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哲
(湖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強,所以舞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同時,隨著中小學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人們所廣泛關注。舞蹈具有強大的教化功能,也是美育的一種手段,其對于個人藝術修養以及美育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孩子們通過肢體變化、控制節奏、感受音樂,進行自由創造,直觀形象地向大眾表達自身的情感。舞蹈的學習不僅能夠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促進少兒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
什么是舞蹈美育?舞蹈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舞蹈藝術美育指以舞蹈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美育的教育價值逐漸為人們所知。舞蹈是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借助舞蹈藝術實施美育,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舞蹈美育的過程中,首先要立足于藝術之美,以引導學生感受舞蹈之美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出舞蹈的美育功能與價值。
少兒時期是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舞蹈美育教育對于孩子們的藝術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孩子們的性格塑造起著關鍵性作用。長期學習舞蹈,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鍛煉肢體的協調性、培養音樂節奏感,而且對于價值觀等方面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少兒時期的身形培養對未來的骨骼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基礎訓練中的開、繃、直、立,都在無形中矯正其體態養成,為其后期的身體骨骼發育打下良好基礎。學習舞蹈,也保證了少兒時期該有的運動量,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
孩子的性格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在不斷實踐的塑造過程。舞蹈的肢體動作與音樂形式向孩子們不斷傳達著美好溫馨的氛圍,這也在無形中帶領其朝向積極、樂觀、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習舞蹈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孩子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怕苦不怕難的堅定意志。
長期的舞蹈學習,不僅使孩子們獲得豐富的舞蹈知識,也鍛煉了協調性與節奏感,促進了大腦開發。同時在學習舞蹈過程中,接觸到不同的音樂風格與節奏型,也培養了孩子的樂感,使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創造性都得到加強。
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電視舞蹈節目《舞蹈風暴》、自媒體平臺“抖音”等出現,舞蹈憑借這股優勢力量進入到更廣闊的大眾視野,舞蹈這門藝術教育也就漸漸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們的重視,各種舞蹈培訓中心也就應運而生,形式各樣的比賽也在全國各地不斷開展起來。這種局面一方面令人欣喜,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就筆者有的一些少兒教學經驗,以及親身參與的實踐經歷,簡單的提出一些個人認識和看法。
教師的專業素質是舞蹈教學中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少兒時期屬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任何一個違背科學的訓練方法,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許多舞蹈培訓機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機構的環境設施以及對于家長的服務上面,甚至有些忽略了對老師教學素質標準的評定。家長們在了解一個機構時,也對其環境與服務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去了解授課教師的專業信息,其實是本末倒置。很多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從小的嚴格訓練以及教學方法,就去給孩子們進行授課,甚至教授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技巧動作。近幾年新聞中對舞蹈教育行業由于訓練方法的不規范而釀成慘案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讓人痛心。
所以我認為,網絡媒體對舞蹈的傳播推廣對于整個舞蹈藝術發展以及舞蹈教育工作者們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卻不應該僅僅讓其成為盈利的工具。舞蹈美育的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美、培養美、實踐美,傳導美,作為舞蹈美育的傳授者我們更要對自己更加高標準、嚴要求,我們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還要更加注重培養孩子們對舞蹈的審美能力,讓他們感受舞蹈所帶來的快樂,因為那才是舞蹈最本質的東西,才是舞蹈美育真正的意義所在。
1.對舞蹈基本功的錯誤理解
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基本功的訓練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老師們和家長們拿捏好尺度。舞蹈畢竟是對于肢體的訓練,過早進行高強度的技術訓練對于小孩子的骨骼與肌肉的發育十分不利。小孩4歲后即可接受舞蹈訓練,但此階段應主要以興趣為主;專業訓練建議9歲后再進行。然而有些家長卻錯誤的理解為,學跳舞就是要練高難度的軟開度動作和各種技巧動作,從而向老師和機構施加各種壓力,有些培訓機構就是為了滿足這些家長們的“期望”,給孩子們提前進行不屬于這個年齡該學的動作,結果造成孩子身體出現勞損性的傷害,比如:韌帶受傷、骨骼與軟組織受傷等。
中國著名舞蹈家潘志濤、羅斌、高度三位老師曾共同呼吁:“孩子12歲以前不要盲目追求技術技巧,舞蹈基礎和興趣更重要!”舞蹈的學習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通過舞者的努力與汗水堆積起來的,只有耐得住基礎訓練的枯燥,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對待孩子學習舞蹈,老師不能急功近利,也請家長不要盲目攀比。我們應該正確理解舞蹈美育的內涵,不要再因為部分家長和培訓機構的不專業使更多的孩子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
2.對考級證書的過度追求
如今,在諸多興趣班中,考級成為了許多家長和學生們努力的目標,貌似學舞蹈就是為了考級拿到證書。考級是對孩子學習成果的一種鑒定,也是衡量孩子舞蹈學習成績的標準之一。所以,參加考級是有必要的。不過,它一定是要在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的進行的。可是,現在部分家長急于求成,不看過程只注重結果,盲目地追求級別,哪個機構每年可以考的級數多就選擇哪里,找各種理由給孩子兩級甚至三級連考,在暑假期間強制性讓孩子“加班加點”的上課,把兩三個級別的組合內容一股腦地全部灌輸給孩子,并沒有真正關心孩子對舞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沒有關心舞蹈是否給孩子帶來快樂,也無法有效影響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
筆者認為,少兒階段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在最美好的年華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保護孩童的純真。父母不要為了追逐所謂的證書榮譽而忽視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和參與感,要讓他們在舞蹈的世界里快樂起來、笑起來,找到屬于他們童年階段應有的幸福感,我認為這才是最好的美育教育。
這些年,筆者帶自己的學生參加了幾次少兒舞蹈比賽,發現如今少兒舞蹈“成人化”的現象愈演愈烈。在今年我參加的一場座談會上,我國的文藝名家,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任沈培藝老師在自己的暢享會上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沈培藝老師談到:“孩子們的天性是快樂,但我發現在兒童舞蹈比賽的舞臺上,真正快樂的孩子不多。做著大人設計的動作,表演著成人結構的作品,抒發著大人們想要表達的情感,我認為他們沒有快樂。”
一些舞蹈的編排過于技巧化,家長們也十分希望老師給自己編排一個有“難度”的作品,認為作品中的技巧多,技術高就是好作品,才能在賽場上拿高分,其實不然。舞蹈是展示身體美感的藝術,少兒舞蹈是為了體現小朋友的精神面貌與風采的,即便有一些技巧,也應從符合少兒舞蹈需要出發。比賽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舞臺經歷來鍛煉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和舞蹈表現力,并不是淺薄地只為了追求金銅獎杯。少一點功利性,讓作品和孩子的童心童趣保持一致,多注重學習過程,才能更好的達到最佳的成長狀態,從而更好地發揮少兒舞蹈的美育作用。
為了實現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良好發展,提升舞蹈藝術教育水平,必須重視少兒舞蹈美育教育。作為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的訓練方法,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嚴謹教學,發揮出美育的功能與作用。作為家長,需要擺正心態,擦亮眼睛,選擇專業合規的培訓機構學習舞蹈,保護孩子的天性,留住孩童的純真。我們都要在舞蹈教育下正確理解舞蹈美育內涵,在不斷創新和創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舞蹈美育功能,正確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意識及其審美的人生境界,帶給孩子們在童年時期最美好的舞蹈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