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麗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采茶劇團,江西 新干 331300)
采茶活動是古代客家人民獨特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以茶為主題的,喜見樂聞的歌舞藝術形式。這種由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地方劇種,距今約有幾百年的歷史。同時,由于地域特色,其內容、唱腔、表演形式等不斷豐富,逐漸發展成為各具特色的地方采茶戲鐘,他們風靡于客家人聚居地區,競相傳演,蔚然成風,成為客家人最喜愛的戲曲形式之一。2011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西高安采茶戲榜上有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茶戲曲生動活潑,歌舞動聽,充滿生活趣味,已成為客家藝術的絕品。在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采茶已成為一種具有客家風情和地域風情的戲曲。這是一部綜合科學的地方話劇,也是一部綜合藝術。
本文從生存和發展的兩個方面出發,在歷史和文化的多個層面上研究了這一實踐。它不僅應進行傳播,還應加以保護,深入研究其藝術形式,并將其擴展到美學和文化中,并力求客觀,細致地描述采茶的作用。本文介紹了采茶戲的表演特征和人物的藝術技巧。
采茶戲曲的音樂特征和表演藝術逐漸成為客家文化的載體。它很好地展示了客家生活,使更多的人被其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所吸引。這也使文化更具吸引力。在對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音樂特點和表演藝術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展望了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發展趨勢,以期促進采茶歌劇的發展。希望為這種文化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為中國文化注入更多新鮮的內容。
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有各種各樣的采茶戲曲,包括板戲,三角戲和山臺戲。班班歌劇是一部大歌劇。它的曲調和表演風格受到湘劇和吉安大版戲等不同曲目的影響。板戲還使用二黃等伴奏伴奏,更注重二重奏手法。三角板歌劇大多以丹與小丑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表演,由三個人表演,表現更加開朗。主要使用三個小劇本,應用主要是扇花和短步;單舞臺劇,也稱為單人劇,是一個單人表演的開場場景,其特征是一個單人表演,即一個角色,表演質量取決于單人表演。因此,具有強大的表現能力。
詠嘆調是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充分體現戲曲音樂的戲劇性。江西省高安采茶戲具有許多演唱特征,其音樂形象也比較獨特。它緊跟時代的發展,保證了主體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不會丟失傳統。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演唱分為四個部分:圣旦井初。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采茶歌劇受采茶歌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而豐富的歌唱風格。
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演唱聲有燈調,茶調,路調。鄧屯音樂是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早期的音樂。大部分來自傳統戲曲。曲調溫暖,歡快,充滿歡樂。當曲調進入門并且線路連接時,會有鑼鼓和吶伴奏,具有民間打擊樂器的魅力。一小部分的音樂來自江西省高安采茶戲,例如“二凡”和“西皮”,它們具有明顯的板墻音樂特征。茶曲是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主要音樂,主要來自當地民歌和江南南部的民歌。旋律更加優美流暢,具有濃郁的田園風格,朗朗上口,易于唱歌。“陸強”是在路上演唱的歌曲,節奏感和舞蹈感都很好.這些曲調大部分來自江西民間曲調,因此也被稱為“江西路曲”。
人們生活的內容在不斷豐富。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舞蹈劇的種類更加豐富和細致,體裁也更加復雜多樣。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人物具有生命力。盛,周的舞蹈動作主要有單袖,扇花步和短步。角色的舞蹈動作應符合其特征,主要包括馬步,色步,搖扇,拉羞扇,八字扇和轉扇毛巾。這些表演生動,幽默,有趣且貼近生活。舞蹈的基本動作是茶農日常生活的體現,當地色彩比較鮮艷。
采茶戲可分為采茶音樂、輕音樂和小調音樂三大類。有兩所采茶曲調:“南路”和“北路”。輕音樂主要來源于粵北地方民間歌舞,次要音樂以民間音樂為主。周生丹“三腳班”的小戲中,傳統曲調被廣泛運用,大多由四五句組成。因為它的主要對象是農民,而戲曲的內容主要是以農村題材為主,所以整個音樂具有濃郁的農村氣息,樸實友好,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近百年來,越來越多的采茶戲對曲調和表演意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吸收傳統音樂中的美的部分,多用風格,使人物更豐滿,改變單一性,發展多種風格。
大多數歌曲和對話都是客家話。這些流行的口語使人們感到友好。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是根據當地語言節奏組織和完善的,在戲劇中運用新的語言來達到強烈的喜劇效果。
