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麗
(東莞理工學院,廣東 東莞523000)
莫扎特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創作出眾多經典歌劇作品,并形成獨具一格的“莫扎特音樂風格”。在莫扎特歌劇作品中,均存在明顯的詠嘆調。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音樂學院,大部分教師在教授歌劇詠嘆調時,均無一例外會選擇從莫扎特歌劇作品開始。莫扎特歌劇詠嘆調技術覆蓋面積廣泛,無論是花腔演唱,還是單音保持;無論是短促樂句還是長樂句;無論是高音轉低音還是低音跨高音,均涵蓋在內。
至此,各種類型的歌手都可以在莫扎特歌劇詠嘆調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的部分。歌手往往通過學習莫扎特歌劇詠嘆調,確立自身聲音類型,訓練演唱技巧。
《年輕姑娘應該懂得》作為詠嘆調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莫扎特創作成熟期的經典作品《女人心》的部分選段。該曲調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質與戲劇性特征,是歌劇表演中的重要環節,為《女人心》歌劇曲目注入平等、民主與自由的追求精神,是該部歌劇價值升華的核心保障。《年輕姑娘應該懂得》講述了女主人公德斯皮娜女仆勸誡多拉貝拉以及菲奧狄麗吉,試圖轉變兩姐妹愛情觀,不要輕易相信并付出感情的歌劇故事。
以《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為例,通過了解莫扎特歌劇詠嘆調的理論內涵,深入研究其音樂特征、演唱處理,對詠嘆調加以全方位解析,以期為演唱者提供指導意見,加深演唱者對莫扎特歌劇詠嘆調的認知程度,輔助精準把握女主人公德斯皮娜的人物特點,深入剖析詠嘆調演唱風格,力求在提升演唱者表演水平方面有所脾益。
截至目前,《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已逐漸成為女高音音樂會的首選曲目之一。當前形勢下,從詠嘆調簡介出發,在《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基礎上,對莫扎特歌劇詠嘆調氣息控制與節奏把握進行探討賞析。參照與莫扎特歌劇詠嘆調相關的文獻及音視頻資源,深入全面闡述詠嘆調作品《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的音樂創作特征與演繹處理技巧。
通過對莫扎特歌劇詠嘆調的多方位賞析,對《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的音樂特征加以歸納總結,以期為眾多聲樂學習者及歌劇愛好者提供可供參考的演繹方式。
詠嘆調狹義概念為“曲調”,是指聲部形式的歌曲,十七世紀末誕生于歌劇領域。因之歌劇發展進程,聽眾對于傳統平淡的宣敘調產生厭倦感,追求更加豐富多元的新鮮情感表達形式,至此,詠嘆調應運而生。與宣敘調相比,詠嘆調具有抒情性、節奏性、歌唱性、表演性、自由性以及曲式性等特征。隨著詠嘆調廣泛應用于歌劇作品領域,促使歌劇煥發出新的生機。以莫扎特為代表的音樂家,均將詠嘆調加入音樂創作的重要環節。
莫扎特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大師之一,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音樂三巨頭。莫扎特音樂以“天籟之音”著稱,被稱為不喊雜質的空靈純音樂。莫扎特一生創造出無數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充分詮釋了他在音樂方面的曠世天賦。莫扎特在其短暫的35 年生涯中,創作出的22 首歌劇作品廣為流傳。而在這些獨樹一幟的歌劇作品中,均可以找到經典的詠嘆調。莫扎特歌劇詠嘆調在歌劇作品的文學研究、聲樂結構、演唱風格以及舞臺表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莫扎特歌劇詠嘆調淋漓盡致的體現了莫扎特的音樂才華,用音樂抒發情感、表述故事成為其獨具一格的音樂表達風格。在莫扎特創作的歌劇作品中,通過詠嘆調,塑造了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由此,解析莫扎特歌劇詠嘆調,對解讀人物心理活動、理解作者創作思想、詮釋作者表達情感以及獲得自身新的感悟至關重大。
