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土地資源管理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在建筑工程施工領域,樁基土建施工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施工成本低廉、工藝簡便以及靈活性強等優勢特征,目前已經成為最普遍的施工技術之一。一般情況下,由于施工承載方式不同,因此可將樁基施工劃分為高承臺樁基施工和低承臺樁基施工兩類,前者主要是指大部分樁體結構都裸露在外,而后者主要是指樁體結構埋置于土壤。在具體的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施工方法不同,因此又可以劃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種類型,預制樁主要就是指在施工過程中,由工廠統一完成處理和加工,之后將加工好的結構運輸到施工現場,由施工工人通過振動、靜壓以及擠壓等方式將結構置于土方。灌注樁主要是對相關鉆孔設施進行應用,在施工現場完成鉆孔,之后再置入鋼筋籠,將混凝土漿液灌入其中,在振搗的作用之下形成樁基礎結構[1]。

圖1 樁基土建施工
通過樁基礎施工,能夠合理轉移建筑豎向荷載,將其分擔給周邊的土壤層,尤其是在遭遇惡劣自然災害時,具體如臺風、山洪、地震等等,以實現對建筑物的最大限度保護,避免由于外力作用影響而使建筑物發生位移、變形以及傾斜等問題,提高建筑物穩固性和整體性,確保其各項使用功能的正常發揮。樁基施工技術在的建設項目中被廣泛使用,特別是當建筑施工地基的土層比較薄弱時,更加適宜采用樁基施工技術,由于樁基礎是與土壤直接接觸,因而能夠很好的保障樁基穩定性,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3.1.1 強化施工現場勘察
在正式施工之前,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充分了解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并將考察到的內容制作成資料交給設計人員,以確保整個施工設計方案的嚴謹性和合理性。一般情況下,主要就是對施工現場的自然環境狀況、水文條件以及地形地質條件進行調查,通過這些信息數據,能夠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施工現場土壤力學性能、土壤類型以及地下水位情況。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施工現場周圍的線路分布、建筑位置等有所了解,這些都能為施工技術方案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
3.1.2 施工技術方案的制定
制定完整的施工技術方案,然后對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要掌握詳細。首先就是要結合施工現場考察信息,對樁基類型施工所需要的設備、具體的施工方法以及樁基礎類型等進行確定,與此同時,還要對施工現場周圍的線路分布和進入位置進行重點考慮。其次,相關設計人員還要對土建樁基礎施工進度進行合理設計,要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情況下加快施工進度,節約能源和成本。最后,在完成樁基礎施工之后,要對其進行質量測試,如有發現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從根本上提高施工質量[2]。
3.1.3 對施工設備進行合理選擇
機械設備是土建樁基礎施工的基礎和前提,在對機械設備進行選擇和采購時,首先就是要對其機械性能有所了解,以最大限度發揮出各種機械設備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對現代化機械設備進行應用并非只是為了取代人工,還需要對不同機械設備的適用環境和應用條件進行重點考慮,以確保其使用方法和時機與工程建設要求相符合,只有這樣,才能使設備性能最大化,從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
3.1.4 做好施工現場準備工作
對施工現場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潔并打掃施工現場,以確保車輛暢通無阻,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基礎。由于所采用的樁基礎施工方法存在差異,如灌注樁或預制樁,因此,需要進行的施工現場準備工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一般情況下,灌注樁施工往往需要在施工現場就地鉆孔,因而也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結合已設計完成的成孔方案,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對于預制樁,由于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重量較大,因此還需要將碎石層鋪設在施工現場表面,以增強地基承載力。總之,只有妥善做好施工現場準備工作,才能為正式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3.2.1 預制樁
預制樁的施工需要相關人員結合打樁順序來設定樁尖的方向。建筑施工過程中,一般是從樁頂向樁尖方向澆筑,保護層的厚度應保持在25mm 左右。在沉樁環節中,除靜力沉樁外,還有射水沉樁、靜力沉樁、震動沉樁以及錘擊沉樁等常見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有可能導致擠土問題,因此,必須要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具體如樁基距離、樁基數量以及樁基范圍等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設計,與此同時,為避免擠土問題,還要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以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對于砂土層,通常比較常用射水沉樁法[3]。
3.2.2 灌注樁
由于樁基礎成孔方式不同,因此,可分為干作業法、沉管法、沖擊法以及泥漿護壁法。干作業法主要包括機械鉆孔和人工挖孔兩大類,對于粘性土,通常更加適用于人孔挖孔,而砂土和粉土則更加適合機械鉆孔。沉管法需要通過振動、錘擊等方式進行鑿孔,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經常不可避免的出現擠土或者噪聲問題,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環境的保護。沖擊法比較適用于粘性土、淤泥土或者是碎石土。泥漿護壁法通常適用于淤泥混合物、普通粘性土、砂土、粉土等,在對該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壓強化對護壁的防護,以免出現倒塌現象。因為干作業法和泥漿護壁法不會引起擠壓問題,且施工中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噪聲或振動,因此在當前土建樁基施工中應用比較廣泛,施工效果顯著。
要想最大限度提高灌注樁施工質量,首先就是要控制好樁體強度,尤其是要采用合理的灌注樁施工技術。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確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對混凝土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同時還要保證混凝土強度和級配達到相應標準,以免出現埋管和堵管的問題。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導管埋深一般要保持在2~6m 之間,混凝土面需要一直處于垂直頂升的狀態,以免進入泥漿或浮漿,從根本上杜絕斷樁或遺漏的問題。在灌注樁鉆進環節,如果出現孔身傾斜、護壁陷落或孔口坍塌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以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在完成樁基礎施工之后,還需要及時進行低應變動檢測,若檢測不過關,還需要提取樁身混凝土進行進一步鑒定,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以提高樁基礎施工質量[4]。
3.2.3 施工注意事項
(1)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強度必須要與樁身內部保持一致,樁靜置后做好相應養護工作。沉樁過程中,可以使用高精度的經緯儀進行測量,以確保樁始終處于垂直狀態,最大誤差不可超過0.5%,這主要是因為如果誤差過大很容易導致樁開裂。
(2)鋼端板焊接是比較常見的接樁法,在樁身與地面距離1m時,可開展焊接作業。在接樁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時刻留意樁身焊接情況,在固定定位板時,要保證樁頂干凈整潔,如果上下端樁銜接不良,可使用楔形鐵加焊固定,但要避免焊接變形,焊縫一定要飽滿且連續。焊接完成后,還需要將焊渣處理干凈,同時對焊縫飽滿度和連續性進行檢查。
(3)樁冒和送樁器的外形方面必須高度匹配,并且剛度和強度也必須符合規定。通過在樁冒和送樁器的下端開一個孔,可以確保樁的內部和外界的流暢性,但這一操作通常要一次性完成,盡量避免間歇性停頓。在沉樁過程中,如果出現樁身偏差的問題,須立即停止操作,以避免樁頂和樁身被損壞,在處理好以上問題后再繼續施工。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分析了樁基礎工程及其施工的重要性,并提出樁基礎土建技術的要點。所以,在現代工程建設中,樁基土建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的施工質量。有關單位和部門必須加強對樁基民用建筑技術的分析。同時,他們必須做好所有的施工前工作,并明確具體的施工預防措施,以最大限度提高樁基土建質量,并確保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