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靜
(湖南省婁底市藝術館,湖南 婁底417000)
隨著經濟水平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對于娛樂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化館是群眾生活當中重要的娛樂場所,也是和諧社會建立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新形勢下,如何開展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是政府以及基層管理部門的工作主題?,F今,我國文化館的發展情況不盡人意,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動都由報社、電視臺等單位所承擔,文化館的功能逐漸下降?,F今大部分年輕人很少了解文化館,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社區存在文化館這一機構,這說明文化館的服務職能逐漸弱化,這也導致文化館群眾文化運動開展陷入困境。除此之外,文化館文藝工作者缺失也是群眾文化運動開展不暢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5 年底,文化館普遍面臨信息化基礎建設落后的局面,缺乏信息化人員建制,基礎硬件軟件匱乏,相對于圖書館和博物館,文化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非常薄弱,資金不足,加之有些地方文化館思想老舊,對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知不充分,不能為群眾提供有效地數字化服務,與時代發展需求嚴重脫節。
隨著各級政府對數字文化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部分城市開始啟動數字文化館建設工作,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啟動了第一批第二批數字文化館建設示范項目,以此帶動全國文化館數字化的改造升級。
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人才的缺失是文化館文化活動開展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形勢下,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逐漸增加,專業人才對于文化活動的創意性組織和策劃才能使得群眾文化活動具有現代化特征,滿足大眾的需求。專業人才的加入是文化館現代化發展的人才基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文化館的發展缺少活力和創意,導致文化館的發展受到阻礙。
除此之外,文化館的活動設備更新也不盡人意。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大量的新媒體企業層出不窮,一些基層文化館中的設備還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簡單的燈光和簡陋的場地無法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活動物質基礎,其活動的策劃理念以及組織形式也過于傳統,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群眾文化活動需求。文化館設備陳舊、無法得到及時更新主要由于文化館的功能逐漸衰弱,群眾活動開展效率不高,政府對其重視也不高,導致資金投入不夠,同時文化館自身也沒有對招商引資進行重視,因此,資金不足導致了文化館設備簡陋,更新慢,無法滿足群眾多種多樣的娛樂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群眾,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復雜的特點。文化館的服務對象較為眾多,其中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于活動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造成文化活動需求復雜性的原因主要在于:群眾的年齡階段不同,而且文化程度以及生活環境都千差萬別,因此對于娛樂活動也呈現出了不同的需求。文化活動的開展雖然不能面面俱到的滿足每個參與者的需求,但是文化館在進行活動策劃時也要掌握大多數群眾的需求趨向,不能盲目的進行活動的舉行,最大限度的克服文化活動需求復雜的困境。年輕人對于現代音樂類和運動類,例如爵士舞蹈、滑板等活動的熱情較高,而年齡稍大的群眾愿意進行廣場舞等活動當中。這些需求多種多樣,呈現出復雜性,作為活動的承辦者來說,文化館需要掌握群眾的各方面需求,掌握各個年齡階段的喜好,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文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
基層文化工作者是文化館的主要工作人員,同時也是群眾活動的重要組織者。一些文化館的基層文化工作者人數較少,因此一人多職,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工作安排,因此沒有閑暇的人員一直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當有文化活動計劃時,通常從其他部門進行抽調來組織文化活動。抽調的人員對于文化工作不熟悉,無論是策劃還是組織工作都經驗較少,這也影響到了文化館群眾文化運動的開展質量。
文化館活動組織的重要組織人員為基層文化工作者,現今文化館人員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人員數量較少,吸收創新型人才的意識較低,因此導致工作人員較少;然后,文化館中的部門設置不完善,使得本就人員稀少的文化館工作更為緊張,文化活動組織方面存在缺陷。
新形勢下,要滿足越來越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需求,科學安排人員任務尤為重要。
