評估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應以各年級閱讀素養目標為依據,評價方式應注重多樣化,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既評價閱讀能力,也評價閱讀品格,此外,還要及時關注學生在評價中的體驗。
1.對閱讀能力的評價。
在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時,我們一般采用常規性的課堂觀察和一年一次的閱讀能力檢測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等,學生全員參與,按年段分層次、分項目進行。如中年級會通過口語測試來評價學生自然拼讀法的掌握情況(如圖1)。高年級則采取閱讀能力過關測試的形式進行評價,測試內容涉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主題意義理解、圖文信息捕捉),閱讀技巧的運用(內容預測、情節推理、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關鍵句尋找、故事續編),故事地圖或思維導圖的繪制(梳理文本結構、概述文本內容、多元表達、文化意識)以及英語寫作(高階思維、表達輸出)等,這可以全面了解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態。

(圖1)
2.對閱讀品格的評估。
從鼓勵學生開始閱讀到關注學生堅持閱讀到閱讀后的表達輸出,筆者都注重調動家長、教師、伙伴和學生多方的力量,評價時,主要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如在各年級開展“讀者銀行”活動,每個學生可以賺取自己的閱讀存款,學生進行閱讀并連續打卡7 天送5 個R(Reading)幣,連續打卡14 天送10 個R 幣,連續打卡21 天,送15 個R 幣……每月小結一次,評選“班級閱讀之星”,并贈送分級繪本一本,在此基礎上評選出“年度閱讀達人”“班級閱讀之星”。學校還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如“我們的奇妙之旅”寫作競賽、“我是演說家”TED演講、“超級辯辯辯”主題辯論賽、“讀家記憶”英語繪本秀等,給學生以愉悅的閱讀體驗。
基于閱讀分級標準探索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提升的策略,主要是讓閱讀更貼近學生,并引導他們從“學著讀”到“讀著學”,希望學生品嘗閱讀的滋味,從“要我讀”到“我要讀”,進而在提升閱讀素養的同時發展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