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李
(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7)
京劇,又稱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其在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梅派“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而京劇作為國粹從其誕生到傳承至今,每一代的京劇人都有著莫大的功勞。而作為眾多京劇演員之一,筆者在編排《大鬧天宮》一戲中有著不少的感悟。
筆者是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一名武花臉演員,于2007年9月進團,至今已十年有余,在這十年期間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擔任過各種角色,揮灑過許許多多的汗水,常跟劇團內以及全國各京劇團的師兄弟學習和切磋來豐富自己的見識使自己學習更多除本行以外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層樓!在劇團領導的扶持和同事們之間的幫助下,也順利的達到領導們以及業內專家和前輩們認可的演出水平。為了參加湖南省第六屆藝術節,我團推出的傳統劇目的則是《大鬧天宮》。在得知劇團推出的劇目是《大鬧天宮》并要在外聘請技術導演時,我萌生了學習編排的想法,便自告奮勇的跟著技術導演進行排練的學習同時也參演了《大鬧天宮》“青龍”一角。
傳統劇目《大鬧天宮》選自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初的由京劇名家李少春1956年創排,曾走訪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斯洛文尼亞等幾十個國家進行演出,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喜聞樂見的“美猴王”的形象也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大鬧天宮這一片段它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突出的反映了孫悟空反抗壓迫與不公的精神,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通過對《大鬧天宮》情節、內容的反復研究,我們對傳統的情節進行了仔細且慎重改動。大致情景為:玉帝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后使其管桃園。悟空從采摘仙桃的仙女口中得知蟠桃宴并未邀請他,于是怒闖瑤池,大鬧蟠桃宴;又入兜率宮,盜吃金丹。天宮集中兵力,在李天王率領之下,和孫悟空大戰,反被孫悟空打敗。孫悟空在眾小猴歡呼簇擁之中,高唱凱歌,勝利回山。
剛開始的排練在跟隨技導老師的腳步時一切都很順利,但熟悉了基本的模式到了自己上手操作時一切好像又變得不簡單,排戲的途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眾所周知,一場戲的出演演員是其中的關鍵,而選角也有所講究的。我認為可以用“倆個合適”來大概概括。首先,演員的選擇要考慮的是演員自身的技術,演員自身需要擁有過硬的基本素質才能勝任他所處的位置,這便是技術與角色的合適。其次,除了演員自身素質之外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需要考慮的便是演員的自身個性是否與角色合適,如果其自身性格剛好與其參演的角色相匹配那么則會有一個極好的效果。《大鬧天宮》中孫悟空一角我們選擇的是有多年經驗的工武生演員,同時其性格也剛好適合孫悟空的演出,這樣能是的舞臺上的角色活靈活現,有一個更好的演出效果和觀賞效果。同時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也將會是選角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主角和配角的選擇都是如此。比方說在一個“蕩子”中所參與的演員之間關系是否融洽,他們之間搭戲是否會對演出有所影響,這都是需要全方位考慮到的。往往平時關系較好的演員互相搭戲他們之間的默契會更足,這樣能極大的提高排練進度,提升演出的效果。同時排戲時人員的缺席也是經常會碰到問題。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不可抗因素”,或是自身身體狀況,或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所以請假或是有事無法參與排練也是正常現象。所以需要不能間斷的督促排練,在不耽誤整體排練進度的同時還要調節時間,盡量照顧和考慮到大家的情況。
除了人員問題,便是技術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京劇行當有一句老話“要演深,通古今”。一名京劇演員要把角色演活、演得深刻,除了自身的技術因素之外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演員除了參演之前,除了要熟悉劇本、臺詞之外,同時還要充分了解自身所要參演的角色以及這個角色所處的環境和時代背景。這樣才能使自身更加的去貼近角色,并將之演活。所以參演之前熟悉角色是必須要貫徹和督促的。
除此之外,便是動作以及細節方面的問題,演員在一場戲中的某個動作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加的貼近我們改動過的故事情節、才能更加的合情合理、才能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為之拍手叫好,每一個把子應當如何使用才是最正確,不違背傳統。哪怕這些是細微到一個肢體動作、一個眼神、都應去深究。再一個便是樂隊配合方面的問題。首先便是大幕二幕的交替以及上下場都需要準確的拿捏,音樂的停、奏都要與之一致不可亂套。而后便是樂隊與演員演唱相結合。雖然這是一出傳統戲,但是經過重新的改動和編排之后不能按部就班。演員對臺詞熟悉、理解之后進行吟唱,需要和樂隊的演奏相適應。什么時候音調要高,什么時候要低,什么時候起高腔,什么時候大長腔,這需要在一次次反復的排練中不斷的去調整和糾正。每一位參與的演員、樂手與工作人員,一遍遍反復修改動作、一遍一遍調整音樂節奏與演員唱腔耐心的配合我的工作,包容我的錯誤。
隨著《大鬧天宮》的順利演出,在感到高興的同時,我也總結了自己在這場戲從排練到演出時的感想和體會。
1.一名優秀的京劇演員想要在臺前順利的演出,必然少不了幕后的苦練。但是有了此次經歷之后我認為這句話不單單是對于京劇演員而言,對于技術導演是這樣,對于配樂樂手也是這樣,甚至可以說在對整場戲從排練到演出結束每一個參與者而言都是這樣。過去的我認為一場完美的演出,主要的功勞在于演員,舞臺上演員發揮的好壞決定著整場演出的好壞,如今細想一番也不盡然。演員雖然在演出的過程中屬于關鍵因素,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或許是演員的光輝太過耀眼從而導致我們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單就技術導演而言,排練中對動作的抓取,道具位置的擺放,京劇演員動作與樂手所演奏的銜接,每一套”把子“的熟練使用等這一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認真的學習以及多場戲曲編排的經驗積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雖然本次《大鬧天宮》的演出順利結束,但是我深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磨練才能真正的將這些能力做到融會貫通,幫助演員及其動作與環境、音樂融為一體,使表演更加順暢。同樣的樂隊、燈光、道具也是如此,其中任何一個想要做到游刃有余都不簡單,”臺下十年功“所言非虛。所以在京劇傳承的這條道路上,每一個為之付出的人都應該得到肯定和尊重。
2.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流行文化對傳統戲曲的沖擊越加明顯。而作為京劇演員或是戲曲工作從業者的我們現在所承擔的不僅僅是表演這一項,同時我們所承擔的還應該有京劇傳承的責任。而創新和改變是很重要的一環。梅蘭芳先生曾經說,“都得變,變才有進步。”如今國家有關部門以及戲曲界為了傳承和發展京劇都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比方說“戲曲進校園”等類似的活動來擴大京劇的影響和宣傳,同時調動年輕人對京劇的興趣來促進新鮮血液的融入。
而作為“京劇人”的我們,也應當朝這方面去思考,去努力。對待傳統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適當融入一些現代的更容易被大眾理解的東西。但是變的過程中又要拿捏好一個度,不能使京劇一味的去迎合大眾的喜好而丟掉使其具有獨特性的元素,要保留其藝術規格。過度的改變反而會造成嘩眾取寵的效果,這是我們每一位京劇人應該當去思考的問題和承擔的責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順應時代,推陳出新,才能永葆京劇的生命力以及其自身所具備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