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希堯 李 巖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當前,社會發展步入到了“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經濟社會各領域塔上“互聯網+”這趟快車,實現了自身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并催生了一系列的經濟新業態,重新煥發出了巨大的生機。科普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向民眾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環節,然而,囿于技術限制,作為科普工作開展重要載體的科普動漫并充分發揮出其作用,自身的發展亦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互聯網+科普動漫”跨界融合讓科普動漫創作與傳播邁向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這一新興模式展開深入分析,對于深刻變革形式下實現科普動漫長遠發展具有顯著的現實指導意義。
“互聯網+”時代最為顯著的特征在于其強大的跨界融合能力,通過連接一切的方式對傳統工業結構化模式進行了顛覆,且這種顛覆不以損害行業發展為其表現,而是促進不同業態之間的融合,從而催生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的產業。互聯網破除了以往傳統工業社會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桎梏,開放共享的本質屬性讓互聯網能夠將一切資源高效連接起來,共同參與到創新創造與傳播之中。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互聯網+”,即需要側重對其連接屬性的認知,以連接促跨界、以連接促融合、以連接促創新,讓連接成為一種高效溝通機制,通過提升連接質量來拓展交流的廣度與深度。
2015年,中國科協加大了科普信息化建設力度,提出全面實施“互聯網+科普”行動,并于同年4月30日與騰訊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基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科普中國”正如火如荼地發展。
當前,大數據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為科普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以科協同騰訊的合作為例,《移動互聯網網民科普行為大數據》報告根植騰訊海量用戶數據,在深度挖掘的基礎上,結合在線調研平臺,從12個維度全方位地展示了科普發展現狀。再者,立足于大數據技術,精準化科普內容推送亦取得了較大發展,通過深耕原創科普,借助多媒體賬號運營的巨大傳播優勢,精準傳播科普內容的效率性大大提升。
科普動漫是趣味性展現科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其發展與動漫產業的整體發展密不可分。在國家鼓勵與支持下,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得以夯實,動漫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不僅動漫產品消費人數驟增,同時動漫產品的創作亦取得了蓬勃發展。然而,審視動漫創作產品的結構可以看到,科普動漫作品數量較為稀少,且質量上乘、影響力較大的科普動漫作品更是寥寥可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科普動漫作品的受眾需求巨大,希望通過科普動漫獲取科學知識的人數眾多,科普動漫的發展前景較為光明。
科普動漫不同于一般類型的動漫作品,其創作需要實現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在保障內容科學嚴謹的前提下,還要追求呈現形式上的美感,這也是其創作的難點所在。
通常而言,科普動漫的創作需要經歷下述過程:一是文學劇本環節,包括對創作內容的創新構思、文字分鏡頭、導演闡述等內容;二是設定環節,需要對場景、造型、美術風格、鏡頭畫面等內容進行科學設定;三是實際創作環節,包括原畫動作設計、背景設計、中間畫添加、描線上色等內容;四是拍攝環節,包括實拍、剪輯、錄音,最后再進行成片輸出。
現階段,我國科普動漫作品的創作主體多為政府或是社會公益機構,一般是服務于科學常識普及工作或是特別活動。完整、成熟的科普動漫產業鏈并未形成,一方面,科普動漫制作技術發展仍然較為滯后,無法實現作品數量的大幅提升,滿足不了當今日益蓬勃的受眾需求,同時科普動漫作品質量亦參差不齊,投入市場后反響平平;另一方面,科普動漫產業相關運營人才缺失,沒有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資本進入扶持的案例較少,整個科普動漫市場處在極其緩慢的發展狀態之中。
在“互聯網+”時代,科普動漫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首先,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基礎得以夯實;其次,互聯網還破除了以往存在于文化領域產業鏈諸環節之間的壁壘,從整體業態的層面實現了革新升級,另外,當前知識產權保護亦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創作者的權益保障日漸完善。互聯網重構了文化產業的內容體系,以動漫為代表的產業得到了協同創新效應的優勢,加之互聯網側重交互性,彰顯個性化,給科普動漫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思路。
