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國
(成都大學 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我國幾千年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物質和人文文化,這些特色鮮明的文化藝術品之上,又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傳統元素。而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需要搜集傳統符號、線條、圖案、故事、色彩等設計元素,對其作出拆解、變形、替換與重組,挖掘與更新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人文精神內涵,以此促進文創產品設計內容與方向的創新、產品設計質量的提升。
自2000年以來,國外創意產業伴隨著電影IP、動畫等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以影視人物形象為主的文化創意產品。特別美國、日本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鎮,好萊塢憑借著電影《變形金剛》、《哈利波特》、《功夫熊貓》、《漫威英雄系列》等,開發出頗受年輕群體歡迎的手辦、帽子、襯衫的文化創意產品,文化創意產業每年為美國帶帶來的收益超過6000億美元。
從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來看,僅2015年,大英博物館憑借著內部文物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銷售,一年時間獲利約為2億美元。如以“羅塞塔石碑”為主題開發的撲克牌、巧克力等日常消費用品,同時大英博物館還以知名的小黃鴨為元素,設計出埃及獅身人面像、古羅馬武士、維京海盜和日本武士等一套文創產品,剛在網絡商城上線就被一搶而空。
而我國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則通常是由博物院為主導,其中故宮博物院文創系列產品的開發最引人注目。2010年,故宮博物院就推出了以《故宮日歷》為主的文創產品。《故宮日歷》是對舊版日歷的延續和傳承,按照月份劃分為12個子題,涵蓋福、祿、壽、喜、春,每一頁都隨機排放著一個藏品,不同材質和類型的藏品穿插其中,具有非常高的饋贈與收藏價值。之后又開發出瑞獸系列、宮廷人物系列手辦,以及文具手帳、服飾包袋、毛絨公仔等等文創產品。其他博物館也紛紛跟進,開發設計出與自身地域相符合的文化創意產品,如甘肅省博物館的“罐語千年暖水袋”、新疆博物館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系列絲巾,都屬于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并存的產品,在贏得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起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效果。
漢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視覺圖形表現方面具有線條感、韻律感,且隨著時代發展呈現出不同的外在形貌。如中國最早期的甲骨文,就屬于一種仿照現實物體的圖形紋樣,龍紋、鳳紋、饕餮紋、火紋等紋樣,以寫意的手法展現出民族文化的意境。
隨后,在我國書法藝術得到飛速發展與完善以來,運用書法書寫的福、祿、壽、喜等漢字元素,被放置于門窗、屏風、山石的空間環境中,具有吉祥如意、身體健康的寓意。而使用中國傳統漢字元素,開展現代文創產品的設計,也已經成為時下時尚消費的主要潮流。
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書法繪畫作品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有著較高的文化與藝術價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趙孟頫的《出師表》、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張瑞圖的《畫馬歌冊》,不僅反映出書法家高超的書寫技法,也有著較高的史料價值和鑒賞價值。此外,在古代繪畫元素的選取與使用方面,《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果樹來禽圖》和《敦煌飛天》等系列繪畫作品之中存在的人物、線條或鮮明意象,都被用于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如千里江山系列吊墜、書簽、鑰匙鏈、手機支架套裝,形成了傳統文化、現代功用之間的和諧統一。
傳統色彩與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涵存在著緊密關聯,反映著不同時期社會民眾的群體性審美,天青、石綠、朱砂、明黃、赤黃等色彩,既包含著倫理道德規范的秩序,也說明社會對不同色彩感受的好惡。如宋代汝窯瓷瓶中的天青色,有著純粹、完美、高潔的象征;以明黃為主色調的服飾,代表著權力的象征;大紅色和白色通常分別寓意著喜慶、哀思,但藏族將白色作為尊貴的象征。因而不同色彩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搭配與應用,是一種帶有明顯審美喜好、價值取向的文化傳達,但文創設計師往往會對原有文物的色彩作出調整與改變,使得文化創意產品既具有傳統美感又不失現代生活氣息。
中國傳統文化視覺元素中,包含著一系列圖騰、抽象圖形等內容,最早中國古代對圖騰的信仰、崇拜,衍生與發展而來優秀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如刻于石壁上的太陽、月亮、星星、山脈、花鳥等元素,象征著祈福納祥、吉祥如意的美麗寓意。之后發展到封建社會時期,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年年有余等傳統圖案,更是借用民間神話的意象,或者祥云紋、云雷紋、環帶紋、卷草紋等花紋,對玉器、青銅器、陶瓷器物進行裝飾。而現代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則會對多種圖騰、圖形、紋飾圖樣做出簡化,與不同產品的功用形成巧妙結合,促進圖案表現方式的和諧統一。
