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赟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610000)
“《元楨墓志》又稱《南安王元楨墓志》。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 年)在北魏中期屬于典型的碑刻。出土時間在1926 年的夏天,地點在洛陽的城北高溝村東南,后來被于右任老先生收藏后又轉移與西安碑林至今。”
《魏書》中記載:“南安王楨,黃興二年封,加征南大將軍、中都大官,尋遷內都大官。”“及恒州刺史穆泰謀反,楨知而不告,雖薨,猶追奪爵封,國除。”[1]因此,元楨的墓志文全名并不長,可能是為了避諱他當初的不榮之事,在內容和他在官場的事跡也只是略微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在此時段,由于社會的動蕩不安成就了異體字的發展,異體字在傳承的基礎上字體內部結構的變異成為了當時的主題。所以在這一時期所產生的新字型蔚為大觀,種類多樣,情況復雜。我們都知道,洛陽時期處于北魏后期,《元楨墓志》是洛陽時期的精品,所以《元楨墓志》當中出現的很多字是當時變異成熟后的漢字。
按照文字發展史來看,異體字包括異寫字和異構字,在考慮到本文考察的是北魏時期的異體字,所以將通過返古文與隸定古文、篆文,簡化等現象來發現北魏時期的異變現象。對北魏之前出現的音譯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分析得出這個時期的特征有:
1.異寫字:由于北魏時期碑刻的二次加工所以在筆畫方面變異的現象較為頻繁,所以形體稍有差異,基本輪廓不變,構字的音義完全相同。如:改變筆形,增加筆畫,減少筆畫,構件的內部稍有變異,構件位移等都屬于異寫字。
2.異構字:因為社會局勢較亂,當時的書家一味的追求尚異,所以在幾個不同形體之間記錄著相同的音義的詞,字形構字要素發生了部分的改變結果形體異構,如:同樣意義的偏旁部首之間的轉換。“宀”與“穴”及“廣”,構件減省等在北魏時期現象也較為普遍。
1.筆形的變異(筆畫的曲直、伸縮、置向、斷連、替換等變異)點變撇。“端”在說文解字當中篆書作[2],在漢《史晨碑》中隸書寫作[3],“立”作為偏旁部首上的上的點變作小短豎,而到了元楨墓志當中則變異為了[4]。“立”上的由點變為了短撇。
斷筆。在元楨墓志所有內容所包含的變異漢字當中,通過斷筆的變異字是為數不多的,“彰”就是其中一個,在篆書的查詢中整字查詢有所困難,所以,只針對左半部分的結構進行了查詢,在《說文解字》當中,“章”篆書的寫法是[10]。在《曹全碑》中,隸書的寫法[11],在《元楨墓志》中通過用斷筆的方法寫作[12],在《元楨墓志》中表現出來的形式是,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左半部分的“章”分寫成為了上中下結構而構成了新的字形結構。
2.增加筆畫
(1)增加點畫
(2)增加橫畫
3.減少筆畫
在經過字體變異的過程中,不僅出現了以增加筆畫來創造新字體,相反的,減少筆畫也可創造稱為變異字,在《元楨墓志》當中就發現了以下幾個減省筆畫的文字。
(1)省橫畫
(2)省點畫
當然在魏碑的異體字當中除了省橫畫來形成異體字,還有省豎畫、省捺畫來形成異體字,只不過在《元楨墓志》當中的內容是有限的,這些可能體現在其他碑刻當中,在此就不列舉了。
針對《元楨墓志》的研究,經常性的以文字結構為研究對象,深度研究異體字的演變可以使學者對元楨墓志中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所以通過以上的返古文與立定古文,篆文、簡化的文字與元楨墓志中同音義而外形不同的字以字的個體為單位,按照原樣以圖片的形式抽取出來以方便做對比,從而找出同音義而字形不同的不同之處。《元楨墓志》中新出字體異變的幾種常見的類型在以上內容中已經作了較為簡單的概括。大量異體字的出現也映射出北魏時期異體字的增加,在不同時代都會有新的詞匯增加,需要有新的字與時代適應。異體字在《元楨墓志》中的出現同時也為本墓志增添了這一時期的用字特有的面貌。他們的產生也是語言發展的客觀要求。從宏觀上來說,他們是積極的、合理的,并且符合了文字發展的規律。
注釋:
[1]《魏書》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 世紀末至6 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2][3]《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4]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3 頁.
[5][6]《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7] 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 頁.
[8]《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9]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2 頁。
[10][11]《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12]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5 頁.
[13][14]《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15]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3 頁.
[16]《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17] 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2 頁.
[18]《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19]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4 頁.
[20]《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21]《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22]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2 頁.
[23][24]《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25]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1 頁.
[26][27]《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28]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8 頁.
[29][30]《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31]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9 頁.
[32][33]《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34] 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0 頁.
[35][36]《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37] 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3 頁.
[38]《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39]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13 頁.
[40][41]《書法字典》在線查詢.
[42]金木編.墓志七品——元楨墓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第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