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勇
(陜西建工第十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咸陽 712000)
梁柱節點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項目當中框架結構梁和柱的交叉點,多是框架結構建筑當中應用。框架建筑的主要優點在于其空間的風格較為靈活,而且具有較輕的自重,能夠有效節省建筑材料,還具備較為靈活的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優點,較為適用于對大空間需求較高的建筑結構,其框架結構梁柱構件部分由于在工廠內按照設計圖紙參數標準進行預制生產,有著較好的標準化、定型化優勢,更加有利于裝配整體式結構,且其施工周期較短,其采用現澆混凝土為框架,結構整體性和剛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且具有較高的質量優勢,另外,在抗震性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水平,同時其梁和柱的澆筑施工可以按照不同的截面形狀需求進行定制。
可以說,框架結構能夠設計成為較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混凝土框架結構廣泛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和施工當中,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對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預應力,適應更大的跨度框架,鋼結構多應用于大跨度的商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廠房等,這就意味著梁柱節點的安裝施工以及鋼筋預控水平直接決定建筑工程項目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整體使用質量,必須要予以重視[1]。
某施工項目是屬于城市綜合體酒店項目建設,其總建筑面積為17642.95m2,地上建筑面積為15264.62m2,地下建筑1 層,地上建筑18 層,整體建筑高度70m,每層層高5.1m,二層及三層為4.6m,四層為4.8m,五層以上均為標準層高3.5m。
整體上,其建筑梁柱節點需要考慮不同強度等級施工,尤其鋼筋部分,其節點鋼絲網和鋼筋綁扎工序處理設計據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柱一倍梁高距離處,采用雙層網眼鋼絲網后鋼筋進行隔離,鋼筋采用點焊或綁扎的方式固定在梁鋼筋上,再使用鋼絲將鋼絲網綁牢,最后進行梁另一邊側模安裝及梁模加固。
梁柱鋼筋地梁內搭接部分的施工需要依據圖紙要求,在實際施工現場中,如圖紙要求分開進行豎向構件、水平構件的澆筑施工,混凝土施工縫需要選擇在梁底截面的梁柱鋼筋搭接部分,施工要控制在梁高度范圍,其梁柱節點搭接接頭區段的節點外側、梁頂部至搭接長度必須要控制在1.5LaE 以內,必須要深入梁內、柱外側,其縱向鋼筋截面要達到柱全面縱向鋼筋截面面積65%,其梁寬外部區域的柱外側縱筋需要按照節點頂部延伸到柱內邊,并進行彎折,鄉下進行8d 后予以截斷,如果柱部分配備兩層配筋,柱頂第二層部分的鋼筋則不可向下彎折,要直接在柱邊切斷。如柱頂出現澆板且厚度不小于1m,則對于混凝土強度要求其等級要達到C2050,梁柱外側的柱,其外側鋼筋可以選擇伸入板內,并將其錨固在梁上部縱向鋼筋節點,外側延伸彎折到兩底處,予以切斷,具體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如圖1 所示。
框架結構建筑頂層梁柱節點鋼筋柱頂搭接施工重點在于其要根據實際施工要求選擇不同方式予以處理,本案例工程主要運用柱頂搭接,其搭接區段主要為直線段,處于接頭面積為100%考慮,而且位置涉及高應力要求,因此,鋼筋下搭接長度設定為1.7LaE,鋼筋伸至柱頂后向梁柱節點內彎折,彎折至底后切斷,水平段投影長度必須滿足12d 的標準要求。

圖1 梁柱節點中的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