針對現今文化館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主要從文化館自身以及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入手予以解決。
首先,文化館方面需要提升對人才引進的重視程度,結合實際尋找解決途徑。文化館負責人應當與當地政府進行協商,尋求政府的支持,引進專業的人才,讓文化館人員方面充滿活力和創造性,從而為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奠定人才基礎。同時,為避免人才流失,文化館應當注重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可以向政府申請加大財政支持,同時也可以自主進行招商引資,吸引企業進行投資,為人才的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質基礎。
其次,地方政府給予文化館充足的財政支持。政府方面應當掌握當地文化館的現有情況,在辦公等日常開銷之外,設立專門的群眾文化活動資金,促進文化館基層建設。利用政府行政職能促進文化館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完善專業人員的配置,優化人員結構,利用專門的培訓活動提升現有人員的專業素質,從人員方面基于文化館支持。同時也要重視對文化館設備的更新財政投入,讓文化館具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新媒體設備的引進,完成設備的更新換代。政府相關部門可以讓文化館列出一些急需且符合群眾文化活動需求的設備清單,經過審核之后安排購置,從而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質量,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數字文化館涉及到的技術系統繁多復雜,從軟件到互聯網,從硬件到系統集成,從聲光電到展示展覽,從影視制作到多媒體,方方面面都會涉及,綜合性要求極高。數字文化館建設涉及的產品服務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數字文化館云平臺開發。目前以上海創圖開發的文化云平臺最為成熟完善,文化云平臺屬于國家文化部推薦、科技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文化上海云是創圖在全國的第一個示范項目,創新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館服務模式,通過專業化運營,每年通過互聯網服務1500 萬人次,形成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和巨大的行業影響力。
第二,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開發。目前藝術教育資源分散,系統性不強,老百姓不知道從何學起,如何進階。已有的數字教學資源,傳授專業技藝的居多,基礎性,掃盲性的指導很少。老百姓學習的門檻也比較高,不利于大眾藝術的普及。同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缺乏樂趣和看點,受眾群體少。目前市場上尚無對百姓進行系統化藝術普及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建立藝普資源庫就是要填補這一空白。各地方文化單位在基礎藝術普及資源庫的基礎上,針對地區性特有的文化資源和非遺技藝進行特色資源庫的開發,為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數字資源保障。
第三,藝術體驗裝備開發。文化館的藝術體驗裝備是指音樂、舞蹈、書法、樂器等各種藝術學習及創作的互動多媒體設備,比如書法學習機、舞蹈學習機等。借助觸摸屏,體感,電子書寫筆等交互方式,學習臨摹書體,跟學舞蹈動作,還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寓教于樂,幫助體驗者提高學習藝術的興趣。
第四,場館智能化系統集成。文化館需要智能化系統進行日常管理,如活動室門禁系統、監控系統、宣傳欄系統、信息展播一體機、取票機等,這些需要專業的IT 公司進行硬件選型和系統集成服務,提升文化館的管理服務能力。
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不斷多樣化,因此文化活動的形式也應當豐富多彩。傳統的群眾活動形式有唱歌、跳舞、美術等等,在新形勢下,文化館需要將現代化因素與傳統的活動形式進行融合,以提升群眾的參與興趣。文化館需要深入基層對群眾的文化活動參與傾向進行調查,通過數據以及信息的收集來確定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同時也應當與學校、企業相合作,針對專門的人群進行文化活動的開展,從而提升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進而開展服務對象更廣的文化活動。文化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重進行交流和研討,針對每個階段的宣傳主題以及活動主題展開專門的會議,在工作人員的參與之下集思廣益的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從而提升文化活動的質量。除此之外,文化活動策劃與組織需要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采取其中具有創意性的意見和想法,并將其融入到文化活動當中,從而保持群眾文化活動的新穎、多樣,提升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活力。
文化館是百姓享受基本文化權益的場所,文化館比圖書館、博物館的使用頻率更高,更接地氣,文化館會逐步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數字文化館在互聯網時代是必不可少的服務形式,是傳統文化館實現提檔升級的關鍵路徑,數字文化館建設必然會成為未來文化館建設的主要方向。未來的文化館,將徹底改變原有的局面,成為充滿藝術氛圍、擁有科技支撐、充滿創新能力的新型公共服務體系。