不同類別文創產品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消費者自身的產品需求,通過將現有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提取與吸收,巧妙融入到現實實用功能之中,才能既體現出文創產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又保證文創產品實用價值的發揮。但當下多數文化創意公司、產品生產廠家,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與應用,往往以土特產、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為主,設計出頭巾、發飾、手帕、手表、鏡子、扇子、磁鐵、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大多屬于無實用功能的擺設性商品。這些忽視消費者主觀需要、產品需求的產品開發,不僅造成現有生產資料、產品產銷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使得多種傳統元素的選擇、變形與應用不靈活。
我國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元素,對于地域典型、獨具特色的文化的選擇與提取,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產品開發與設計的重中之重。
隨著現代消費群體快消文化的盛行,文創產業產品開發、銷售的流水化,不同系列文創產品的設計,出現核心文化復制過多、抄襲嚴重的問題。不少文創產品為節約時間和成本,通常選擇借用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符號或元素,如故宮博物院的“宮廷手機殼”、“朕知道了膠帶”,在市場推出以后便很快出現仿制品,其他饋贈親友紀念品的復制、抄襲現象更嚴重,這一方面顯示出國內文創設計文化性、創意性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文化創意企業對知識產權的漠視。
近年來,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除故宮博物院以外的其他博物館,都缺乏對館藏文物元素、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也很少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廣受消費者歡迎的文創產品,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盲盒文創產品,包括一系列元寶、青銅器、小銅佛、銅鑒、銀牌等仿制品,外面包裹著厚厚一層土,缺乏現代化時尚氣息。之后對網上商城售賣的市場化文創商品調查后發現,大量文創產品存在文化藝術性低、制作質量低劣的問題,有不少消費者對文創商品的質量給出了差評,這需要引起相關文創開發設計企業的關注和反思。
傳統圖騰、漢字等文化符號,是最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文創設計師對現有漢字字體、藝術表現形式進行加工與重組,可以設計出具有現代觀感的文創產品。
如河南博物院開發設計的甲骨文姓氏鎖扣、鑰匙鏈、膠帶紙,以及湖南甲骨文學會設計的甲骨文團扇,而中國文字博物館更是開發出“甲骨消消樂”益智游戲產品,引導普通大眾直觀的學習、了解甲骨文,在休閑娛樂同時增長自身知識。還有市場上不同文化創意的廠家也紛紛推出“吉祥如意”印章、文字豆糖、文字T恤、開運開瓶器等產品,通過對不同文字稍作變形、組合,展現出文創產品自身的高冷或呆萌屬性,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
傳統色彩、規則或不規則圖形元素,是不同文創品牌產品設計與傳播的重要元素,其中色彩對普通消費者具有較大沖擊力。中國紅、天青、石綠、朱砂、明黃、赤黃等色彩,主要從傳統社會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中演變而來。
如國家美術學院聯合天貓商城,推出的“中國色·給荔紅”文創產品,選取唐朝超越千年而來的“荔枝紅”,開發設計出高跟鞋、手提袋、飾扣等商品,通過中西方文化元素的結合,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端莊、古典美。岳麓書院推出的《國色星城》三十六色國風書簽,則選取棗紅、明黃、天青、亮紫、墨色、玉色等色彩,搭配長沙歷史名家的書法作品,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書簽。然后對于多種民族圖形、民俗圖案元素的運用,則通過線描、熱印、打印、手工繪制等形式,將一系列民族圖騰、規則圖形,以及民間寓意吉祥、喜慶、幸福、安康等的圖案,通過簡化、分割與重組進行設計制作,在增強文創產品藝術觀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國現存大量寫實或寫意的書法、繪畫作品,相比于國外繪畫藝術具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美感,能夠傳達出中國文人的思想與審美傾向。在不同類別文創產品設計中,以國風、筆墨等為主題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可以展現出傳統書法藝術、紋飾紋樣的精髓。而在裝飾紋樣、繪畫元素應用方面,敦煌博物館和敦煌研究院等機構,選取自鳴天樂、伎樂飛天、鹿王本生等著名圖畫或圖形元素,設計出自鳴天樂系列書簽、伎樂飛天系列明信片、鹿王本生系列紙雕燈、靠山抱枕等文創產品,這些精美色彩、繁復圖像的組合,既具有傳統古樸的美感,又能夠從細節上提高年輕消費群體的生活品質。
傳統中國節日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文化元素,人們通過參與民間習俗、節日元素的制作與消費,表達與寄托自身美好的愿望、情感。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和臘八節等節日中,存在的紅燈籠、鞭炮、對聯、福字、元宵、月餅、臘八蒜的文化意象,制作出一系列手機殼、奶茶杯、抱枕等文創單品,可以起到實用商品的裝飾作用。如將臘八蒜蒜頭形狀作出變形,在其上面描繪眉毛、鼻子、眼睛和嘴,就制作出玩偶、T恤等周邊性文創產品,拉近傳統文化與年輕消費群體的距離,更具節日的輕松氛圍和生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