不同框架結構建筑項目對于頂層端梁柱節點鋼筋搭接施工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實際施工當中,對于梁柱節點鋼筋搭接施工方法的選擇,必須滿足相關標準的實際要求[2]。
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對于梁內搭接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如果柱寬于屋面梁寬度,且差距較大,其施工時,通常就會采用梁內搭接技術,但如果深入梁內柱外側縱向鋼筋截面面積低于柱外側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超過65%,就必須要按照實際施工要求,運用柱頂搭接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項目中梁寬大于柱寬扁梁框架結構,則無法使用。
因此,對于扁梁部分鋼筋無法保證柱內搭接準確性,當采用柱頂搭接方法進行鋼筋安裝施工時,如果選擇分開進行豎向構件與水平澆筑,則混凝土施工縫需要設計為柱上部兩底截面下處,但容易造成施工部分與柱中部過近,會產生兩次澆筑柱部分施工的效果,出于柱整體受力和應力承載考慮,本案例工程選擇柱頂搭接方法,并針對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同時澆筑[3]。
從本項目梁柱節點鋼筋部分的安裝以及整體鋼筋搭接施工描述中不難發現,梁柱節點鋼筋預控需要根據梁的高度來進行方法和注意要點設計。
關于梁柱節點鋼筋安裝預控,在梁柱節點在梁的高度小于5m 時,通常采用梁模上口架空綁扎主次梁鋼筋的方法,柱節點位置和外圍箍筋直徑需要確保滿足10~12mm,如此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保證工程結構穩定性,主要考慮梁如果發生下沉,柱箍筋變形損壞的概率較小,關于柱梁箍筋必須要依據標準要求,在其位置進行綁扎,柱箍筋與柱縱向鋼筋用鋼絲進行緊密的綁扎,但必須要注意控制綁架力度,不可過于緊實。待梁下沉位置調整到合適距離后,再進行柱箍筋的緊固,以確保結構穩定[4]。
本項目框架結構梁柱是屬于梁高度大于5m 的情況,且小于7m。所以,案例工程框架結構梁柱節點鋼筋預控時,梁模上口架空綁扎主次梁鋼筋施工中,需要重點注意柱大小、高度、柱箍筋加密區間距,主要采用10mm 以上鋼筋制作的架立筋,并焊接一個鋼筋籠,對于鋼筋籠的處理主要是根據住的規格進行架立鋼筋的增設,架立鋼筋與柱受力鋼筋進行錯開處理,將焊接好的鋼筋籠施工安裝在柱上方。
在實際施工時,分別將梁鋼筋穿入柱箍筋內,綁牢柱箍筋內的梁箍筋,所有梁鋼筋綁扎施工安裝完成后,通過監理質量驗收之后進行按照順序進行地下沉梁[5]。
但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由于梁柱節點鋼筋交叉過于集中,使得該部位柱箍筋綁扎難度較高,發生遺漏綁扎箍筋的情況[6]。
針對梁柱節點鋼筋發生擁擠的情況,本案例工程施工技術人員嚴格依據設計方案意圖,參照實際施工狀況,確認框架節點鋼筋綁扎順序,針對柱梁節點處梁高和個別位置進行了檢查,并對綁扎節點柱箍筋難度進行研究,采取將柱箍筋認定為兩個相同兩端,使用135°L 型箍筋,分別從柱子側向,插入鉤柱四角箍筋,對于部分梁柱節點鋼筋安裝施工采用兩相同的開口綁固,套入后使用電焊焊牢箍筋接頭,有效防止梁柱節點鋼筋安裝發生遺漏綁扎箍筋的情況[7]。
結上所述,在進行建筑工程項目框架結構建筑梁柱節點鋼筋安裝施工過程中,必須要能夠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情況以及設計圖紙的標準要求,仔細進行施工方案和施工圖紙的閱讀和審查,及時進行設計圖紙會審,并充分掌握和熟悉框架結構建筑的驗收規范,從而確保鋼筋結構構造相關要求以及工程所采用國家標準圖集,并針對梁柱節點鋼筋安裝預控設定具備較高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方案,與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要嚴格地依據施工方案和設計圖紙以及操作規程進行組織施工,監理人員也要嚴格的進行過程控制,針對不同專業工種之間要進行交接檢驗,行程記錄、存儲,尤其要注意梁柱節點鋼筋搭接正確方法的選擇和正確安裝處理,如此才能夠確保框架結構建筑工程項目地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