1.推動科普動漫創作機制的變革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在其日常生活中均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不論是生活、購物、旅游、娛樂方面,抑或是醫療、健康、交通、教育等方面,各種活動所產生的數據在之前一直被遺忘忽視。通過大數據技術整合分析此類資源,能夠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一直以來,主流的科普動漫創作過于關注作品的趣味性、科學性、娛樂性等單方面的內容,卻忽視了社會民眾的現實需求,使得創作機制表現出較大程度的主觀性。“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的科普動漫創作能夠顯著增強自身的針對性與交互性,緊緊地抓住受眾真實科普需求。可以預見,科普動漫創作機制將在“互聯網+”背景下持續優化,作品同受眾的契合性將逐步增強,受眾需求導向下的良性“創作——反饋”機制會建立起來。
2.促進科普動漫創作熱情的高漲
“互聯網+”催生了全新的經濟形態,成為了動漫產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審視動漫產業的發展特點,可以看到,IP內容正逐步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基于智力創造性活動而生出的權利,IP在不同類型文化創造活動中轉換,能夠產生持續的價值。
目前,科普動漫創作可分為兩種主要的形式:其一,依托經典IP資源,通過深度挖掘進行科普內容的再創作,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獲取用戶的成本,并迅速增強作品的影響力;其二,獨立創作科普動漫作品,使之成為IP資源,此類創作模式通常難度較大,面臨的風險亦較為復雜。
科普動漫本質上依然屬于文化藝術的一部分,其創作亦需緊跟時代藝術審美發展趨勢。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交互設計呈現出扁平化的發展趨勢,扁平化設計風格成為了時下眾多網站所選擇的類型,以往傳統的視覺震撼效果呈現的方式日漸淘汰,界面更“平”,直觀展現事物信息,將認知障礙發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具體到平面設計領域,采用扁平化的設計風格制作信息圖已然成為了眾多設計師展現數據信息的方式,這又與科普信息表達具有天然的相合性。
此外,隨著制作理念、制作軟件、制作技術的創新發展,科學知識內涵能夠以更為豐富的方式表現出來,且其契合流行趨勢的優勢亦較為顯著,能夠快速抓住科普受眾的注意力。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社交網絡日益成為了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數據化的信息傳播既增強了共享效率,同時也極大地擴充了信息傳播范圍,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更為文化傳播插上了飛躍式發展的“翅膀”,“兩微一端”為代表的信息傳播平臺重塑了文化傳播發展業態。科普動漫的傳播需要依托此類新興媒介,以微博微信為例,應大力培育科意見領袖,通過優質科普內容吸引粉絲,建設科普專屬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自媒體。
另外,科普動漫傳播還需要充分發揮出熱點傳播效應,結合受眾的實際需求,選擇具有話題性的科普內容,扶植一批優秀科普動漫作品,提振民眾對科普動漫的關注,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2006年,陜西省即制定并出臺了旨在鼓勵和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經過十幾年的磨礪與積淀,陜西動漫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囿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動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著“瓶頸”,這一點突出表現在科普動漫的發展方面。“互聯網+”背景下,地域限制與時間限制得以突破,“互聯網+科普動漫”的創作與傳播模式為陜西科普動漫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路徑。
陜西基于“互聯網+”的科普動漫創作與傳播模式的內容如下:
(1)激發原創的內在驅動力,對陜西本省內的優質IP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科普動漫的創作。
(2)采用可視化信息圖,以簡潔明了的交互界面設計作為陜西省科普動漫的首選藝術風格,使其高度契合互聯網傳播特性。
(3)注重用戶體驗,并據此不斷進行微創新,具體可加大大數據技術在科普傳播平臺中的應用力度,廣泛搜集受眾反饋意見,從而使得陜西省科普動漫創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并強化其對科普資訊迭代的適應性。
(4)轉戰互聯網社群這一關鍵的傳播突破口,即深耕各類社交媒介,加強極具號召力與影響力的自媒體賬號建設,促進陜西省科普動漫的產業化。
(5)政府應推動科普動漫發展走向獨立創新模式,以“互聯網+科普動漫”的跨界融合為契機,通過產業鏈的協同創新,為其產業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1.2020年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陜西地域特色科普動畫創作研究,項目編號:S202010723063;2.2019年陜西省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研究計劃項目:基于陜西地域特色的科普動畫創作與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