經過長期的努力,群眾創作的江西省高安采茶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由于角色表演有其自身的優點,加上當地方言的不同,最終形成了蓬勃發展的趨勢。即使是同一個調子,在演唱上也是不同的。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歌舞劇創作人物,表現人物,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它不僅完善了戲曲,而且對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它要求演員科學地練習聲音,掌握思想,豐富內容。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水上表演創造了非常特殊的舞蹈術語。可見,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對其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江西省高安采茶戲中,他們主要扮演丹,盛和仇的角色。音樂風格生動活潑,伴有鑼,鼓和樂團。唱歌音樂主要結合當地民歌,民謠說唱和民樂。演唱方法分為采茶戲,輕聲和小調。在江西省高安采茶戲表演中,表演者必須掌握采茶戲曲的特點和表演。他們必須唱歌,跳舞,朝氣蓬勃,敏捷,活潑,優美,放松,并充滿當地風味。江西省高安采茶戲主要表現在語言和方言的演唱上。無論角色安排,劇情設計或使用的語言如何,它都非常注重突出喜劇特征,即喜劇,活潑,有趣和充滿生活趣味,以及輕松,活潑,簡單和幽默的喜劇風格。
在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表演中,只要合理地結合表演形式并運用表演程序,表演者就可以創作出符合人物特點,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生動作品。當演員在舞臺上唱歌時,其他演員和音樂家需要在演唱結束時添加一些技巧來幫助。這種語言生動活潑,使其更加委婉生動。這種戲劇性的風格是獨特的。
因此,從表演的意義上講,達到了準確的表演,生動的寫照和人物寫照的效果。在采茶歌劇的表演中,有必要掌握的是,微妙并不意味著溫柔粗糙,活潑并不意味著有能力和精明。一絲不茍并不繁瑣。所有行動都必須進行衡量和有目的性。只有這樣,舞臺上的人物才能充實、真實和具有感染力。
角色的形象應該在一定的生命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想象和捏造。從而塑造典型人物。換句話說,就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美學特征而言,它與《歌舞浪漫》中的所有戲曲藝術都是一樣的。在“形式化的行為表演,塑造舞臺藝術形象”通用性中,采茶歌劇與其他歌劇藝術相同。在舞臺實踐中,采茶戲曲藝術與其他戲曲藝術之間存在許多差異,這體現在人物創作的藝術聯系上。在采茶戲曲中,人物典型化,藝術夸張和泛化的前提是對人物生活的理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典型人物的創造來自生活。當然,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也有不同的思想和愿望。因此,從他們的生活花園中,我們可以看到表征是生活的典型。在大多數情況下,表征不是現實生活。它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它基于生活中的某個原型,然后進行想象,推測,描繪和擴大。從而創建典型的字符特征。但是典型人物要比生活原型高。因此,藝術畢竟是藝術,創造的藝術形象是現實與虛構的結合。
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繼承是必然的趨勢。今天,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青少年受到外國文化的很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有關部門應在不斷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對江西省高安采茶戲進行創新,使其適應大眾口味。通過對江西省高安采茶戲的表演藝術和音樂特點的分析,發現其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采茶戲曲必須處理現代文化與地方文化的關系。在兩者的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可以很好地發展江西省高安采茶戲。
第二,在發展采茶戲曲的過程中,有必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將優秀而流行的外國舞蹈表演模式和音樂加工模式整合到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曲中,使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曲走向海外,實現采茶歌劇的長遠發展;
第三,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優秀,流行的外國舞蹈表演方式和音樂加工方式整合到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曲中,將采茶戲曲的內容和形式與社會融合,擴大其表演形式,采戲更適合當代社會的習俗,使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更適合新時代的文化需求。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的不斷提高和各種形式的影響,表演者必須深刻認識到,任何形式的藝術表演都可以反映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江西省高安采茶戲曲是一種典型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進一步深化了表演與角色創造之間關系的研究,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