以《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為例,對莫扎特歌劇詠嘆調音樂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莫扎特創作的該段詠嘆調曲調輕快靈動,詼諧愉悅,營造出主人公德斯皮娜活潑狡黠的人物形象。《年輕姑娘應該懂得》以回旋式音樂結構,賦予曲式趣味性、戲劇性特點。曲調通篇利用6/8 拍的強力律動性舞蹈節拍優勢,形成明確的動感節奏輪廓。莫扎特運用較常見的G 大調—D 大調—G 大調結構進行調性布局,將古典主義特色滲入歌劇詠嘆調。該曲調以d1-b2 為音樂主旋律,音域跨度高達13 度。
在該音樂第一段中,莫扎特不僅進行和弦的頻繁轉換,還在音樂速度平緩的情況下加入附點節奏以加強律動感。同時,為了避免持續轉變引起的厭倦感以及刻板化、模塊化呆板印象,將十六分音符為主的裝飾性倚音分別加入第6、7 小節處,進一步描繪出德斯皮娜的靈動形象,于無聲處增加喜劇性。
至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伴奏部分放棄最初的同時進行演奏,轉變為錯位演奏,營造出更加活潑生動的音樂背景。經過先后行進演奏,將嬉戲打鬧表現的活靈活現。隨之情節遞進發展,音樂旋律變動越發明顯,在承接上段的同時形成顯著對比。同時,考慮到劇情中德斯皮娜的臺詞及心理變化,曲調在相應環節應景式加入離調因素,體現出女主人公細微偏離變化。
至第三段,由G 大調轉為D 大調,與德斯皮娜蠱惑人心的說教以及兩姐妹的心態動搖交相呼應。而第四段,音樂旋律轉變為由半減七和弦分解,通過收縮、詭異式的旋律,于G 大調導音上停滯,表現出德斯皮娜的古靈精怪與自傲形象。
作為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代表的沈湘先生,曾就氣息領域做出生動詮釋,并稱“氣息作為歌唱的根基,為歌唱水平提供動力支撐”。而在《年輕姑娘應該懂得》這部曲調中,對氣息控制有著較高要求。氣息控制作為一種演唱處理技巧,是充分演繹出該曲目的前提基礎。
本首作品的第一段部分,講述了女仆德斯皮娜對于感情的態度,通過女主人公對女人服從男人理論的嗤之以鼻,表現出其對世界分級對待的抗議與不屑。在演唱中,氣息需要控制在平穩狀態,展現出順暢連貫的氣息抒情性,充分體現出女仆德斯皮娜的傲氣形象。
至第二段,莫扎特將舒暢的行板速度變為歡快的小快板。該段速度的提升,意味著對于氣息而言需要更高的控制水準。該段部分通過彈跳性節奏,表現出女仆德斯皮娜在此前勸說成效不顯的情況下,迫切想要獲得認同、說服兩姐妹的心態變化。為體現迫切感,曲段節奏加快,此時的氣息以靈活換氣點為首要控制方向。
而第三段部分,則需要在音高音準完美的基礎上,表現出強力的氣息控制。通過強有力的氣息表現,增加聲音強度及抒情性,渲染出在勸說成功后德斯皮娜的喜悅與驕傲情感變化。至曲調最后,氣息又回歸平穩流暢,表現出德斯皮娜對于勸說兩姐妹的自信,以及自身的感情觀點,認為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在感情中保持自身的女王地位,體現出女仆德斯皮娜的傲氣形象。
在詠嘆調歌劇曲目《年輕姑娘應該懂得》中,對于節奏的把控能力可見一斑。該首作品的第一段部分中,以行板Andante速度為核心節奏,通過6/8 拍,將曲目以勻速沉穩的節奏進行演唱,表現出女仆德斯皮娜的老練形象。該部分,通過對音樂節奏的把握,呈現出女仆德斯皮娜對兩姐妹敦敦教導的說教畫面,更表現出德斯皮娜對于情感問題有自我看法,不媚于世俗的人物形象。
至曲目第二部分,行板節奏轉變為Allegretto 小快板,并增添了以跳音成分為主的伴奏內容,營造出歡快活潑的氛圍。該部分,女仆德斯皮娜向兩姐妹傳授愛情觀,鼓勵兩姐妹勇敢把握愛情。此部分曲調由先前的平穩有序節奏轉變為頻繁跳音的加速節奏,表現出德斯皮娜對于說服兩姐妹的迫切心理。
曲目的第三部分,節奏重歸沉穩歡快,表現了女仆德斯皮娜對于勸說成功方喜悅與驕傲,同時滿意于自身關于情感的領悟與處理。全曲節奏的變化,生動形象的描繪出女仆德斯皮娜的聰慧、靈動俏皮個性,將其內心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
《年輕的姑娘應該懂得》作為莫扎特歌劇詠嘆調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曲調旋律靈動活潑、節奏轉呈快慢交替、音響律動強弱結合、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情感抒發復雜多變等特征。莫扎特歌劇詠嘆調作品《年輕的姑娘應該懂得》藝術性較高,具備極強的感染力。該部曲調無論是從歌曲音樂結構上,還是在演唱處理上均體現出莫扎特高超的音樂天賦與獨具匠心的創作技能。
對于演唱者而言,若想塑造完美的歌劇角色,就必須重視演唱處理技巧,通過對音色、音量、音域、音準等控制訓練,強化表演時的技巧表達以及情感傾訴。
誠然,詮釋好一部莫扎特歌劇詠嘆調作品,除了持之以恒的技巧學習積累外,還需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理念、藝術特征等因素。通過加深對作品的認知,準確把握作品演唱風格,結合人物形象特點,依據作者創作理念,最大程度演繹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